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軍人的心理調適論文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競爭加劇,青年軍人受到的精神刺激越來越多,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部分青年軍人的心理問題誘發了事故案件,牽扯了領導精力,影響了軍隊形象,損害了軍人的身心健康,削弱了部隊戰鬥力。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論市場經濟條件下青年軍人的心理調適》

  摘 要:新形勢下的軍隊思想政治工作要重視研究青年軍人的心理特點和規律,加強對青年軍人心理素質的培養。市場經濟條件下青年軍人的心理狀況不容樂觀。因此,加強對青年軍人心理問題的研究,進一步弄清青年軍人的心理現狀,分析導致青年軍人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探索提高青年軍人心理素質的對策,是新形勢下增強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有效性、創造性,減少事故苗頭、預防案件發生的一個重要課題。分析導致青年軍人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探索提高青年軍人心理素質的對策,研究增強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有效性、創造性和加強對青年軍人心理素質的培養的對策。

  關鍵詞:軍人;市場經濟;心理調適

  我軍的職能任務決定了其成員必須具有強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青年軍人是軍隊的主體,其心理素質直接影響軍隊的戰鬥力。

  一、青年軍人心理現狀

  ***一***大多數青年軍人心理健康

  通過調查可以發現,當前部隊絕大多數青年軍人的心理是健康的。一是具有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大多數青年軍人能能夠經受住生活中的各種挫折和失敗的打擊。二是具有昂揚的鬥志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絕大多數青年軍人對生活充滿信心,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估價,能夠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現實的挑戰,理智地接受那些個人力量所不能改變的現實。三是具有強烈的進取精神。絕大多數青年軍人都積極要求上進,對於領導交給的各項任務,都能千方百計地去完成,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四是具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某部在對1 309名青年軍人進行的關於軍營人際關係調查中,有1 075人感到軍營人際關係融洽,佔82.1%。五是能夠與社會保持協調一致。絕大多數青年軍人對國內外大事表現出極大的關注,個人的行為方式符合軍隊的條令、條例和國家的法律、法規。

  ***二***部分青年軍人的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生活節奏加快,競爭加劇,青年軍人受到的精神刺激越來越多,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部分青年軍人的心理問題誘發了事故案件,牽扯了領導精力,影響了軍隊形象,損害了軍人的身心健康,削弱了部隊戰鬥力。

  目前青年軍人存在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人際關係敏感。一些青年軍人一方面不願意與人敞開心扉,推心置腹,喜歡自我沉思,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孤獨感;另一方面,他們又迫切希望交友,顯示自己的能力,實現自身的價值,二者之間往往會產生激烈的衝突。不少青年軍人由於社交經驗不足,且有過多的人際錯覺,與他人難以和諧相處,不易被人理解。在性格內向的青年軍人身上表現尤為突出。

  2.適應性心理障礙。有些青年軍人由於獨立生活能力差,社會交往能力弱,依賴性強,吃苦精神差,不能適應軍營的特殊環境。從而表現出想家、孤獨、失望、委屈、心煩等不良心理,有的出現神經衰弱、食慾不振等。這種現象在新兵、“學生官”、技術幹部當中表現尤為突出。

  3.情緒、情感不穩。青年軍人的情緒、情感具有兩極性,情感豐富但不穩定,變化起伏較大。有些青年軍人由於心理承受能力差,自控能力弱,有時對於很小的刺激就控制不了,在情緒上表現出悲喜無常,在行為上表現出手足無措。特別是在提幹、升學、立功受獎等問題上,當達到了目的時就興奮不已、手舞足蹈;當遇到挫折時就悲觀失望、痛不欲生。

  4.自我認知失調。不少戰士過分相信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對個人的前途和未來設計得十分完美。但由於客觀環境的限制,使得他們在頭腦中描繪的“藍圖”不能如願以償,因而便產生了理想的我與現實的我之間的矛盾,進而導致煩惱、抑鬱等心理問題的出現。

  5.強迫。主要表現為對自己過分地約束、自制和苛求,對人對事死板、不靈活,愛鑽牛角尖。在自尊心較強的同志身上表現尤為明顯。

  6.焦慮。由於社會生活節奏加快,自我預期目標過高,一些青年軍人的心理容易出現焦慮症狀。特別是在工作變動、社會角色改變***戰士退伍、幹部轉業等***和執行各種應激性任務時***搶險救災、緊急拉動、軍事演習等***,焦慮症的發病率便急劇上升,從而在心理上表現出焦躁心煩、坐臥不寧等,並經常處於高度警覺的狀態;在生理上表現出心跳加快、呼吸緊迫、胸悶、多汗等特徵。

