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道茶葉的歷史

  自古以來,種茶、製茶、泡茶、品茶均被認為需要高度技藝。那麼有什麼?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6000多年前,生活在浙江餘姚田螺山一帶的先民就開始植茶樹,田螺山是迄今為止考古發現的、我國最早人工種植茶樹的地方。

  秦統—中國後,促進了四川和其他地區的經濟交流,種茶和飲茶才由四川逐漸向外傳播。先流傳至長江流域。

  公元前2世紀,西漢司馬相如在《凡將篇》中提到的“荈詫”就是茶;西漢末年,在揚雄的《方言》中,稱茶為“蔎”;在《神農本草經》***約成於漢朝***中,稱之為“荼草”或“選”;

  西漢後期到三國時代,茶發展成為宮廷的高階飲料。如在漢代《趙飛燕別傳》中,有一節關於飲茶的記載。漢成帝崩,“後***即帝后***寢驚啼甚久,侍者呼問,方覺,乃言曰:適吾夢中見帝,帝自雲中賜吾坐,帝命進茶。左右奏帝,後向日侍帝不謹,不合吸此茶。”這就說明在當時,茶已成為皇室中的一種飲料了。

  東漢的《桐君錄》***撰人不詳***中謂之“瓜蘆木”;南朝宋山謙之的《吳興記》中稱為“荈”;東晉裴淵的《廣州記》中稱之謂“皋蘆”;

  西晉到隋朝,茶逐漸成為普通飲料。關於飲茶的記載也日益增多。《廣陵吾老傳》中載有:“晉元帝時,有老姥每旦獨提一器若,往市留之,市人競買”之句,說明茶已逐漸成為普通飲料。

  唐代陸羽***728—804***在《茶經》中指出:“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在神農時代***約在公元前2737年***,即已經發現了茶樹的鮮葉可以解毒。《神農本草經》曾有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反映的就是古代發現茶治病的起源,這說明中國利用茶葉最少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神農本草經》是西漢時代一些儒生託名神農嘗百草的神話,蒐集了自古以來勞動人民所積累的藥物知識,編輯而成的藥物學典籍。

  至唐、宋時代,茶已成為“人家一日不可無”的普遍飲用之品。

  明代顧炎武的《日 知錄》寫道:“秦人取蜀,始知若飲事。”可見,飲茶風習是從四川傳出來的。因為隔著千山萬水,“蜀道”險阻,種茶、飲茶侷限於四川一帶。

  5世紀,北方飲茶相效成風。六七世紀再傳播到西北。隨著飲茶習慣的廣為傳播,茶葉消費量迅速增加,從此,茶葉成為中國各族人民普遍喜愛的一種飲料。

  世界各國的製茶技術,均直接或間接地來自中國。英國學者艾倫·麥克法蘭在他作品 《綠色黃金:茶葉帝國》一書中說道:“只有茶葉成功地征服了全世界。”

  805年,唐代時,日本和尚最澄大師及806年空海大師,留學中國研究佛學,歸國後,將中國茶葉蒸青綠茶的製茶技術傳入日本。

  1811年,榮西和尚留學回歸日本,將鍋炒茶製法傳入日本。

  1828至1833年,茶葉產製技術傳入印尼。荷屬某家公司派茶師傑哥遜前後六次來中國學習研究,每次均帶回茶種、製茶技術工人及器具。

  1833年,沙俄來訪中國採購茶籽與茶苗,1848年開始採摘,依照中國茶葉製作方法開始生產。

  1834年,印度成立植茶研究發展委員會,即派祕書哥登來中國學習茶葉產製技術。購買茶籽及茶苗,並尋找、招收四川省雅州及福建省武夷山等地茶師及工人,到大吉嶺等地發展茶業。

  1835年,宇治山本氏,傳回中國覆蓋茶園“玉露茶”的製法。

  1836年,哥登氏帶回中國茶工,在阿薩姆勃魯茶廠中,按照中國紅茶製法,試製成功,日後發展成今天的阿薩姆紅茶。

  1866年,斯里蘭卡正式製茶始於特羅氏。學習中國武夷巖茶製法,試製成功。至1873年後才仿效印度的機械製法。

  1877至1887年,南非及東非洲茶葉的發展,已由中國輸入茶葉生產技術。

  1893年,中國茶工、漢家劉氏茶坊29代傳人,將中國的種茶技術傳到俄羅斯和喬治亞。1900年劉茶在巴黎國際博覽會上獲金獎。

  1898年,日本開始仿製中國紅茶、綠磚茶。

  1926年,日本仿效中國珠茶製法。日本最普遍的煎茶,是仿自中國浙江龍井。

  194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茶業者等退出印度、錫蘭的茶葉經營,將技術與資本等,轉移投資於肯亞等新茶區的開闊,才大量生產紅茶。

  中國茶道茶葉的泡茶方法

  ***一***:傳統泡法

  一.特色:道具簡單,泡法自由十分適合大眾飲用。

  二.沖泡步驟:

  燙壺:將沸水衝入壺中至溢滿為止.

  倒水:將壺內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置茶:這是比較講究的置茶方式,將一茶漏斗放在壺口處,然後用茶匙撥茶入壺。

  注水:將燒的水注入壺中,至泡沫溢位壺口。

  倒茶:

  1.先提壺沿茶船沿逆行轉圈,用意在於颳去壺底的水滴,俗稱“關公巡城”***是因為一般壺都是紅色,剛從茶池中提出時熱氣騰騰,有如關公威風凜凜,帶兵巡城***,注意磨壺時的方向,右手執壺的歡迎喝茶時要逆時針方向磨,送客時則往順時針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壺,則反之。

  2.將壺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湯均勻。

  3.另一種均勻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壺輪流給幾杯同時倒茶,當將要倒完時,把剩下的茶湯分別點入各杯中,俗稱“韓信點兵”。注意倒茶時不能一次倒滿一杯,至七分滿處為好。

  分茶:將茶中的茶湯到入茶杯中,以七分滿為宜。

  奉茶:自由取飲,或由專人奉上。

  去渣:用渣匙將壺中茶渣清出。

  以備後用:客人離去後,洗杯,洗壺以備下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