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身上熱手腳涼的原因

  寶寶發燒,身體很熱,可是手腳冰涼,這是正常現象嗎?寶寶發燒手腳冰涼,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小編給你具體講解一下寶寶發燒為什麼手腳冰涼的原因吧。

  寶寶發燒手腳冰涼的原因

  ***1***前驅期: 許多發熱疾病可無此期症狀。此期症狀持續時間,根據發熱疾病的具體情況而不同,主要表現為全身不適、疲倦乏力、腰背及四肢痛、頭痛、食慾減退、情緒不穩定、低熱;有些發疹性疾病,在全身皮疹出現前,可有前驅疹,如麻疹前驅期時,口腔黏膜可出現克氏斑。

  ***2***體溫上升期: 特點是產熱多而散熱少,產熱佔優勢,面板血管收縮和血流減少,面板溫度降低,患者感到皮膚髮冷,表現為面板蒼白、乾燥、無汗,因立毛肌收縮,面板呈現“雞皮疙瘩”,觸控患兒手足有冷感。

  ***3***高熱持續期: 此時體溫已達高峰,本期的特點是散熱過程開始增強,面板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面板溫度上升。臨床上表現為面板潮紅而灼熱、呼吸加快加強、出汗等。

  ***4***體溫下降期 本期特點是散熱過程佔優勢,產熱減少,同時通過體溫調節中樞的調節,散熱仍處於較高水平,病人體表面板血管擴張,大量出汗,散熱加強,於是體溫開始下降,產熱和散熱終於恢復正常的相對平衡狀態。體溫下降的方式,一般是漸退,即在幾天之內體溫逐漸恢復正常***如傷寒***;也有驟退的,即體溫在十幾個小時或更短的時間內降到正常,甚至低於正常***如大葉性肺炎***。在體溫下降時,由於大量出汗,喪失大量的體液,以防造成虛脫及其他併發症。

  寶寶發燒手腳冰涼的護理方法

  不少家長一發現小兒四肢發涼,就誤以為孩子受寒怕冷,馬上用棉被將孩子緊緊包裹,結果使得小兒的體溫得不到及時散發而越升越高,發生高燒、抽筋,給孩子身體康復帶來不良影響。

  家長髮現寶寶手足發涼時可以先用體溫計測量下寶寶的體溫;也可以用手去感覺下寶寶的腋下;或面對面地感覺一下寶寶撥出氣體的溫度;還在哺乳期的媽媽可以在哺乳時,通過乳頭感覺寶寶口腔的溫熱來判斷寶寶是否發熱。如果發現寶寶手腳冰冷,而腋下、額頭、口腔等部位灼熱,應及時採取退熱降溫的措施,併到醫院進行診治。

  給寶寶正確退燒辦法

  1、正確使用退燒藥。如果小兒體溫不超過38.5度,一般不需要用退燒藥物,但應該密切觀察體溫的變化。若小兒體溫達到39度時,為防止發生熱痙攣,在醫生指導下,選用適當的退熱藥治療,或採用物理降溫,如用75%的酒精或溫水擦腋下、腹股溝、手心、腳心等血流量豐富的部位,也可以幫助退燒,而且效果很好,小兒願意接受。但必須注意要邊擦邊注意給患兒隨時蓋好,以免受涼。

  2、發燒時要減衣服,不應採取捂汗的辦法降體溫,因汗水流失過多會使患兒感到疲憊無力。中醫認為損失大量津液,反而對患兒恢復不利。

  3、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定時開窗通風,室溫不要過高,保持在18到20攝氏度為宜,同時,不要讓過堂風直吹患兒。

  4、患兒發燒若仍不緩解,要配合醫生,做好其他各項檢查,便於早日找出致病原因,便於有針對性地對症治療。

  5、飲食應以清淡為主,便於消化及吸收,以半流質為宜,如營養粥和雞蛋麵湯之類的飲食:多食蔬菜及水果,尤其要吃些含維生素C的新鮮果蔬。

  6、多飲水,吃流質飲食,如西瓜汁等,以保證機體足夠的能量及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