  7.敵對。其突出症狀是疑被害,懷疑戰友在背後議論自己或聯合起來整自己,對戰友充滿敵意。主要表現為不能控制地大發脾氣,或損害他人利益,或破壞東西,經常與人爭論,容易出現煩惱和激動,嚴重者會產生傷害他人的衝動。

  8.性壓抑。絕大多數青年軍人都期望與同齡異性保持交往和友誼,但這一願望與部隊嚴格的組織紀律有時會形成明顯的衝突。若教育引導不力,有可能造成性心理壓抑,導致不健康的宣洩方式。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青年軍人心理的影響

  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牽動著社會的方方面面,也強烈地衝擊著青年軍人的思想觀念,引起青年軍人的價值取向、行為方式和心理品質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這些變化中,青年軍人的心理變化尤為劇烈。從近幾年部隊的調檢視,青年軍人主要表現出如下心理:

  ***一***矛盾心理

  大部分青年軍人認為改革開放勢在必行,希望通過改革,提高綜合國力,消除各種弊端,促進社會主義生產力的快速發展。然而,有些人又擔心自己的切身利益在改革中受到影響,從而出現矛盾心理。特別是當他們遇到家屬下崗待業、自己轉業退伍安置難等實際問題時,就怨聲載道,產生一些不良心理現象。

  ***二***補償心理

  隨著改革的深化,官兵的物質利益觀念進一步強化,對以奉獻為核心的軍人價值觀有一定衝擊。在青年軍人的入伍動機和服役態度上,許多同志雖然主觀上力求把履行義務與個人發展有機統一起來,但實際上卻發生了傾斜,即偏重於個人的發展。表現在行動中他們沒有把全部精力用於練兵習武和本職工作上,而是想學民用技術、轉志願兵、考軍校等。他們的目的一旦達不到,就容易產生失落、焦慮等不良心理反應。

  ***三***危機心理

  受“靠知識吃飯、憑本事競爭”的影響,青年軍人的緊迫感和危機感大大增加。他們總擔心轉業、退伍回到地方後進不了好單位,特別是能力較弱、素質一般的官兵,憂慮更多一些。有些官兵不惜自費自學企業管理、法律等專業,有的還報考了各種函大和成人考試,等等。危機心理具有兩重性,引導不力就會走向反面。尤其是因客觀、主觀條件限制,學習願望難以實現時,有些人就容易產生強迫、憂慮、抑鬱等不良心理反應。

  ***四***逆反心理

  新形勢下,青年軍人的民主意識得到了很大發展,但由於有的官兵對民主的認知還比較模糊,容易產生偏執、逆反等不良心理。據調查發現,現在青年軍人的主體意識較強,比較注重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和尊重,成就感突出。對於連隊的一些不良現象喜歡評頭論足,非常希望參與連隊的各項管理。如果引導不力或得不到有效調整,一旦超過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就會導致心理失衡。

  ***五***攀比心理

  在破除“越窮越光榮”的觀念後,社會上出現了一股比富的風氣。這種風氣在部隊產生了消極影響,青年軍人攀比心理、虛榮心理有所滋長。打腫臉充胖子,盲目追求“高消費”。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給正在成長著的青年軍人帶來的心理衝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深刻、更復雜,一些不能正視現實、缺乏適應能力的青年軍人則必然會產生各種困惑、迷惘、不安、緊張等心理問題,極易造成心理髮展中的失衡狀態。

  三、青年軍人心理調適對策

  ***一***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

  思想問題與心理問題互為因果、相互影響。從部隊調查的情況看,有些青年軍人之所以出現焦慮、憂患、矛盾、彷徨、萎糜不振、自殺等心理問題,其中一條重要原因就是思想政治素質不強,缺乏強大的精神支柱,經受不住社會各種不良思潮的侵蝕,不能正確對待挫折。

  1.選準教育的鍥入點,作用於青年軍人心理。改革開放以來,我軍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朝著規範化、系統化的方向前進了一大步,教育內容更加科學、合理,增強了教育的效果。但是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現為教育內容缺乏針對性,重理論灌輸,輕生活指導。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選準教育的鍥入點,使之貼近青年軍人的實際,作用於青年軍人的心理。

