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奶瓶齲齒怎麼預防

  通常父母親在孩子一歲半左右才發現,孩子的上顎門齒靠近牙齦的地方,有白色脫鈣的現象,慢慢地顏色會由淡黃色逐漸變深棕色,若仍不加以控制,很快地齲齒現象會圍繞在牙齒周圍出現。下面小編馬上給大家一一介紹吧。

  奶瓶性齲齒常見症狀

  通常父母親在孩子一歲半左右才發現,孩子的上顎門齒靠近牙齦的地方,有白色脫鈣的現象,慢慢地顏色會由淡黃色逐漸變深棕色,若仍不加以控制,很快地齲齒現象會圍繞在牙齒周圍出現。

  奶瓶性齲齒形成原因

  細菌:最密切的是變形鏈球菌,這種細菌最大來源是嬰兒的父母親,而主要傳染媒介是口水。

  可供發酵醣類:牛奶、母奶、果汁及糖水等,都含有不同成分可發酵醣類,經變形鏈球菌利用之後而產生酸,造成表面脫鈣。

  牙齒:最先侵犯的牙齒是上顎門齒,一方面是因為這些牙齒最早萌出,另一方面是因為奶喂***中最先及接觸最久的也是這些牙齒。

  奶瓶性齲齒預防之道

  1.自嬰兒出生開始,不論喂牛奶或母奶都應該抱著餵食且最好能在二十分鐘內餵食完畢。

  2.未長牙之前,每次餵食完後可拿溼紗布或毛巾抹去口腔內的奶渣;牙齒長出後,就可以開始使用軟毛牙刷為嬰兒刷牙,從小建立起好習慣。

  3.嬰兒六至九個月大時,逐漸改用杯子來喝奶。

  4.可用開水取代瓶中的奶或以逐漸稀釋的方式,來戒除睡前喝奶的習慣。

  5.嬰兒六個月至一歲期間,乳牙陸續長出時,應該帶去讓兒童牙科醫師檢查。

  奶瓶齲的5項預防措施

  1.避免長時間使用奶瓶

  含奶瓶時間過長會讓孩子依賴奶嘴,而且影響孩子語言以及口腔發育,更重要的是奶瓶齲會不斷惡化,奶垢在口腔中越積越多。所以一旦孩子可以自己喝水就應該改為鍛鍊孩子使用杯子,一定要戒掉依戀奶嘴的壞習慣。

  2.及時漱口

  喝完奶後用開水給寶貝漱口。寶貝一般會在睡前喝牛奶,但這樣確實會給牙齒帶來很大隱患,因為夜晚休息時間長,在這麼長的時間內牙齒都處於一個細菌環繞、被糖分包圍的環境。新鮮的牛奶不會在短時間內形成奶垢,所以在寶貝喝完奶以後再喂一些溫開水,可以有效清洗、沖走奶液在口腔中的殘渣,保持寶貝口腔環境良好。

  3.清潔奶垢

  媽咪可以用紗布纏繞手指將寶貝牙齒上的奶垢擦抹乾淨。每次餵奶,最好不要超過15分鐘,減少奶液浸泡牙齒的時間。

  4.刷牙

  寶貝長出第一顆乳牙後,就應開始為寶貝刷牙。最好是飯後和睡覺前進行,每日至少兩次。3歲以下寶貝可用清水刷牙,3歲以上寶貝可選用兒童含氟牙膏***不要選用成人含氟牙膏***。

  5.定期檢查

  從寶貝長出第一顆乳牙後開始,每隔3個月帶他去醫院檢查一次牙齒。定期到醫院使用氟製劑,以提高乳牙的抗齲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