高古瓷收藏心得

  在陶瓷收藏愛好者中,有相當多的人喜歡高古瓷。那麼究竟什麼是“高古瓷”?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首先,要有良好心態。

  雖然是老生常談,但這絕對是無數前輩血與淚的教訓總結。還應注意在淘寶時不要有過多撿漏心態,如果總想撿漏就會出現盲目投資的情況,很多人因此傾家蕩產,如果自己沒眼力,總想著撿漏,想一口吃成胖子,肯定只能讓別人撿了你的漏。

  其次,不要過多追求頂級瓷器,一般的瓷器看不上。

  這不僅不利於自己的學習積累,更容易形成不良心態。在學習時,應該一個一個窯口的去了解學習。如果想投資,目前高古類瓷器價格,已經開始走俏的包括元代龍泉窯瓷器和釉裡紅,宋龍泉、宋湖田、宋鈞、越窯、長沙窯、吉州窯、耀州窯等,都屬於可遇不可求的收藏上品,如果機緣巧合碰見一定不要錯過。另外有著巨大升值潛力的還有漢綠釉、洪州窯、嶽州窯、霞澗窯、湘湖窯、繁昌窯、白舍窯、同安窯等,在價格合適的情況下,也可收藏。

  第三,要會賞鑑高古瓷。

  高古瓷的特點就是以器型、釉色取勝。在器型上往往別具特色,不像明清官窯大都要求器型要統一,在釉色上比較古樸給人一種深沉的美感,這和後世的粉彩、琺琅彩的美是兩種概念。另外,很多高古瓷的工藝堪稱精美,增加了瓷器的美觀性,比如堆花、貼花、印花、刻花、蓖紋、劃花、畫花、剔花、捏朔、鏤空等手法,這些工藝既提高了觀賞性,又降低了鑑定的難度。

  第四,高古瓷收藏有一定市場潛力。

  此前人們普遍喜歡明清瓷,高古類瓷器乏人問津,直到近些年才逐漸有抬頭之勢,價格開始走高,許多古玩行的老闆也開始惜售,想等到高古瓷價格騰飛的那天再出手。因此,如今收藏高古瓷器還有較大升值空間。

  第五,注意購買渠道。

  在瓷器領域,***現象層出不窮,如今有不少***者通過網路銷售自稱是汝窯、官窯、哥窯國寶級的高古瓷,並同時把照片和鑑定證書上傳到網路。對此類淘寶途徑,張雲龍個人認為一定要慎重,因為在現實淘寶中,此類物件都極為罕見,更別說在網上這麼輕鬆的出售了。作為收藏者還是要眼見為真,只有付出辛苦的實地淘寶,才可能會有收穫。

  高古瓷的收藏方法

  何謂“高古瓷”,或許很難給出一個準確答案。在市場上,有人將“高古瓷”劃定為宋元朝,有人將它定為宋朝以前,還有人將唐宋時期燒成的瓷器列為“高古瓷”。不過,無論怎麼劃分,它往往是相對於明清瓷器而言。由於年代久遠,不少“高古瓷”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比如宋時的汝窯瓷。目前,汝窯傳世品僅60餘件,其中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24件,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17件,上海博物館收藏8件,英國戴維特基金收藏7件,日本大阪東洋陶瓷美術館收藏7件,美國聖路易美術館收藏1件,天津博物館收藏1件,另有3件在私人手中。也就是說,全世界現存的汝窯數量十分有限,而且絕大多數在博物館中。