  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衛生知識。針對青年軍人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青年軍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應側重於以下幾個方面:個性心理;青春期心理衛生;人際交往心理;戀愛心理;挫折心理;性心理等基本心理衛生知識。要以這些內容為重點,通過開設實用性、針對性強的心理衛生講座,請心理專家搞心理諮詢或心理輔導,引導官兵訂閱有關心理衛生方面的雜誌等形式,經常地、深入淺出地向青年軍人傳授心理衛生知識,從根本上提高青年軍人的心理素質。

  ***二***加強心理訓練,提高青年軍人的心理素質

  心理訓練就是根據青年軍人的心理特點及其變化規律以及青年軍人心理素質的差異,科學的、有目的的、有針對性的設定一些挫折情景、應激刺激等,讓青年軍人在這些情景或刺激中經受多次體驗,使他們逐漸適應各種不良情景,學會克服各種不良心理傾向,提高心理活動水平,增強對各種不良刺激的心理承受能力。

  心理訓練是心理調適的重要途徑,它對青年軍人健康心理的形成至關重要。一是它可以培養青年軍人優良的心理品質。諸如勇敢、頑強、靈活、果斷、堅定、情緒穩定等。這些心理品質僅靠思想政治教育是難以培養起來的,必須通過專門的心理訓練。二是可以增強青年軍人對各種應激刺激的心理承受能力。一個人一旦遇到應激性刺激,大腦皮層有關部位就會形成超強興奮灶,從而導致其他部位的抑制,這樣就會使人注意力分散,思維停滯,行為失控等。而心理訓練就是有意識地設定各種應激情景,使青年軍人多次受到刺激,逐漸適應應激情景,學會克服各種不良心理傾向。三是可以幫助青年軍人克服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心理障礙更重要的是障礙體驗,心理訓練就是讓青年軍人經受適量的障礙體驗,不斷積累經驗,從容地面對各種挫折、失敗及各種應激刺激。

  外軍對心理訓練非常重視,他們把心理訓練納入軍事訓練之中,並且設有專門的心理訓練模擬室,裡面設定有各種各樣的不良情景,讓官兵身臨其境,反覆體驗各種不良情景的刺激,從而提高官兵適應各種環境、承受各種刺激的能力。相比之下,我軍的心理訓練起步較晚。為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借鑑外軍的有益經驗逐步摸索出一套適應我軍官兵特點的心理訓練方法。青年軍人心理訓練的內容包括許多方面,根據青年軍人所擔負的任務、職業特點及其心理特徵,主要應進行適應性訓練、挫折訓練、情緒穩定性訓練等心理訓練。

  ***三***優化軍營環境,營造有利於青年軍人心理健康發展的良好氛圍

  良好的軍營環境可以改造軍人的思想,約束軍人的行為,使青年軍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和競技狀態。從部隊的實際看,青年軍人的心理是否健康,除了個人性格、經歷、修養等自身原因外,還與周圍環境、人際關係等客觀因素密切相關。事實證明,積極健康向上的軍營環境,對提高官兵控制和調適不良心理的能力,鞏固心理教育成果,保持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1.優化軍營自然環境。有關研究表明,軍營特殊的自然環境對軍人心理問題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由於軍隊的特殊性,大部分軍營都處在條件比較惡劣的偏僻山區、戈壁沙漠,生活條件比較艱苦,有的連淡水都吃不上,有的常年生活在連氧氣都缺乏的雪域高原,又加上文化生活單調,與內地反差較大。住慣了鬧市區的城鎮兵和富裕地區的青年軍人,來到這樣的環境後,就會出現失落感、寂寞感等不良情感反應。因此,優化軍營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

  2.優化軍營人際環境。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形成軍人良好心理環境的重要因素。優化人際環境首先要把淨化軍隊人際關係作為切入點,通過多種方法和途徑努力創造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講奉獻的輿論環境,創造平等、團結、友愛、互助的和諧環境,創造靠自己的努力成長進步的競爭環境,創造思想、知識、信念能力雙向交流的民主環境,創造家庭、軍隊、社會共同抵制消極因素的外部環境,從而使青年軍人生活在一個和諧、民主、溫暖的大家庭裡。

  3.優化管理教育環境。青年軍人產生的心理問題,有自身性格、心理承受能力、適應環境能力、家族遺傳等方面的原因,但與帶兵人管理教育方法簡單粗暴、疏導不力有很大關係。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把解決官兵的心理問題納入自己視野,在把握官兵心理特點、加強心理疏導上下功夫。一是科學帶兵。必須堅持依法治軍的基本原則,建立融洽的內部關係,堅決糾正打罵體罰士兵等不良傾向,提倡科學管理,文明帶兵。二是尊重青年軍人的民主權利。隨著青年軍人民主意識的增強,各級領導必須切實尊重他們的民主權利,疏通民主渠道,運用個別交談、召開士兵代表會議等多種形式和方法,虛心聽取他們的批評意見,積極採納他們的合理建議,激發官兵的主人翁的自豪感和責任感。

