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大棚黃瓜種植技術

  秋季黃瓜前期處於高溫季節,而後期溫度急劇降低,環境條件差異較大,在栽培管理上需要注意。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播種育苗 :

  秋大棚黃瓜可育苗移栽,也可以直播,播種期要選擇適當,過早苗期高溫多雨,病害嚴重;過晚生長後期溫度難以保證,造成產量降低。該茬黃瓜苗期處於高溫長日照條件下,不利於雌花分化,可在幼苗2-3葉一心時,噴施100ppm的乙烯利溶液。

  2.種植密度 :

  大棚秋延後黃瓜應適當稀植。種植密度應根據品種和地力而定,一般每畝定植400株為宜。

  3. 水分管理 :

  澆水要控兩頭促中間,即結瓜期以前,以中耕保墒提高地溫為主,做到見溼見幹;結瓜期每隔7-10天交一次水,每次澆水應在摘瓜前進行,以控制瘋長;頂瓜收完後控制澆水,促新根發生。回頭瓜膨大時及時澆水。後期溫度降低,黃瓜生長減慢,對肥水要求降低,為降低棚內溫度,應嚴格控制澆水,一般10-15天澆水一次

  4.溫度管理:

  黃瓜生產發育的適宜溫度為25度-30度,超過30度植株生長加快,容易瘋長。因此,前期溫度較高,要注意控溫,棚室溫度白天應控制在25-30度,不宜超過30度,夜間溫度保持18度左右,以降低呼吸作用,增加幹物質積累。後期溫度急劇下降,管理上以防寒保溫為主,同時注意通風換氣,防止溫度過高,病害蔓延,夜溫低於13度,注意封閉大棚保溫。

  7.看秧綁蔓 :

  瓜蔓漲到30釐米左右時,開始綁蔓。第一次直立***上,瓜蔓生長旺盛時,可左右彎曲***,彎曲度與鬆緊度視瓜秧的長勢而定。如秧旺瓜少時,彎曲度要大,且要綁緊。

  8. 保瓜: 黃瓜結瓜後,植株的營養生長受到控制。因此,要設法使第一批花多坐瓜。如果第一批花坐瓜少,易導致瘋長。據報道,使用保果素沾花,噴花,可使黃瓜多坐瓜,且能保住瓜,促進小花迅速膨大。既可提早上市,增加早期的產量,又能有效的防止瓜秧瘋長。另外採用蜜蜂授粉效果也不錯。

  秋季大棚黃瓜種植注意要點

  一、合理留瓜

  很多菜農為了提高產量,隔兩片葉就留一根瓜,但因為葉片製造的營養不能滿足瓜條生長的需要,瓜條生長慢,畸形瓜多,價格低。而且,一次坐瓜過多,營養消耗過大,植株長勢弱,產量反而更低。筆者建議,菜農應該按照天氣條件,合理調整留瓜數量,一般每隔三四片葉留一根瓜比較合理。

  還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落蔓不可過低。一棵產量比較高的黃瓜植株,要求功能葉在16-20片之間。這就要求黃瓜落蔓後高度得維持在1.6米以上,如將莖蔓落得過低,功能葉不夠,光合產物就會不足。

  二、合理蘸花

  給黃瓜蘸花可以起到保花保果、降低畸形果發生率、提高產量、改善品質的作用,但不少菜農對蘸花的技術把握不好。

  首先,時間把握不準。蘸花過早,即在黃瓜剛剛看到有花蕾時就蘸,容易‘啞巴’,即花不開。蘸花過晚,則黃瓜花容易脫落,達不到鮮花黃瓜的標準。正確的蘸花時間是在黃瓜花稍微發黃不綠時進行。

  其次,用量過大。蘸花時,一定要注意藥液的使用量不要過大,避免滴到植株生長點上或葉片上,發生激素中毒。如果將藥液滴落到黃瓜的嫩枝、嫩葉及生長點上,很快會出現萎縮中毒現象,從而產生藥害。

  再次,黃瓜蘸瓜部位不合理。有些菜農,蘸黃瓜的時候只是蘸了蘸黃瓜頭,黃瓜易產生畸形瓜,花還容易脫落。藥劑也不能一直蘸到瓜根處,否則藥劑通過根部向植株本身傳導,容易導致激素中毒。蘸瓜藥蘸到瓜條的2/3處為宜。

  三、合理‘高溫養瓜’

  黃瓜結瓜期白天生長髮育適溫為25℃-30℃,超過35℃黃瓜生長會受到抑制。但在棚室高溼、高二氧化碳濃度的環境下,黃瓜光合作用的適溫高達38℃。所以,在棚內二氧化碳濃度較高的條件下,適當提高棚內溫度有利於光合作用進行,稱為‘高溫養瓜’。

  棚室內,植株上部和中部的溫度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中部葉片是光合作用的主力,溫度調整應以中部葉片為準。深冬季節,為了達到溫度與二氧化碳的優化管理,建議菜農分次通風。在晴天早晨拉起草苫一小時左右,進行第一次通風,開5釐米左右寬的小通風口,既補充了棚內二氧化碳,也保證了棚內的溫度,半個小時左右關閉放風口。若溫度一直不超過30℃,可每間隔半小時左右通風一次,保證棚內二氧化碳供應。若棚內溫度超過33℃,可加大放風,維持棚溫在30℃-33℃。此外,菜農還要勤擦拭棚膜或設定除塵布條等提高棚膜透光度,增加光照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