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周邊自駕遊景點介紹

  貴州地貌屬於中國西部高原山地,境內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貴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全省地貌可概括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種基本型別,其中92.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貴州周邊自駕遊景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貴州周邊自駕遊景點

  1.西江千戶苗寨

  在貴州旅遊,踏入苗疆腹地千戶苗寨的一瞬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坐落有序、依山而立且富有民族特色的木質吊腳樓。

  西江千戶苗寨所在地形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見底的白水河穿寨而過,西江苗族同胞在這裡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在苗寨上游地區開闢出大片的梯田,形成了農耕文化與田園風光。夜晚的景色更是讓人流連忘返,千盞明燈把整個村寨裝飾得更加輝煌,構成了一幅亮麗的景色,真有“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夢幻。

  2.黃果樹瀑布

  黃果樹大瀑布是貴州第一勝景,亞洲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最闊大壯觀的瀑布之一。黃果樹大瀑布的實際高度為77.8米,寬101米,其中主瀑高67米,頂寬83.3米。周邊分佈著雄、奇、險、秀風格各異的大小18個瀑布,形成一個龐大的瀑布“家族”,被大世界吉尼斯總部評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列入世界吉尼斯紀錄。

  3.馬嶺河大峽谷

  馬嶺河峽谷景區內民族風情濃郁,氣候溫和溼潤,四季如春,晝夜溫差小,是人們尋幽、覽勝、訪古、探奇、避暑、休閒的勝地。

  貴州美食小吃背後的故事

  1.腸旺面

  貴陽風味特色小吃腸旺面,據傳起源於晚清同治初年***1864年左右***。相傳由一位屢試不中的秀才創造而得。秀才出身殷富人家,因家道中落,又久考不第,家境更加窘迫。秀才老母是位聰慧持家的大家閨秀,秀才平素最愛母親做的麵條。一日卻因再度落榜,捧著麵碗食不甘味。母親見狀,憐惜地勸: “孩兒不中,又有何愁?只要做些營生,豈不能操家度日!”做什麼生意暱?既無本銀,又無技長,秀才自忖,忽見碗內麵條突發靈感,對老夫人說道: “母親所煮有腸帶旺的麵條,這般味美,如煮來賣售,豈不大家同享”於是母子決定賣面為業。主意雖定,叫何名字才好?秀才畢竟是有文字功底的,他與老母合議:“既有旺、腸、臊,全稱它‘腸旺面’則矣。”

  2.遵義羊肉粉

  遵義***為古夜郞國***地處大婁山脈,屬雲貴高原低地勢丘陵地帶,雨水長年不斷斷,山上經常雲霧繚繞,所以潮溼,性寒,當地人易得風溼和傷寒。

  漢武帝元狩元年***前122***,漢武帝命令王然於、柏始昌、呂越人等,讓他們尋找捷徑從西夷的西邊出發,去尋找身毒國。

  到達夜郞國時,夜郎王表示願意歸順大漢朝。並帶上貢品到長安朝覲漢武帝。漢武帝非常高興,賞賜夜郞王大量的物品,並部問其還有怎麼需求?

  夜郞王道:“古夜郞國地處大婁山脈,到處都是瘴氣瀰漫,當地人易得風溼和傷寒。請武帝能派名醫解除百姓疾苦。”於是漢武帝派張仲景到夜郞為百姓治病。”

  張仲景來到遵義,看到夜郎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傷寒在全國漫延。便讓其弟子在遵義城北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醫治風溼和傷寒。他把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然後將羊肉撈出來切成片,用大米做到米粉,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一大碗羊肉湯。人們吃了羊肉粉,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風溼和傷寒都治好了。張仲景走時將配方留給了他的徒弟,叫他留下來繼續為百姓治病。後來他的徒弟在遵義開了一家羊肉粉館。從此以後遵義的百姓都喜歡吃羊肉,花椒和辣椒來禦寒,這樣就能有效的防止風溼,減輕痛苦……

  貴州城市文化

  在這片豐沃的土地上,有刀耕火種的原始生產方式,有圖騰崇拜、佛道巫術、祭祀樂舞的宗教遺留;有創世神話,謳歌祭調、謠諺傳說一直到各類遷徙、敘事、自娛的民間歌舞藝術得以流傳的心態環境;也有從遠古巖畫、古黔青銅器、寺廟雕刻、蠟染刺繡、雞卜星曆、地戲、陽戲、儺戲、花燈一直到民族服飾、民族曲藝、民族圖案及工藝品得以存在的精神氛圍等,表現出貴州這片土地上特有的自然形態和文化形成,顯示了在複雜歷史時期形成的文化,以其“十里不同天,一山不同族”的多元民族文化,形成了它多樣化格局和燦若雲錦般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