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培養出高財商的孩子

  理財教育被稱作"從3歲開始實現的幸福人生計劃",美國家長並不是一味將孩子關在童話世界裡,而是教他們認識金錢,傳授"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觀念。?本文是小編整理的資料,僅供參考

  

  按三個年齡段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

  理財專家指出,孩子理財意識的培養可以分成三個年齡階段,即7歲前、7歲到12歲和13歲到18歲。學齡前的孩子,主要是讓他們慢慢學習有關金錢的概念,此時孩子還不具備理財的能力,因此利是錢需要家長代為管理。

  7到12歲的孩子,對理財開始形成自己的概念,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在銀行開一個活期儲蓄賬戶,讓孩子自己去支配,並且進一步向孩子解釋有關理財的基本常識,例如銀行是什麼,如何制定消費計劃等。

  13歲到18歲時,孩子對理財基本有比較成熟的認識。家長可以鼓勵孩子更多元化地運用手頭的資金,嘗試用投資的手段使財富增值。這個階段的孩子處於青春期,心理上已開始有獨立自主的意識,有強烈的自尊心,情緒起伏也比較大,而且喜歡反抗紀律和權威。因此家長在和孩子溝通時應當儘量以朋友的姿態給。建議避免以權威壓人。

  教會孩子區分“需要”和“想要”

  教會孩子區分“需要”和“想要”,是引導孩子養成儲蓄習慣的關鍵。“需要”是解決基本的需求,在一般正常生活水平下“需要”的東西,例如衣食住行等。對於學齡孩子而言,交通費、上學吃飯的費用、上補習班的費用、購買課外書的費用等都屬於“需要”層面。而“想要”則是錦上添花的東西,可以提高幸福感,但又並非必需。對孩子而言,類似零食、漂亮的運動鞋***衣服***、玩具和遊戲機等,都是“想要”的範疇。

  “需要”和“想要”,前者可以近乎無條件地滿足孩子,後者則應當引導孩子進行取捨。在取捨的過程中,小孩會學會控制支出,逐漸養成儲蓄的習慣。零用錢額度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資料,可根據孩子的消費狀況,計算出“需要”部分的金額,比如每週10元到20元,讓孩子自行支配。

  培養孩子的儲蓄習慣,最好的時機就是當孩子想買一件特別的東西,但能力又不夠時,父母可通過引導,讓這一目標成為孩子儲蓄的強大動力。

  向孩子推薦基金股票等投資方式

  在孩子懂得儲蓄後,家長可以逐漸向孩子輸入投資理念。首先,要讓孩子對資金的回報率變得敏感,為其建立一個銀行賬戶。過年利是錢對孩子來說是筆“鉅款”,最好建議孩子立即存入自己的個人賬戶,然後再計劃用途。同時,家長要讓孩子明白,銀行不僅可以安全地保管金錢,且隨著時間推移,錢還會越來越多。當孩子對資金回報率變得敏感時,就會關注銀行利率,同時也會思考怎樣才能讓錢更快增值。

  只要孩子對財富增長產生了興趣,家長可以適時地向孩子介紹股票、基金等投資方式,甚至可以把股票當生日禮物送給孩子,也可以建議孩子將利是錢投入證券市場。

  如何與孩子談錢

  一、讓孩子知道錢不是萬能的

  聚財富小編了解到,美國有一種棋類玩具,叫“monoply”***壟斷***的遊戲,它把實際商業社會的東西放在遊戲裡,讓孩子意識到這個社會是競爭的,通過勞動才能獲取利益。

  同時還在告訴孩子錢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有很多東西錢是買不來的,比如:人的道德、誠信。

  二、給孩子買一個存錢罐

  先讓孩子有個存錢罐,有個儲蓄意識。瞭解有些東西要存夠錢才能買。

  讓孩子認識錢,並不是讓他對錢本身感興趣,而是讓他知道錢衍生出來的方方面面的事情感興趣,讓他知道和錢有關的事情是很多的。

  三、告訴孩子錢有用但是人不要貪婪

  聚財富小編認為,不要讓孩子覺得他要錢是父母應該給的。這樣孩子就失去了獨立的意識。

  父母為孩子花錢是要有意識、有規劃的,不要太溺愛他,要怎麼樣就怎麼樣。

  四、告訴孩子錢是用來交易的

  帶孩子買東西,或者讓孩子自己買小東西。讓孩子瞭解什麼是交易,以錢換物的過程是什麼,也可以瞭解錢的面值之間的關係,瞭解找零是怎麼回事兒。

  讓孩子通過簡單的過程,瞭解商業社會有一種東西就是競爭、公平交易,這種公平的關係通過貨幣的溝通完成的。

  五、告訴他為什麼會買不在預算中的東西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本不在你預算的東西,會因為孩子的執意要求而臨時列上購物單;或者你自己食言給自己買了雙靴子,因為剛好趕上打折?事實上,這是人之常情,但關鍵在於你要給孩子解釋自己消費的決策過程,讓孩子看到你能夠靈活地使用你所掙到的錢。

