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肥胖症治療方法

  兒童肥胖是多種因素造成的綜合徵,是人體能量攝入超過消耗,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在體內儲存的結果。肥胖症以體內脂肪積聚過多為主要症狀,是一種慢性營養障礙性疾病,兒童期肥胖若不採取適當的干預和治療,許多成人肥胖常見的併發症就可能在青少年時出現。各位家長應該積極瞭解,那麼都有哪些呢?

 

  

  多胖就屬於肥胖了呢?哪些原因會導致兒童肥胖?

  肥胖分度有以下幾級:超重:大於參照人群體重10%~19%;輕度肥胖:大於參照人群體重20%~39%;中度肥胖:大於參照人群體重40%~49%;重度肥胖:大於參照人群體重50%~60%。

  小兒肥胖症中分為單純性肥胖與病理性肥胖。前者也稱為“生理性肥胖”,佔兒童肥胖的95%~97%,多因小兒過食或消耗少所致,少數有家族史,為遺傳與環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後者又稱“症狀性肥胖”,多能查出原發疾病,原發疾病有:

  1.內分泌疾病:庫欣綜合徵、糖尿病、胰島素瘤、甲減等;

  2.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肥胖生殖無能綜合徵、腦血管瘤病變、腦外傷等;

  3.遺傳性疾病:Prader-Willi綜合徵、Morgagni綜合徵等。

  兒童肥胖的危害有哪些呢?

  首先家長應該注意有三個時期容易發生肥胖:生後1歲以內、4歲~5歲及青春期。發胖可使其開始行走的時間推遲,常因缺鈣、體重過重,發生膝內翻或膝外翻及扁平足等,並且很容易降低抵抗力從而容易發生各種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此外,還對心血管、內分泌、心理均有影響,主要表現為:

  1.對心血管:單純性肥胖症遲滯兒童的有氧能力發育,提前動用心肺儲備功能,降低體質健康水平。

  2.對內分泌、代謝的影響:容易形成脂肪肝、高血脂、高胰島素血癥、胰島素抵抗及代謝綜合徵,最終導致2型糖尿病。

  3.肥胖是成人期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的重要危險因素,可引起心臟結構及功能的改變。

  4.心理行為損傷:兒童的自尊心、自信心會受到嚴重損傷,壓抑兒童潛能發育,對兒童的性格塑造、氣質培養、習慣養成有負面影響。

  兒童肥胖如何治療呢?

  首先對單純性肥胖應該以預防為主,進行健康生活方式指導,培養小兒良好的飲食和運動習慣。治療以控制體重為基本原則,但不以單純減少體重為目標,既要促進生長髮育,保證身高的正常增長,又要保持脂肪適度增長,以減少各種疾病危險性為遠期目標。

  除關注體重外,肥胖兒童常伴有生長過快現象,最終造成“高小孩,矮大人”的情況,使身高受損,因此肥胖患兒的生長同樣應受到關注。同時應該適當注意防治併發症。

  此外,對於其他原因引起的肥胖就應該及時就醫,找出病因,並針對病因制定出治療方案。

  針對兒童肥胖的健康小處方

  1.培養小兒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助於預防肥胖發生。

  2.肥胖患兒要堅持膳食記錄,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控制好飲食環境。控制期採用低熱能平衡飲食,在限制熱能基礎上,使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配比適宜,無機鹽、維生素供給充分,以滿足小兒基本營養及生長髮育的需要。

  3.根據不同年齡和條件選擇適宜的運動,循序漸進,有規律地進行。把運動變為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內容,持之以恆方可奏效。快走是減肥的最好運動,每天慢走半個小時以上,以每秒走4步~5步為宜。前20分鐘消耗的是糖分,真正消耗脂肪是在20分鐘以後,所以,一定要快走20分鐘以上,才會後效果。

  4.進行適當的行為矯正和心理治療。關心、鼓勵患兒,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建立堅持治療的決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