  4.優化軍營競爭環境。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競爭機制已引入到軍營。對青年軍人而言,有工作上的競爭,有訓練上的競爭,有進步上的競爭,競爭的壓力在每一位青年軍人身上都有所體現。實踐證明,良性的競爭氛圍,有利於培養青年軍人積極健康的競爭心理,激勵青年軍人向高標準看齊。因此,新形勢下,優化軍營競爭環境顯得尤為重要。一是積極為青年軍人創造一種公開、公平、公正的有序競爭環境。對於官兵比較關心的敏感問題,比如入黨、改轉志願兵、提幹等,要公開競爭條件、公開考核標準,讓官兵民主評議出符合條件的同志,然後公平、公正地從中選優。二是堅決摒棄那種不擇手段的不良競爭現象。幹部要起帶頭作用,不嫌貧愛富,不親此疏彼。戰士要克服庸俗關係學的影響,強化靠實力競爭的意識。三是培養官兵的競爭意識。青年軍人大都好勝心強,因此,在日常工作、學習和訓練中,要經常開展形式多樣的競賽活動。在競賽方法上,要注意兼顧每個人的智慧、體力等特點,正確設定競賽目標,鼓勵每個官兵都參與競爭,以此培養官兵的競爭意識。

  5.優化軍營文化環境。前面已經講過,不良社會思潮的影響,是青年軍人健康心理形成的重要障礙。創造良好的軍營文化環境,既是部隊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也是優化青年軍人心理環境的重要內容。一是要堅持“為兵服務、為戰鬥力服務”的方向。士兵既是軍營文化的主體,又是軍營文化的物件,為兵服務是優化軍營文化的第一要義。二是要把著眼點放在提高官兵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上。軍營文化的主要目標和任務是“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跨世紀的“四有”革命軍人。

  ***四***建立預防、監測網路,增強對青年軍人心理調適的效果

  心理調適是一個系統工程,僅靠某個部門、某個環節很難完成。只有構建預防、監測網路,形成合力,才能保證青年軍人健康心理的形成,使他們以充沛的精力、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教育訓練中去。

  1.社會、部隊、家庭加強協調,共同關心。提高青年軍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需要社會、部隊、家庭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形成合力,才能增強對青年軍人心理問題的預防能力。這就要求建立社會、部隊、家庭三位一體的預防體系,共同承擔起培養青年軍人心理素質的重任。

  2.部隊、院校、醫院分工協作,形成合力。部隊要及時向院校、醫院反映青年軍人的心理問題,讓心理專家提出對策和具體措施。院校、醫院要定期派出人員到部隊實地調研,及時瞭解官兵的心理狀況,並拿出心理預防的方案。總之,部隊、醫院、院校要通力協作,共同搞好軍人的心理預防和心理調適。

  ***五***加強軍事職業的社會保障,解除青年軍人的後顧之憂

  社會轉軌時期,也是利益格局的調整時期,其中分配製度改革、勞動用工制度改革、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等,牽動著軍人的根本利益,加大了青年軍人群體的心理壓力,增添了他們的不安感和危機感。調查發現,目前青年軍人存在的主要“後顧之憂”表現為六個方面:一是住房困難。二是妻子下崗或家務繁重。三是經濟負擔重。四是子女教育質量差。五是婚姻關係不穩定。六是二次就業的壓力。這些實際困難,長期困擾著青年軍人,給他們的心理造成沉重的負擔。針對上述情況,加強軍事職業的社會保障。

  在國防經費不能大幅度增長的情況下,要儘可能通過合理提高福利待遇,落實優撫政策,設立現役軍官風險基金等途徑,使軍人的實際收入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而不斷增長。依靠社會力量為軍人排擾解難,改善軍人的社會福利,改善轉業幹部和家屬工作安置辦法。國家要進一步完善政策,建立法規,儘快制定出臺軍隊轉業幹部安置法、軍官家屬權益保護法,對轉業軍官待遇、家屬工作安置等作出硬性規定,從法律上予以保障。

  參考文獻:

  [1] [美]多蘿西・羅吉斯.當代青年心理學[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8.

  [2] 劉錫林.士兵教育心理學[M].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88:3.

  [3] 葉奕乾,祝蓓根.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3.

  [4] 文顯堂.帶兵心理學[M].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86:6.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