  聚財富小編了解到,美國蒙大拿州立大學家庭經濟學專家馬莎·吉奧廷博士說,最聰明的做法是,不光要指導孩子如何做預算和省錢,還要知道如何聰明地花錢。

  六、與孩子一起購物時啟發孩子理性消費

  一位父親帶著10歲的孩子跑了3家商店,目的是買到一輛同一品牌、同一規格中最便宜的自行車。最後,父親用節省的20元錢買了一個孩子嚮往已久的乒乓球拍。這位父親的做法很正確,他的行為給孩子做了很好的示範,使孩子知道了什麼是價格差,什麼是明智消費。

  七、讓孩子學會珍惜

  無論是送孩子禮物還是給孩子零用錢,一定要跟孩子傳授愛惜東西的觀念,如果東西有損壞或者丟失的情況,要他們自己承擔損壞或者丟失對這些物品的責任,從小灌輸他們愛惜金錢的觀念。

  八、制定零花錢使用規則

  為了牢固樹立孩子的理財責任感,聚財富小編認為,父母可以對孩子如何使用零花錢制定一些準則,這些準則應包含以下內容:

  1、定期、準時發給孩子零花錢,不用孩子提醒。這種不提前、不拖後的做法,是為了讓孩子學會掌握收支平衡的原則。也是為了讓孩子強化“沒有收入就沒有支出”的意識。

  2、零花錢的數額應根據家庭經濟狀況和孩子的年齡而定。這是為了讓孩子知道消費要“量力而行”的原則。對孩子的花錢行為進行一些必要的約束,以便使孩子的消費習慣符合家庭的經濟狀況。

  3、此外可以讓他們通過做家事換取獎勵的方式,根據孩子的年齡定時定量為他們增加勞動的強度,同時也為他們提升“報酬”的額度,讓他們保持一定的積極性,同時瞭解財富增長的過程,明白財富的“取之有道”。

  但有一點,聚財富小編在這裡要提醒各位家長,不要為了讓孩子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而濫用獎勵,比如對孩子說“如果你這次考試得了100分,我就給你50元”等等。

  財商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不僅是財富能力的教育,更是一種品格教育和責任教育。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給孩子錢,更應該教會孩子有關錢的知識,讓孩子懂得珍惜,懂得努力,創造自己的財富未來。

  怎樣培養孩子的高財商

  第一步,要讓孩子懂得錢財來之不易。

  理財專家建議,家長不妨讓孩子瞭解家裡收入支出情況,並適度參與家中投資決策,這樣一方面讓孩子瞭解家裡的經濟情況,增加孩子的責任感,另一方面也讓孩子瞭解父母工作辛苦,同時想象自己的未來規劃。同時,家長還可以向孩子介紹各種理財商品的特質與功能,如存摺上的利息變化等,讓孩子瞭解利率與利息的投資基本概念。

  值得注意的是,購物是孩子學習理財的重要機會教育。父母不妨在購物前與孩子討論要買什麼,讓孩子知道“想要”與“需要”的差別,在實際購物中教導他們瞭解商品的成分、質地和價格,讓孩子參與購物的決定,懂得取捨。

  第二步,要讓孩子懂得花錢。

  父母在生活中最好能給孩子一些實際花錢的機會,以周或是半個月為單位,一次性給孩子一定額度的零花錢。

  同時,父母要鼓勵孩子記賬培養數字觀念。記賬除了可以讓孩子瞭解自己的花費情形,還能培養孩子的數字觀念,對於日後養成良好的理財紀律也很有幫助。而且,父母也可通過記賬瞭解子女的生活與消費情況。

  第三步,讓孩子懂得投資。

  除了教會孩子合理地花錢,家長也可以試著告訴孩子一些普及性的金融知識,做一些簡單的投資。若是年紀較小的孩子,家長先帶他們玩一些“大富翁”的遊戲,建立對投資的初始印象,然後介紹給孩子簡單的投資知識,譬如帶著他們在電腦前檢視基金淨值、股票價格變化,簡單地告訴他們漲跌對自己的財富會有什麼影響,潛移默化中告訴孩子投資的原則。

  此外,家長可以通過銀行理財教孩子簡單的投資方式,例如兒童賬戶、基金定投、國債、銀行理財產品等,讓孩子學會財富的保值增值。理財師建議,家長可以引導孩子進行基金定投,以年為單位,將壓歲錢、獎學金等投入進去,引導孩子長期投資。家長還可以定期拿出基金賬單,為孩子講解相關的理財知識。

  理財專家表示,兒童從5歲開始就應接受理財教育;7歲到11歲的學生學習如何管理銀行和儲蓄賬戶,如何做預算;中學生應該明白信用卡、貸款以及與家庭財務和負債有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