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的吃法大全

  黃連,是我們最常見的清熱類中藥,很多人上火了都會吃黃連中成藥,那麼黃連怎麼吃效果最好呢?接下來請跟著小編了解吧。

  黃連的吃法一

  黃連綠茶的做法

  材料:黃連8克、綠茶3克、紅茶1克、蜂蜜適量。

  做法:

  1、將黃連用清水沖洗乾淨,綠茶、紅茶分別浸泡去渣。

  2、將黃連和綠茶、紅茶一起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煎取汁液,然後將汁液倒入杯中調入適量蜂蜜拌勻即可。

  黃連阿膠湯的做法

  材料:黃連四兩、黃芩二兩、芍藥二兩、阿膠三兩、雞子黃二枚。

  做法:

  1、取阿膠砸碎後放入大瓷碗中,大約加入四小匙水和少量黃酒***紅葡萄酒和桂花陳酒更好***。

  2、黃連、黃芩、白芍水煎2次,阿膠烊入。

  3、蓋好蓋子入鍋蒸至阿膠全部化開,加入少量紅糖,用生雞子黃***即雞蛋黃***調入藥汁,分2次溫服。

  黃連薑汁茶的做法

  材料:黃連6克、綠茶10克、薑汁3克。

  做法:

  1、將黃連、綠茶用沸水沖泡,蓋悶5分鐘後倒入薑汁。

  2、每日2次。

  黃連白頭翁粥的做法

  材料:白頭翁50克、黃連10克、粳米30克。

  做法:

  1、將黃連、白頭翁入沙鍋,水煎,去渣取汁。

  2、將鍋中加清水400毫升,煮至米開花,加入藥汁,煮成粥,待食。

  3、每日3次,溫熱服食。

  黃連膏的做法

  材料:黃連9克、當歸尾15克、生地30克、黃柏9克、薑黃9克。

  做法:

  1、用香油360克,將藥煠枯,撈去滓;下黃蠟120克溶化盡,用夏布將油濾淨,傾入瓷碗內,以柳枝不時攪之,候凝為度。

  2、塗抹患處。治療清火解毒。治肺經壅熱,上攻鼻竅,聚而不散,致生鼻瘡,乾燥腫疼,面板溼疹,紅腫熱瘡,水火燙傷,乳頭碎痛。

  黃連的吃法二

  酒黃連:取黃連片用黃酒拌勻,稍悶,炒至表面深黃色為度,取出放涼。每100千克黃連,用黃酒12.5千克。酒黃連長於清瀉上焦火熱,對心火亢盛、心火上炎之心煩失眠、口舌生瘡和肝火上炎之目赤腫痛、煩躁易怒,耳道流膿療效較好。這時,常與黃芩、生地黃、生甘草、竹葉、木通、龍膽草、敗醬草、蒲公英、梔子等藥配合使用。

  薑黃連:用鮮生薑打汁,加適量之開水,均勻地噴入黃連片內,待吸收後,用文火炒至表面深黃色為度,取出放涼。每100千克黃連,用生薑12.5千克。薑黃連長於清熱和胃止嘔,對溼熱中阻之胸悶脘痞效果明顯。這時,常與吳茱萸、薏苡仁、白蔻仁、杏仁、蒼朮、黃柏、烏賊骨等藥配合使用。

  萸黃連:取吳茱萸加適量水煎煮,煎液與淨黃連拌勻,待液吸盡,炒幹。每100千克黃連,用吳茱萸10千克。萸黃連長於舒肝和胃止嘔,對肝胃不和、胃熱熾盛之嘔吐吞酸、消谷善飢效果較好。這時,常與石膏、知母、煅瓦楞子、浙貝母、烏賊骨等藥配合使用。

  黃連的服用方法

  中醫認為,中藥黃連藥性苦寒,具有清熱燥溼、瀉火解毒的作用,最擅長的就是清胃熱、瀉胃火。臨床上常用於治療胃火牙痛的清胃散,就是以黃連為主藥的代表方之一。

  情緒緊張急躁,睡眠質量差,飲食油膩、口味太重等都是引起胃火的常見原因。胃熱熾盛化火可導致牙齦腫痛或出血、口乾、口渴、喜歡喝冷水冷飲、口苦、口臭等不適,以及面紅、大便乾硬、舌質紅、舌苔黃等熱象。黃連用於清胃火時,即可單獨研末沖服,也可與其他中藥一起煎服。

  胃熱熾盛的人可以服用中成藥清胃黃連丸,或者取3克黃連加水煎湯服用。還有一種更好的方法:可將黃連研成細末備用,然後取50克大米或小米,加適量水煮熟,取1.5克黃連末放入杯中,加入約100毫升米湯,蓋蓋悶3分鐘即成。空腹飲用,早晚各1次。用米湯沖泡黃連末優於用水直接煎服,這是因為米湯可顧護胃氣,防止黃連苦寒傷胃。

  經常胃熱的人,在不良情緒的刺激下,會出現肝氣不舒,進一步傷及脾胃,表現為泛酸、胃中嘈雜、噁心等。可取黃連5克,吳茱萸3克,柴胡10克,加水煎煮後服用,以清肝胃之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