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瓜種植技術視訊

  小西瓜多味鮮甜,是夏季高檔禮品瓜,深受市民的歡迎。那麼小西應該如何種植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

  1 小西瓜的生育特性

  1.1 幼苗弱,前期長勢較差 小西瓜種子小,千粒重在30.8~37.5g之間,種子貯藏養分較少,出土力弱,子葉小,下胚軸細,長勢較弱,尤其在早播時幼苗處於低溫、寡照的環境條件下,更易影響幼苗生長,其長勢明顯較普通西瓜早熟品種弱。這就會影響雌、雄花的花芽分化程序,具體表現為雌花子房很小,初期雄花發育不完全、畸形,雄蕊異常,花粉量少,甚至沒有花粉,從而難於正常進行和完成授粉、受精與果實發育過程。 幼苗定植後若處於不利氣候條件下時,則幼苗期與伸蔓期的植株生長仍表現細弱。一旦氣候好轉,植株生長就恢復正常,小西瓜的分枝性強,雌花出現較早,著生密度高,易坐果,多蔓多果;如不能及時坐果,則易表現徒長,延誤生育。

  1.2 果形小,果實發育週期短 小西瓜的果形小,一般單瓜重1.0-2.0kg,果實發育週期較短,在適溫條件下***25~30℃***雌花開放至果實成熟只需20多天,較普通西瓜早熟品種提早7~10天。小西瓜在早播早熟栽培條件下所需夭數較長,頭茬瓜***5 月中旬採收***需40天左右,氣溫稍高的二茬瓜***6月中旬採收***需30天左右,其後的氣溫更高,只需22~23天。小西瓜果皮薄,在肥水較多、植株生長過旺,或水分和養分不勻時,容易發生裂果。

  1.3 對肥料反應敏感 小西瓜營養生長與施肥的多少有密切關係,對氮肥的反應尤為敏感,氮肥量過多更易引起植株營養生長過旺而影響坐果。因此,基肥的施肥量應較普通西瓜減少30%,而小西瓜的嫁接苗,可減少50%左右。由於果形小,養分輸入的容量小,故多采用多蔓多果栽培,而對果個大小影響不大。

  1.4 結果的週期性不明顯 小西瓜因自身生長特性和不良栽培條件的雙重影響,前期生長差,如過早自然坐果,因受同化面積的限制,果個很小,而且易發生墜秧,嚴重影響植株的營養生長。隨著生育期的推進和氣溫條件的改善,植株長勢得到恢復,如不能及時坐果,較易引起徒長。故生長前期一方面要防止營養生長弱,同時又應適時坐果、防止徒長。植株正常坐果後,因果小,果實發育週期短,對植株自身營養生長影響不大,故持續結果能力強,可以多茬結果,同樣果實的生長對植株的營養生長影響也不大,這種自我調節能力,對多蔓多果、多茬次栽培、克服裂果都十分有利,故小西瓜的結果週期性不像普通西瓜那樣顯著。

  2 小西瓜品種 小西瓜的品種很多,開始由日本、我國臺灣省、韓國等地引進。近幾年國內有關單位培育了一批品種,其生產效能和果實性狀及品質接近引進品種,現介紹幾個目前應用較多的品種,供各地選用時參考。 2.1 紅小玉 湖南省瓜類研究所育成的一代雜交新品種。生長勢較強,可以連續結果,果形稍大,單瓜重約2.0Kg,1株可結3~5個瓜。果實圓形,具綠色條帶,外觀漂亮,皮薄,果肉紅色,含糖量13%以上,果肉細、無渣,種子少。自雌花開放至果實成熟約需35天。該品種1999年在北京市大興縣第12屆西瓜節上獲新品種獎。目前在上海市南匯縣、浙江省加善縣有一定栽培面積。

  2.2 春光 合肥華夏西瓜甜瓜科學研究所育成的雜交一代新品種。果實長橢圓形,鮮綠色覆有細條帶,單瓜重2.0~2.5kg,果形周整,不變形、不空心,果肉粉紅色,肉質細嫩,含糖量13%,梯度小,風味極佳。果皮薄,僅2~3mm,具有彈性,不易裂果,耐貯運性好。植株生長穩健,低溫下伸長性好,在早春不良條件下雌、雄花分化正常,坐果性好,易栽培。雌花開放至果實成熟早期約35天,中期約30天,目前在滬郊、浙江加善縣有較大面積栽培。

  2.3 陽春 合肥華夏西瓜甜瓜科學研究所育成的雜交一代新品種。果實高圓形,皮色翠綠覆有墨綠色條帶,外形美觀,果肉金黃色,鮮豔,肉質細嫩,爽口多計,中心部含糖量12%-13%,梯度小,風味佳,品質上等。植株生長強健,耐病,抗逆性強,在低溫弱光下生長正常,易坐果,單株結果數多,單瓜重約2kg,極早熟,適於大棚早熟覆蓋栽培。

  2.4 黃小玉 H 湖南省瓜類研究所育成的一代雜交新品種。果實高圓形,單瓜重2kg左右。果皮厚約3mm,不裂果,果肉金黃色略深,含糖量12%~13%,肉質細,纖維少,籽少,品質極佳。抗病性強,易坐果,極早熟,雌花開放至果實成熟約26天。

