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魚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石首魚 ***drum *** 又名黃花魚,也叫江魚。此魚出水能叫,夜間發光,頭中有像棋子的石頭,所以叫石首魚。 石首魚是鱸形目***Perciformes***石首魚科***Sciaenidae***約160種魚的統稱。一般為底棲,肉食性,大部分分佈暖海或熱帶沿海,少數生活於溫帶或淡水水域。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下黃花魚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黃花魚的功效和作用

  1.黃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對人體有很好的補益作用,對體質虛弱和中老年人來說,食用黃魚會收到很好的食療效果;

  2.黃魚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硒,能清除人體代謝產生的自由基,能延緩衰老,並對各種癌症有防治功效。

  黃花魚的食用方法

  黃花魚有“大黃魚”和“小黃魚”兩種,大黃魚肉肥厚但略嫌粗老,小黃魚肉嫩味鮮但刺稍多。飯館所用的以大黃魚為多。海魚離水便死,不像江河湖塘的魚可以吃到活的,所以海魚務求新鮮。黃魚的做法很多,糖醋魚、尖鑽魚、幹炸魚、醋烹魚、松子魚***即松鼠黃魚***、燴魚羹、炒假螃蟹肉、抓炒魚、紅燒魚,鼓汁黃花魚、椒麻黃花魚都可算為美味。家庭所做黃魚,以"侉燉"為主,黃花魚肉如蒜瓣,脆嫩比淡水魚好,每值庭花綻蕊、柳眼舒青的明媚時節,大青蒜頭伴食家廚自做黃魚,也是人生的一種樂趣。

  黃花魚的主要類別

  1.叫姑魚屬和灣***魚或***屬聚類成叫姑魚亞科,支援國內學者認為該亞科與石首魚類其他類群親緣關係較遠的觀點。叫姑魚屬種間遺傳距離大於同科其他屬魚類的種間遺傳距離,表明叫姑魚屬較為原始,種間分化早。

  2.白姑魚亞科並非單系。黃姑魚和淺色黃姑魚是姐妹群,但與“鮸狀黃姑魚”和雙棘原黃姑魚分處系統樹的不同分支。中國雙棘原黃姑魚與尖頭黃鰭牙***魚或***近緣,而“鮸狀黃姑魚”則與眼斑擬石首魚、有名錘形石首魚及犬牙石首魚相鄰;中國南海和印度洋的雙棘原黃姑魚或為不同屬;支援將“鮸狀黃姑魚”與雙棘原黃姑魚從黃姑魚屬中獨立出來的分類處理。截尾白姑魚與白姑魚在系統樹上處於相鄰位置,但種間遺傳距離較大,屬的單系性尚待驗證。淺色黃姑魚、白姑魚不同地理種群間均出現較大分化。

  3.牙***魚或***亞科黃鰭牙***魚或***與中國產雙棘原黃姑魚近緣,而不與牙***魚或***屬聚類。銀牙***魚或***與紅牙***魚或***種間遺傳距離小,或為種內差異;二者與居氏牙***魚或***遺傳距離較大,表明太平洋的種類與印度洋的種類分化較早。

  4.黃魚屬與梅童魚屬屬間遺傳距離與本科多數屬內種間遺傳距離相當,且同屬種均未能形成明顯單系,或有歸併為1屬的可能;鮸魚屬與梅童魚屬-黃魚屬位於分子系統樹的相鄰位置,或支援3屬組成黃魚亞科的傳統分類處理;不過該分支自展資料支援不高,該結論尚需進一步的驗證。棘頭梅童魚不同地理種群有較大分化。

  5.Dendrophysarusselii與石首魚科各類群的親緣關係均較遠,其準確系統位置尚需進一步研究。石首魚科初步的分子系統學研究結果表明目前石首魚科各等級分類群的劃分均可能存在問題。解決石首魚科的系統發育問題,需要更為廣泛取樣,並採用更多分子標記。

  黃花魚的化學成分

  每100克大、小黃魚分別含:水分81,79克;蛋白質17.6,16.7克;脂肪0.8, 3.5克;灰分0.9,0.9克;鈣33,43毫克;磷135,127毫克;鐵0.9,1.2毫克;硫胺素0.01,0.01毫克;核黃素0.10,0.14毫克;尼克酸0.8,0.9毫克。每1公斤鮮石首魚含碘120微克。

  黃花魚的營養價值

  黃花魚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具有通利五臟,健身美容的功效。

  淡水石首魚的含肉率平均為65.95%,魚肉水分含量為80.45%,幹物質中蛋白質含量為16.10%,脂肪為0.507%,粗灰份為1.14%。幹物質中氨基酸總量為76.93%,其中必須氨基酸含量佔氨基酸總量的40.79%;4種鮮味氨基酸總量為3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