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節氣有什麼養生禁忌

  7月7就迎來我們的小暑節氣了,天氣也是越來越炎熱,那麼小暑節氣的養生禁忌有哪些呢?接下來小編為你分享一下小暑的養生相關禁忌,一起來看看吧!

  小暑節氣的養生禁忌

  1、切勿吃太多冷飲

  天熱了,人們就喜歡吃冷飲,冰淇淋、雪糕、冰鎮飲品很受大家的青睞;有的人從外面一回來就沖澡,還喜歡沖涼水澡。殊不知,這些對身體健康非常不利,很容易引發身體不適,或者埋下健康隱患。

  2、忌動怒

  小暑時節,天氣炎熱,人們容易煩躁不安,愛犯困,少精神。所以,對應這一時節的特點,在養生健康方面,應該根據季節與五臟的對應關係,養護好心臟。中醫認為,平心靜氣,可以舒緩緊張的情緒,使心情舒暢、氣血和緩;既有助於心臟機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養陽”的原則。

  3、勿久坐木

  俗話說:“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小暑節氣氣溫高、溼度大,久置露天的木料,如小區或公園裡的木椅木凳,經過露打雨淋,含水分較多,表面看上去是乾的,可是經太陽一晒,溫度升高,便會向外散發潮氣。如果人在上面坐久了,可能誘發痔瘡、風溼和關節炎等病,因此小暑節氣時不宜在木質凳椅上久坐。

  4、飲食忌辛辣油膩

  天熱,很多人都會感到食慾不振,很多人就喜歡吃一些辛辣油膩的食物來刺激腸胃提高食慾,但是一定要適可而止,不可過多食用。小暑時節的多雨、高溫,更使得本來就在夏季屬於高發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發頻發。所以這一時節的飲食,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而且飲食要節制,不可貪食、過量,而且飲食以清淡,富有營養為宜,但也要注意營養的均衡。

  5、忌飲食過量

  飲食過量,會損傷腸胃。夏季,尤其是進入小暑後,更不應多食、過食、大食、嗜食、暴食,否則,脾胃受傷,健康受損,飲食應以適量為宜。夏季是消化道疾病多發季節,在飲食調養上要改變飲食不節,飲食不潔,飲食偏嗜的不良習慣。

  6、不宜過度勞累

  按照中醫理論,小暑是人體陽氣旺盛的時候,春夏養陽,人們在工作勞動之時,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護人體的陽氣。小暑時氣候炎熱,人體能量消耗較大,此時宜遵循“少動多靜”的養生原則,以免陽氣外洩太過。每天作息應有規律,除了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外,也要注意勞逸結合,運動時一定要掌握好強度,避免強度過大。

  適合小暑節氣吃的食物

  1、河蚌

  河蚌富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維生素A、B1、B2,夏季來臨,人們常呆空調房也會誘發“乾眼病”,中醫認為蚌肉有清熱解毒、滋陰明目功效,對人體有保健功效。

  河蚌做法很多,燒、烹、燉均可。水煮河蚌是很多人喜愛的美食。需要提醒的是,河蚌性寒,脾胃虛寒、腹瀉的人不宜吃。

  2、荔枝

  荔枝果肉中含豐富的葡萄糖、蔗糖,總糖量在70%以上,列居多種水果的首位,具有補充能量、增加營養的作用。研究證明,荔枝對大腦組織有補養作用,能明顯改善失眠、健忘、神疲等症。

  吃荔枝前喝點鹽水、夏枯草涼茶,或冬瓜湯、綠豆湯等對上火有預防作用。或吃荔枝的同時,多喝鹽水,也可用20-30克生地煲瘦肉或豬骨湯喝,或與蜜棗一起煲水喝,都可以預防荔枝病。

  3、黃鱔

  黃鱔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民間流傳“小暑黃鱔賽人蔘”之說,最近一段時間鱔魚最為滋補,中醫認為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溼、強筋骨等作用,小暑時節最宜吃黃鱔,可以預防夏季食物不消化引起的腹瀉,還可以保護心血管。

  但要注意的是,人們愛吃脆嫩的鱔魚片,在烹調時,只是在鍋中爆炒幾下就出鍋。這樣烹調鱔魚,雖然味鮮美,但對人體的健康不利。

  4、紅豆

  紅豆,性平偏涼,味甘,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B族、鉀、鐵、磷等。紅豆能促進心臟血管的活化,利尿;有怕冷、低血壓、容易疲倦等現象的人,常吃紅豆可改善這些不適的現象。另外,紅豆還有健胃生津、祛溼益氣的作用,是良好的藥用和健康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