  2.5 特小鳳 臺灣農友種苗公司育成的雜交一代新品種。極早熟小果型品種,果實圓至高圓形,果形整齊,具墨綠色條帶,果肉晶黃色,肉質細嫩、脆爽,甜而多汁,含糖量12%左右,果形整齊,皮薄,較易裂果。耐低溫,適於秋、冬、春三季栽培,產量高,一般667m2產量1400Kg。

  2.6 早春紅玉 由日本引進的雜交一代品種。1996年引入,2000年浙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該品種生長穩健,耐低溫弱光,適於大棚早春設施栽培。極早熟,主蔓5~6節出現第1朵雌花,雌花著生密,開花後在正常溫度22~25℃下成熟。果實圓至高圓形,單瓜重1.5~2.0 kg,果皮深綠色覆有墨綠色條帶,果皮薄約3mm,不耐貯運。果肉黃色,質細無渣,中心含糖量12%以上,口感極佳,產量較高,一般 667m2產2000Kg左右。

  2.7 黑美人 臺灣農友種苗公司育成的雜交一代品種,2000年浙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生長健壯,抗病,耐溼,夏季栽培表現突出。極早熟,主蔓6~7節出現第1雌花,雌花著生密,夏秋季開花至果實成熟僅需22天。果實長橢圓形,果皮黑色有不明顯條帶,單瓜重2~3kg,果皮薄而韌,極耐貯運。果肉鮮紅色,中心含糖量12%,最高可達14%,梯度小。最適於夏秋栽培。其他栽培品種還有小蘭***臺灣農友種苗公司***、那位元***韓國***、小天使***合肥豐樂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小玉***廣州協力園藝研究所***、華晶5號***河南孟津縣西瓜協會***、俏美人***河北省蔬菜種苗中心***等。

  3 保護設施種類、結構和效能 為防止小西瓜裂果,必須在設施保護條件下栽培,常用的為大棚***中棚***和小拱棚覆膜栽培。

  3.1 大***中***棚 南方及江淮地區,大棚跨度4~6m,高1.7~1.8m,長30m,南北向,棚體小,實際上屬中棚。其特點是保溫性較差,但升溫快,有利於作物生長。生長前期氣溫低,為增加保溫效能常採用多層覆蓋,即三拱四覆蓋***內設二層薄膜,外蓋草苫,地面覆蓋地膜***,利用空氣層保溫來提高保溫效能。據觀察每增加一層薄膜,可以提高氣溫1~3℃。立架栽培中棚跨度以6m為宜,高2m,肩高1.2m,以滿足支架及瓜蔓引伸;同時為增加強度和抗風能力,應改用雙排柱棚。

  3.2 小棚 普通西瓜雙膜覆蓋***小拱 + 地膜***跨度僅1.2~1.3m,前期覆膜保溫,中後期拆棚,為半覆蓋栽培。但對小西瓜小拱棚跨度應增至1.8~2.0m,前期保溫後期不拆棚防雨。小棚覆蓋的溫度變化更大,在栽植後仍應在棚內設定寬約60~80cm的簡易棚,以利用蓋雙層膜增溫。

  4 栽培季節 小西瓜生長迅速,果實成熟早,在保護設施條件下可多茬栽培,其栽培方式可分為冬春大棚早熟栽培、春季小棚栽培、夏季栽培和秋季栽培,現將不同栽培方式季節安排說明如下:

  4.1 冬春大棚早熟栽培 是小西瓜的主要栽培方式。適宜的播種期在1月下旬至2月上旬,2月下旬至3月上旬大棚定植,可充分利用3~5月有利的氣候條件。5月中旬始收,生長結果期長,可多茬結果,產量高。

  4.2 春季小棚栽培 2月中下旬播種育苗,3月中下旬小拱棚定植,前期套內棚防寒保溫,6月上中旬始收,成本低。

  4.3 夏季栽培 利用大棚夏季高溫休閒期,可栽培一茬小西瓜。5月底播種育苗,苗齡10~15天,6月中旬大棚定植,8月中下旬收穫。夏季栽培處於高溫、乾旱期,病毒病、蟎類、蚜蟲等病蟲害為害嚴重,應拆除裙膜,覆蓋遮陽網,以遮光、通風、降溫,地面可覆草降低土溫,增加土壤溫、溼度,並及時採用藥劑防治病蟲害。

  4.4 秋季栽培 秋季及初冬生長季節較長,前期仍處於高溫階段,後期溫度低,須覆膜增溫。根據播種季節可以分早秋栽培和秋季栽培。早秋栽培7月上中旬播種育苗,7月下旬至8月初定植,9月下旬至"國慶"節期間採收上市。秋季栽培8月中下旬播種育苗,9月上中旬栽苗,元旦前後採收上市。小西瓜夏秋栽培的播種期並不嚴格。

