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的中國茶文化

  《紅樓夢》中所描寫的茶事,充分表明我國茶文化已日臻成熟,已經融入社會生活的各方面,是社會生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首先,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是把飲茶及其習俗,作為一種文化現象來描寫的。他通過寫茶的種類、煎茶用水、飲茶用具,以及茶祭祀和吃年茶、茶泡飯、以茶敬客等等,展現了我國十八世紀中葉封建貴族之家的風習和茶文化的深遠影響。

  其次,從文學創作的角度考察,《紅樓夢》所寫茶、飲茶活動,都是為他塑造人物、刻劃人物性格、表達人物的內心世界和對人生的認識而服務的。同時通過這些真實的描寫,起到烘托故事氣氛、豐富小說情節的目的。下面我們分別從幾個方面具體看看茶在《紅樓夢》中的審美價值。

  ***1*** 以飲茶表現人物的不同地位和身份。第41回賈母不吃“六安茶”而喝“老君眉”,活現賈府老祖宗的身份,劉姥姥吃了油膩不懂喝茶之道鬧肚子,又在接過賈母半盞茶後說:“好是好,就是淡了些,再熬濃些更好”,表明這位老人來自農村,哪裡有什麼飲茶的知識呢?妙玉的高談闊論,隨手能拿出那麼多稀奇古怪、令人咂舌的茶具,連“詩禮簪纓”的榮寧二府都相比遜色,就把這位生來“金玉質”的“檻外人”的身世明白地揭示出來了。王熙鳳的孃家是“金陵王家”,爺爺時代就管理各國的來使朝貢,所以她能拿出“進貢”的暹羅茶分贈給姐妹們。這些看起來都是閒閒的一筆,但卻在小事、細節上突出了人物的地位和身份。

  ***2*** 以飲茶表現人物的心理活動和性格。林黛玉初進賈府,小說中寫道:“黛玉也照樣嗽了口,然後盥手畢。又捧上茶來方是吃的茶。”表面上看似乎是指大家族的飲茶禮節、規矩,其實也表現了黛玉的心思過人。在這段文字之上甲戌本有眉批:“……觀此則知黛玉平生心思過人。”第6回寫鳳姐吃茶時的形容:“鳳姐兒不接茶,也不抬頭”把鳳姐內心所思躍然紙上,脂批道:“神情宛肖。”

  最能表現人物性格處是第41回,妙玉因劉姥姥用了成窯茶杯:“忙命將那成窯茶杯別收了,擱在外頭去罷。”靖藏本眉批寫道:“妙玉僻處,此所謂‘過潔世同嫌’也。”又在“你雖吃的了,也沒這些茶糟塌”下有庚辰本批語道:“茶下‘糟塌’二字,成窯杯已不屑再用。妙玉真清潔高雅,然亦怪譎孤僻甚矣,實有此等人物,但罕耳。”這一回寫妙玉的清高怪僻淋漓盡致,突出了這一人物的性格。

  ***3*** 以茶為媒介表現了人物之間的複雜關係。王熙鳳贈茶各姊妹,這是一種表現。但品茶櫳翠庵,妙玉獨拉黛玉、寶釵到另屋去喝“梯己茶”,用雪水烹茶,用珍貴的茶具,最能表現出人物之間的關係來,不然就不必稱“梯己茶”了。至於寶玉也能“混跡”其間,那自然在妙玉心目中有不同他人之處。這些微妙的關係,在讀者面前很容易被忽略,但在作者寫時確實是別有一番心思的。

  ***4*** 字裡行間滲透的強烈的對比。第17回寫寶玉到襲人家,給寶玉倒茶,襲人家當然拿不出成窯杯和“老君眉”,所以襲人不得不拿出自己的杯子和茶葉來招待寶二爺。第77回寫寶玉去探晴雯,晴雯口渴要茶喝:

  寶玉看時,雖有個黑沙吊子,卻不像個茶壺。只得桌下去拿了一個碗,也甚大甚粗,不像個茶碗,未到手,先就聞得油羶之氣。這是茶具,再看茶:

  看時,絳紅的,也不太成茶。晴雯扶枕道:“快給我喝一口罷!這就是茶了。那裡比得咱們的茶!”寶玉聽說,先自嚐了一嘗,並無清香,且無茶味,只一味苦澀,略有茶意而巳。嘗畢,方遞與晴雯。只見晴雯如得了甘露一般,一氣都灌下去了。

  讀之令人酸鼻!富人、窮人就連使用的茶具,飲的茶都是如此懸殊!就種無聲的對比,同“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難道不都是對一個制度的控訴嗎?

  ***5*** 從飲茶、喝茶中看人物的知識和修養,古人講品茗,把飲茶提高到一種典雅清和的意境中,展現出生活的享受、生活的情趣和生活的藝術化。所以歷來文人名士把“品”字作為茶道的真功夫,甚至有了“功夫茶”之謂。唐代詩人盧仝有《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常被人們稱為“七碗茶歌”。

  《紅樓夢》中的妙玉可以說得盧仝之真傳,她在論品茶時的高論為茶史專家們稱道廣引,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

  妙玉笑道:“……豈不聞‘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你吃這一海便成什麼?”

  這是妙玉同寶玉斗嘴時說的話,但說明妙玉的知識和修養並不在寶玉、寶釵、黛玉諸人之下。如果我們聯絡一下妙玉對琴理、棋理等方面的知識和修養,那就更可以看出這個人物的不凡來。

  紅樓夢中茶文化的功能

  一是體己茶。第四十一回妙玉拉寶釵、黛玉去後堂品茶,寶玉走了進來,笑道:“偏你們吃體己茶呢。”體己茶,顧名思義,是知己朋友品茶談心,當別具幽雅怡心之意。

  二是定親茶。第二十五回寫王熙鳳送暹羅國進貢的茶葉給林黛玉吃,鳳姐笑道:“你既吃了我家的茶,怎么還不給我們家作媳婦兒?”眾人都大笑不止,黛玉紅了臉,回過頭去,一聲兒不言語。王熙鳳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社會習俗有“定親茶”之說。“你既吃了我家的家”,意思是接受了婚約。吃茶,這裡是“受茶”的意思。舊時女子受聘叫“吃茶”。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四:辰沅靖州未婚男女,聯袂踏歌:“小娘子,葉底花,無事出來吃盞茶。”明郎瑛《七修類稿》卷四十六:“種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則不復生也。故女子受聘,謂之吃茶。”《牡丹亭.圓駕》:“***杜麗娘***俺,俺,逗寒食吃了他茶。”清福格《聽雨叢談》卷八:“今婚禮行聘,以茶葉為幣。滿漢之俗皆然,且非正室不用。今八旗納聘,雖不用茶,而必曰下茶,存其名也。”可見王熙鳳說的玩笑話是當時的一種社會風俗,難怪羞得林黛玉紅了臉,回過頭去,不再說話了。

  三是年茶。這是春節期間招待親友的茶事活動。第十九回寫賈寶玉和茗煙來到花襲人家,原來襲人請假回家和自家姊妹吃年茶的。“寶玉見房中三五個女孩兒,見他進來,都低了頭,羞臉通紅。”花自芳母子忙著請賈寶玉土炕,又忙另擺果桌,又忙倒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