  高古瓷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它跨度年限大,是中國陶瓷史上輝煌的一頁,重要的一環。郭沫若曾說過,中國陶瓷發展的歷史就是中華民族的發展歷史。新發現的窯址或者瓷片都有可能填補陶瓷史上的一項空白,世界上絕大部分博物館,都沒有一套系統的、完整的中國高古瓷的收藏,這也就是說,博物館需要高古瓷去添補。陶瓷是時代的產物,高古瓷的研究,對於研究當時社會的生產工藝及歷史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從藝術的角度看,高古瓷更多的是體現一種含蓄、內斂的美,它不像明清瓷器通過圖案色彩等直觀元素去表現美感。高古瓷的藝術美感是超越了工藝的美感。它散發出一種不可抗拒的美麗和誘惑。就拿宋代的青瓷來說,單一的釉色,樸素的質感,它並不張揚華麗,體現出的卻是內在的美,體現出宋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意境,是能讓人深思、感嘆的美。這種內在、含蓄的美相比直觀上的美,更讓人回味無窮。而高古瓷這種含蓄、內斂的美感是最能體現中國文化的價值的,含蓄而不尚外露,自然而不尚雕琢,質樸而不尚奢華,和諧而不尚衝突。

  高古瓷的收藏門檻要高於明清瓷器,對藏家的專業知識、眼界、經驗的要求也更高。在學術界,高古瓷的研究遠不如明清瓷發達,即便是鈞窯這樣的品種,很多傳世器的斷代也存在一些疑問和爭論。例如,有些明代的官鈞前些年被某些頂尖拍賣行當作宋鈞拍賣。鈞窯自宋代興盛於河南以來,不但皇家燒造,民間也燒造,綿延數百年,窯口遍佈全國各地。如果想收藏鈞窯瓷器,必然要對這數百年全國各地的窯口進行一番研究,需要花費大量精力。但是,收藏高古瓷的樂趣,也不是收藏明清瓷可以比擬的。賞玩新瓷者,總是先被新瓷上的彩繪圖案所吸引,當藏家賞玩到元明清青花之後,就會感覺到明清官窯、民窯彩瓷太喧鬧,即青花比五彩、粉彩、鬥彩清靜。而當藏家賞玩到宋五大名窯、宋龍泉窯、耀州窯青瓷、宋建窯、吉州窯裡瓷、唐三彩、三國魏晉越窯青瓷之後,你又會感覺到宋代及以前的單色釉青瓷、白瓷、黑瓷,比元明清青花深沉,唐三彩恢弘的造型和濃烈的顏色,遠比明清瓷更具吸引力。

  在高古瓷中,特別是北宋汝官窯在國際拍賣場上極為罕見,1992年蘇富比拍賣行在紐約的一次拍賣會上一件直徑僅8釐米的汝窯小盤曾以154萬美元成交。宋瓷本身存世的數量就很少,進入市場中的數量就更少。2005年9月21日在紐約蘇富比的“白馬軒藏中國陶瓷專拍”推出了55件白馬軒主人收藏的唐宋陶瓷名品。這也是近年來中國陶瓷市場出現宋瓷拍品最多的一次。這樣的專拍可以使宋瓷市場的透明度加大,提高宋瓷的市場地位。

  進入2008年後,高古瓷的價格更是一路上揚。在2008年紐約蘇富比春季拍賣會上,一件五代北宋時期的耀州窯刻牡丹花紋水注以18.1萬美元的價格成交。3月19日紐約佳士得推出的一件宋代龍泉窯青瓷雙耳瓶以228.1萬美元成交,這是迄今所知全球範圍內成交價格最高的龍泉瓷,一舉打破了龍泉瓷器拍賣成交的千萬元大關。國內在今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上,一件南宋官窯青瓷粉青釉紙槌瓶以6752.75萬港元落槌,拍出了全球範圍內宋瓷的最高成交價。

  宋瓷精品的天價成交,得益於其存世量的稀少。以汝窯瓷為例,有不少專家認為,目前汝窯傳世品僅60餘件,其中臺北故宮收藏24件,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17件,上海博物館收藏8件,英國戴維特基金會藏有7件,日本大阪東洋陶瓷美術館1件,美國聖路易美術館1件,天 津博物館1件,另有兩三件在私人手中收藏。也許除上述之外,還有其他汝窯瓷器存世,但數量也多不到哪裡去。稀缺性,決定了以宋瓷為代表的高古瓷未來的升值潛力,在這個市場尚未全面啟動之前出手,是百年難遇的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