  小西瓜栽培技術要點

  1 選擇優良品種

  目前市面上的小西瓜品種還不多,國產品種主要有華蜜掌中寶和華蜜小精靈等,進口品種主要有日本的特小風、早春紅玉、黑美人等。

  2 確定栽培季節

  由於小西瓜生長期短,一年可多季栽培。目前生產上多采用保護地早熟栽培和秋延後栽培,以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具體的栽培季節可根據當地的溫、光、熱資源和保護設施情況而定。如山東的日光溫室栽培可在12月下旬播種,2月初定植,4月下旬採收;塑料大棚多層覆蓋栽培則在1月下旬至2月初播種,2月下旬至3月初定植,5月中旬上市;淮河以南地區大棚栽培可在2月上中旬播種,3月中旬定植,5月中下旬採收;秋延後栽培可在7月中下旬播種,8月初定植,國慶節、中秋節前後上市。

  3 播種,育苗

  採用營養缽育苗,營養缽的直徑不宜小於8cm。營養土要經過堆制腐熟後才能使用,達到富含有機質、保水、保肥標準。早春栽培育苗在嚴寒季節,應採用雙棚加電熱線育苗,1平方米保證80--100W的功率。播種前種子要晾晒1d,以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小西瓜種子較小,千粒重一般在30--40g,種皮薄,浸種時間不宜過長,用55℃溫水燙種,自然冷卻後,浸種2--3h,再用清水洗淨種子表面的粘液並擦乾水分。催芽時,先高溫***33--35℃***萌動,再用28--30℃催芽。播種前將營養缽中的營養土澆透底水,選擇晴天播種。早熟栽培要同時覆膜增溫。當多數種子出土後,應揭膜降溫,白天保持在25℃左右,夜間在18℃左右,以防止出現高腳苗。第1片真葉展開後要適當增溫,以促進幼苗生長。移栽前5--7d放風煉苗,為移栽做好準備。一般苗齡為30--35d。秋延後栽培,苗期正是高溫期,要遮陽降溫保溼。此期種子出芽快,幼苗生長快,苗齡不宜過大,一般以10d左右為宜。

  4 定植

  定植的地塊應是地下水位低,灌排方便,土質鬆軟,3a以上未種過瓜類作物的田塊。定植前要施足基肥,但施肥量只需普通西瓜的70%。一般在冬前深翻凍垡,定植前撒施腐熟有機肥1500--2000kg/667平方米,過磷酸鈣25kg/667平方米後翻地,做畦後再溝施三元複合肥30--40kg/667平方米。早春定植時,土壤溫度要穩定在15℃以上,氣溫在12℃以上,選擇晴天進行。夏季定植要在傍晚進行,定植時要儘量避免傷根。

  大棚立架式栽培中間畦寬80cm,栽兩行,兩邊畦寬120--150cm,栽1行,株距35--40cm,雙蔓整枝,定植1500--1800株/667平方。爬地式栽培畦寬200--220cm,株距35--40cm,三蔓整枝,定植700--750株/667平方米;如果株距60cm,採用四蔓整枝,可定植500--550株/667平方米。

  5 田間管理

  5.1 溫光管理

  早熟栽培前期以增溫保溫為主,白天使棚溫維持在25--30℃,夜間採取多層覆蓋,溫度保持在15℃以上。當外界氣溫回升後,白天要注意放風,避免棚溫過高,一般控制在30--32℃。棚內溼度過大時,要通風降溼。通風時應由小到大逐漸增大通風量,以免秧苗“感冒”。陰雨天要閉棚保溫,並防止棚內溼度增大。秋延後栽培定植後主要是遮陽防曝晒降溫,同時要防旱保溼,促進秧苗生長。秧苗活棵後可揭去遮陽物,讓其自然生長。

  5.2 肥水管理

  早熟栽培生長前期在施足底肥,澆足底水的情況下,原則上可不施肥,不澆水。如果表現缺肥、缺水,可結合補水適量追1次肥。秋延後栽培由於天氣乾燥,易旱缺水,應及時補水保墒。膨果期應適當追1次肥,以複合肥為主,可追施35--40kg/667平方米三元複合肥。採收前5--7d要停止澆水,防止裂果,降低品質。

  5.3 整枝

  小西瓜長勢弱,蔓細葉小,整枝宜輕不宜重。留蔓多少應根據栽培密度而定。吊蔓栽培的,當蔓長達到40cm左右時要及時引蔓。

  5.4 留果

  保護地早熟栽培由於授粉期溫度低,光照弱,昆蟲少,應進行人工輔助授粉,以提高座果率。留果節位以第二或第三雌花為宜。留果多少可視留蔓數而定。一般雙蔓整枝留1--2個果,三蔓整枝留2個果,四蔓整枝留3個果,五蔓整枝留4個果。

  6 採收和包裝

  小西瓜果實發育期與普通西瓜相比要少5--7d。一般在3月初座果的,果實發育期需35--40d;在4月初座果的,果實發育期需30d左右;在4月下旬或5月初座果的,果實發育期只需28d左右;秋季在9月初座果的,果實發育期只需26d左右。授粉後及時掛牌做標記,採收前取樣測定,達到成熟標準及時採收。由於小西瓜皮薄十白壓,特別是黃瓤品種易裂果,不耐運輸,因此最好外套泡沫網袋或箱裝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