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美旅遊勝地推薦

  現在的旅行幾乎都是說走就走,下面就為大家推薦六個讓人魂牽夢縈的絕美旅遊勝地,保證讓你流連忘返。

  一、元陽

  “如果你是一個驢友,你不到元陽,元陽會替你感到難過;如果你是一個拍友,你不到元陽,上帝也會替你感到難過!” 似乎用盡華麗的詞藻來形容元陽的那片土地,都顯得蒼白無力,而再偉大的攝影師,置身於這片大地,思維都會犯困。

  的確, 元陽的美,很難用言語去描繪它,去過的人,說的最多的就是,元陽的美,無法形容!曾經,我碰到過一位攝影前輩,他自從到過元陽的第一年起,以後每年都要不遠千里來元陽幾次——相信沒哪個地方能讓一個人如此著迷,除了這裡。

  許多第一次來這裡的人都會這樣:不知道元陽是同一時刻而幾裡之外不同天,不知道元陽同一地方三五分鐘前後不同天,不知道元陽早晚溫差會有這麼大,以為梯田除了攝影就沒什麼好看頭,不知道元陽的雲海讓人流連忘返,不知道應該晨起去看一次元陽的日出……所以,當人們第一次闖進這裡,經常會被眼前的一切驚呆,總有都恍如隔世的感覺。

  二、婺源

  婺源作為中國最美的鄉村的確是實至名歸,趁著當地現在商業氣氛還不算太濃,趕緊啟程去那裡感受下當地厚重的人文氣息,身臨其境你會發現,當地的村民普遍有一種祖傳下來的儒雅之風,從不會咄咄逼人。

  那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世外桃源般的意境,那尋幽訪古的古老村落中,粉牆黛瓦、飛簷戧角的徽派建築,還有春季那滿山的新綠總讓人怡然自得,再加上那原汁原味的風味小吃,脣齒間鮮美絕倫……

  所謂五嶽歸來不看山,九寨歸來不看水,婺源歸來不看村。 在節假日漫步婺源時,遊客們切忌浩浩蕩蕩的進村,人聲鼎沸會打擾那些老屋田園的寧靜,讓你無法產生那種“無夢到徽州”的情愫、懷舊的感傷和春秋花叢紅葉點綴的“鄉情”美感。

  三、束河

  麗江古城,逶迤往西北6公里,就是茶馬古鎮——束河。一條清沏的山泉,從束河中穿過。納西農家小院露臺上的紅漆躺椅,露臺下矮矮的土牆,都給你講述束河細碎的柔軟的時光。

  進入束河古村,必經村口的青龍橋,雖然橋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依然寬闊平整。清得發藍的青龍河從橋下流過,河邊有茂密的白楊樹和柳樹。叼個菸斗悠閒抽菸的納西老人,也許會和你飲一杯普洱茶。

  純納西四合院中央,晒著金黃的玉米。你獨自坐在院裡晒太陽,像個老農一樣守著玉米,什麼都不用想,也想不起來。任憑慵懶散淡的音樂,從正午一直吟唱到太陽落山。在束河,如此悠然的生活,當年大理段王爺手下的漁、樵、耕、讀,也不過如此吧?

  四、泰順

  浙南閩北的當地人都說,浙江的景寧、泰順和福建省的壽寧縣是明景泰帝為慶祝自己的壽辰而設立的,連同洪武年間所設的慶元縣,取其第一個字,合起來恰為“景泰壽慶”。當地人的話,未必可信,但不難看出當地人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

  然而地窄山稠、溪流縱橫的泰順地區,卻由於交通不便,人們始終過著閉塞貧窮、舉步維艱的生活。從另一方面說,泰順也成了仁人志士避亂隱居的世外桃源,由此孕育了當地純樸的山水情懷。

  一路獨行搭拖拉機、摩托車、班車,在鄉民指點下逐一造訪廊橋、古村,尋訪夾纈古法染布的老人和作坊,做客農家,被那深藏在崇山峻嶺間濃重的民俗和文化所深深感染。那些廊橋古村,建築藝術令人傾倒。

  五、鳳凰

  穿城而過的沱江水,花香兩岸。吊腳樓旁織著花腰帶的苗家少女。地道的柴火擔子。草鞋、籮筐、魚紋與鳥影泛動的石板。船工的號子。洗衣的棒槌聲。懸在屋樑上的黃玉米。鳳凰古城天人合諧,你感覺不到時間。

  苗家女子,眉似彎月,眼含秋波。就算是這裡的乞丐,你若賞飯與他同吃,他會虔誠的鞠一躬,你會疑心他一定是洪七公。還有“酒鬼酒”,苗家酸魚、酸蘿蔔。你恨不得假裝自己迷了路,好悄悄躲在這裡,做一輩子鳳凰人。

  行走古城,你可以赤足下沱江,濯你的長髮。可以坐在雕花的木椅上,數陽光的影子。也可以農閒時與當地人一起,熱鬧地聚集在城隍廟,等看土裡土氣的“陽””和“儺堂戲”。好了,下定決心,退休後,一定到鳳凰,哪怕是做一株蘆葦,也是鳳凰的蘆葦啊!

  鳳凰八絕: 1、沱江邊的菜場以及在河邊搗衣的女人;2、沙灣的吊腳樓;3、北門外沱江邊上的露天餐座; 4、哺育了沈從文、黃永玉的文昌閣小學; 5、黃絲橋古城; 6、文廟、三王廟、武侯祠、文昌閣、筆架城,查地圖可以找到; 7、黃永玉題字的理髮店,師傅有推拿的絕活,專治落枕;8、古戲臺是當地畫家的聚會地。

  六、西塘

  要去就晚上去,這樣你才能感受到這個古鎮真正的魅力,你可以放肆的四處遊蕩,因為這裡永遠會把最美的一面展現給等到晚上的你。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說的大概就是西塘吧?

  水是西塘的魂,水讓西塘恬靜悠然,清新溫潤,這裡到處都是水的影子。西塘的雨總是空空朦朦,斑駁的老牆凝重如墨,溼漉漉的青石板路蜿蜒伸向遠方,清澈的池塘裡,魚兒追逐著岸邊桃樹落下的片片花瓣。

  在西塘,你不得不做的事有:聽江南絲竹,看社戲,露天電影,品香茗。西塘的一些古屋頂上,長著近尺高的瓦草,據傳是屋宅以前主人的魂靈附在了這些草上,使它們長得如此蔥鬱。

  狹窄而幽長的里弄,陌生而又親切,前面走過,後面似乎還傳來自己腳步的回聲;種福堂、尊聞堂、薛宅等皆是明清時代的建築,古老而又樸素的宅院分明是西塘人的象徵,順著高深的屋壁望上去,小小的天井中透過的陽光在緩緩地移動,似流金撒在了斑駁的木牆壁上,讓人慨嘆逝者如斯的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