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怎麼慶祝除夕節的

  除夕是一年臘月最後一天,也就是大年三十的晚上。自古以來作為春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古代的人們有什麼的方式來慶祝這一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古代慶祝除夕的方法,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古代人慶賀的方式

  送節物史料記載,除夕這天宋代皇帝有賜文武大臣鍾馗像的風俗。如北宋神宗時期,宋神宗就命畫工摹拓鍾馗像,然後雕版印刷精裝後,將成品賜給中書省和樞密院中的官員。除夕之夜,神宗又派入內供奉官“就東、西府給賜鍾馗之像”。而在民間,當時的人們也送門神、鍾馗等節物之禮俗,如宋代史料筆記《雞肋編》記載,除夕日“送節物,必以大竹兩竿隨之”。

  古代慶祝活動

  試年庚

  陸游《劍南詩稿》有云:“鄉俗,歲夕聚博,謂之試年庚。”即將除夕這一天的賭博輸贏視為預測下一年人生命運的遊戲。另外陸游《新歲》一詩中,“明燭聚呼盧”之句便專指此遊戲。

  小兒賣痴呆按宋代人的風俗,在除夕夜天將亮前,要進行一項所謂小兒賣痴呆的活動。南宋詩人范成大《賣痴呆詞》就有描述:“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迎新歲。小兒呼叫走長街,雲有痴呆招人買。二物與人誰獨無?就中吳依仍有餘,巷南巷北賣不得,相逢大笑相揶揄,櫟翁塊坐重簾下,獨要買添令問價。兒雲:翁買不須錢,奉賒痴呆千百年!”從這首看似詼諧幽默的詞句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一風俗飽含著宋代人良好的心願,即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聰明伶俐。

  籸盆燒鬆盆,主要是一種宋代民間的驅邪祈吉活動。南宋時已開始流行,周密《武林舊事》就記載,“至***除夕***夜,蔶燭籸盆,紅映霄漢。”籸盆因為以麻籸***渣滓***為燃料,故有此稱。劉昌詩《蘆浦筆記》也有記載:“今人祠祭或燕設,多以高架燃薪照庭下,號為生盆。莫曉其義。予因執事合宮,見御路兩旁火盆皆疊麻籸,始悟為籸盆,俗呼為生也。”

  古代食物

  消夜果除夕夜闔家團聚,為了打發晚上閒暇時光,宋代時,很多人家都要準備一些消夜食品,也叫消夜果,如《夢粱錄》一書有描述宮廷內消夜果的場景,其言:“是日,內司意思局進呈精巧消夜果子合,合內簇諸般細果、時果、蜜煎、糖煎及市食,如十般糖、澄沙團、韻果、蜜姜豉、皁兒糕、蜜酥、小鮑螺酥、市糕、五色萁豆、炒槌慄、銀杏等品,及排小巧玩具頭兒、牌兒、帖兒。”供宮中皇子、女眷玩耍、食用。而在普通百姓家中,雖不能如宮中豐盛,但也極盡所能,準備消夜果,力保年節順心。

  年餺飥餺飥,是宋代除夕所製作的一種特色小吃,類似於今天羊肉泡饃等湯餅類的食物。宋人就有“冬餛飩,年餺飥”的說法。大詩人陸游《歲首書事》一詩有言:“中夕祭餘分餺飥,犁明人起換鍾馗”,並自注:“鄉俗以夜分畢祭享,長幼共飯其餘。又歲日必用湯餅,謂之冬餛飩、年餺飥。”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