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的功效和作用

  黃芪味甘,性微溫,歸肝、脾、肺、腎經。那麼你想知道是什麼嗎?下面由小編跟你詳細介紹,一起來了解吧!

  黃芪的簡介:

  黃芪,又名綿芪。多年生草本,高50-100釐米。主根肥厚,木質,常分枝,灰白色。莖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細稜,被白色柔毛。多年生草本,高50-100釐米。產於內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黃芪的藥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實邪盛,氣滯溼阻,食積停滯,癰疽初起或潰後熱毒尚盛等實證,以及陰虛陽亢者,均須禁服。由於長期大量採挖,近幾年來野生黃芪的數量急劇減少,有趨於絕滅的危險。為此確定該植物為漸危種,國家三級保護植物。

  黃芪的營養價值:

  黃芪能促進機體代謝、抗疲勞、促進血清和肝臟蛋白質的更新;有明顯的利尿作用,能消除實驗性腎炎尿蛋白;能改善貧血動物現象;能升高低血糖,降低高血糖;能興奮呼吸;能增強和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對干擾素系統有促進作用,可提高機體的抗病力;對流感病毒等多種病毒所致細胞病變有輕度抑制作用,對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有保護作用;有較廣泛的抗菌作用;黃芪在細胞培養中,可使細胞數明顯增多,細胞生長旺盛,壽命延長;能增強心肌收縮力,保護心血管系統,抗心律失常,擴張冠狀動脈和外周血管,降低血壓,能降低血小板粘附力,減少血栓形成;還有降血脂、抗衰老、抗缺氧、抗輻射、保肝等作用。

  是什麼?

  1. 黃芪含皁甙、蔗糖、多糖、多種氨基酸、葉酸及硒、鋅、銅等多種微量元素。

  2. 黃芪是中藥中最基本的用於提高肺與呼吸系統免疫能力的藥材. 可以用於因免疫力低下導致的虛汗病症.也可以用於補氣和增進脾臟功能和代謝能力低下;

  3. 黃芪是補氣的,比如說話沒勁,走路沒勁,臉色比較白等都是脾肺氣虛的表現。黃芪能補一身之氣,比如上半身氣虛可以用黃芪,下半身氣虛也可以用黃芪。

  4. 生用黃芪,有益氣固表、利水消腫、脫毒、生肌的功效,適用於自汗、盜汗、血痺、浮腫、癰疽不潰或潰久不斂等症。蜜炙黃芪有補氣、養血、益中功效,適用於內傷勞倦、脾虛洩瀉、氣虛、血虛、氣衰等症。

  5. 黃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減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壓、保護心臟、雙向調節血糖、抗自由基損傷、抗衰老、抗缺氧、抗腫瘤、增強機體免疫力作用,可用來治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症。黃芪還能擴張血管,改善面板血液迴圈和營養狀況,故對慢性潰瘍久不癒合者有效。其還能消除腎炎患者的蛋白尿,保護肝臟,防止肝糖原減少。

  黃芪的鑑定用藥:

  人蔘、黨蔘、黃芪三藥,皆具有補氣及補氣生津、補氣生血之功效,且常相須為用,能相互增強療效。但人蔘作用較強,被譽為補氣第一要藥,並具有益氣救脫、安神增智、補氣助陽之功。黨蔘補氣之力較為平和,專於補益脾肺之氣,兼能補血。黃芪補益元氣之力不及人蔘,但長於補氣昇陽、益衛固表、託瘡生肌、利水退腫,尤宜於脾虛氣陷及表虛自汗等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