鱘魚飼養技術

  由於鱘魚身體各部分都能食用且味道鮮美獨特,因此養殖鱘魚能夠獲得較高的效益。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鱘魚飼養方法,一起來看看。

  鱘魚飼養方法

  網箱養殖 網箱養鱘是利用大水體良好的生態環境,結合網箱內小水體等特點進行密集養殖。一般選擇山谷型水庫等水域,要求水質清新無汙染,平均水深達12米。

  目前世界各國已進行人工繁殖研究的種類主要有小體鱘、閃光鱘、高首鱘、中吻鱘、俄羅斯鱘、鱘魚、歐洲鱘、史氏鱘、達氏鰉及十多個雜交種。選擇優良的親魚是人工繁殖的關鍵。不論在天然水域捕撈,還是人工培育,都要求親魚的性腺發育達到第Ⅳ期。如親魚未完全成熟,可用網箱或池塘暫養,或結合注射催產劑來促其性腺成熟。鱘魚在人工繁殖過程中的採卵、授精、脫粘及孵化等技術與鯉魚等基本相同,但對孵化的水溫要求較嚴。一般適宜的孵化溫度為15-20℃,7天左右出苗。如遇環境溫度的突然變化,孵化將受到嚴重影響。

  在人工養殖的條件下,鱘魚仔魚在全長3.05±0.07釐米時開始攝食,主要攝食水生寡毛類、搖蚊幼蟲、枝角類和橈足類;幼鱘以水生寡毛類***水絲蚓、顫蚓、尾鰓蚓等***,枝角類***蚤狀溞、隆線溞等***,水生昆蟲幼蟲***搖蚊幼蟲***和蝦類等為主食;成鱘則主要攝食各種飼料魚塊***如鯽魚、羅非魚、鰱魚和草魚等***。

  流水池養殖是目前中國外採用最多的一種養殖鱘魚的方式,它佔地面積小,水流量容易控制,投喂飼料也比較方便。在供、排水的時候,可以採取每池單***排的模式。也就是說,每個池子的進水口和出水口都是相對獨立的。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交叉汙染導致的鱘魚發病。另外,魚池的內表面一定要光滑,因為鱘魚喜歡沿著池壁遊動,身體又沒有鱗片保護,所以很容易被池壁擦防。

  鱘魚的養殖方法

  一、選擇合適的養殖品種 鱘魚的品種較多,據有關的資料,全世界鱘魚類有4個屬、32個種,其中中國2個屬、7個種;吻鱘科有2個屬、2個種,其中中國1個屬、一個種。養殖業者開展鱘魚養殖,我們認為選擇符合下面條件的品種較為適宜:

  1、人工繁殖已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品種;

  2、不是國家一級保護品種***如中華鱘、達氏鱘***;

  3、雜交品種。現介紹幾個品種,供養殖者參考:

  1、史氏鱘***施氏鱘***:主要分佈於黑龍江水系和俄羅斯遠東一帶,屬於亞冷水性魚類。生存溫度為1—30℃,適宜生長溫度17—25℃,最適溫度19·8℃。在經過多年南移馴養試驗後,其對廣東地區溫度和相關因素都逐步適應,也可以接受,在順德市除了夏秋高溫季節要做一些降溫工作外,其它時間可以很好的生長。

  2、雜交鱘:雜交鱘是鱘魚類種間或屬間不同品種雜交育種的子代,具有個體大、生長快、抗病力強、對環境適應能力強的優點。常見的有:***1***歐洲鰉***♀***×小體鱘***♂***,是最適宜商品飼養、世界養殖最廣泛的品種之一;

  ***2***利用雄性的鱘鰉獲得回交小鱘鰉[歐洲鰉×***歐洲鰉×小體鱘***];

  ***3***史氏鱘***♀***×達氏鰉***♂***等。有些學者認為雜交鱘將是近期繁殖、養殖,並迅速推向市場的適宜品種之一。

  3、小體鱘:廣泛分佈於前蘇聯和歐洲地區的淡水域中的定棲魚類,是容易馴化作為池塘養殖的品種之一。我市龍江鎮新世紀農業園已引進養殖。其食譜廣,最適生長溫度21—23℃。

  4、匙吻鱘和短吻鱘:匙吻鱘主要分佈於美國密西里河。短吻鱘分佈於北美大西洋沿岸河流。匙吻鱘是一種純淡水魚類,能常年生活在內陸的江河湖庫及池塘中,無需像中華鱘一樣要在海水淡水之間洄游。適溫範圍廣,在0—37℃的水體中均能生存,我市陳村鎮水產技術站和龍江新世紀農業園均有引進養殖。試養證明,匙吻鱘在順德既可以度暑,又可越冬,終生以浮游動物為餌,與我市傳統養殖的鱅魚相似,在人工養殖條件下,也吃配合飼料,經近5年養殖,養殖的鱘魚已性成熟。

  二、選擇適合自身條件的養殖方法

  鱘魚的養殖方法很多,基本可以分為大水體、小水體兩種方法。大水體是指在水庫、湖泊、海洋***人工放流***養殖,養殖形式大都是粗放、混養的方式;小水體養殖包括池塘、河渠、網箱、室內外水池和水槽等。我市的鱘魚養殖基本是小水體養殖。龍江鎮新世紀農業園的養殖配套比較合理,它是以室內池、室外池、池塘和網箱等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養殖的。一般的養殖者由於資源、資金、技術等多種原因限制,無法進行配套,則可採用其中的一、二項,如室內池配套池塘、池塘配套網箱等。

  1、室內水池、池塘***或網箱***相結合的方法:水泥池的面積10—30平方米不等,水深1·2—1·5米,池塘中央最低處設排汙口,由地下暗管將汙水排出池外。主要培育幼、小鱘魚。

  2、池塘:面積4—12畝不等,水深應在2米以上,如有條件,水深2· 5米更好,這對於鱘魚的度夏有較好的效果。每口池塘應配備增氧機,改善池的水質條件和溶氧。

  3、網箱:網箱的規格是4米×6米×3米,入水深度是2·5米,網眼徑2·5—3釐米。如河中野雜魚及上游流下的雜物衝擊較大時就需設兩層網箱,或用木架擋住上游流下來的雜物。   
        池塘、網箱養殖一般採取純養的方法,除放養調節水質用的魚類***如鰱、鱅魚***外,不放其它魚類。如養殖匙吻鱘則不放養其食性與之相似的鱅魚,以免影響其正常生長。   
        鱘的養殖可分幼鱘培育和成鱘養殖兩個階段:在幼鱘培育階段將幼鱘培育成17—20釐米的規格,畝放5000—8000尾;在成鱘階段,將17—20釐米的鱘魚育成2公斤以上的鱘魚上市。一般畝放350—500尾,亦可採用前期密放培苗,中期拉疏,充分利用前期魚體較小時的池塘空間資源,後期保持每畝350—500公斤的鱘魚存塘量。

  三、加強日常管理 鱘魚是近幾年才引進養殖的新品種之一,不要說農民、水產業者,就是多年從事水產科技的科技人員對它也比較陌生。因此,不能用老一套經驗來對待它,應虛心地學習,不懂的地方向書本、科技人員請教,認真參加生產實踐,在科學試驗和生產實踐中不斷提高鱘魚養殖的技術水平。

  1、要注意巡塘。觀察魚類的活動和攝食情況,決定當天的投餌量,在天氣悶熱、氣壓低時要注意鱘魚是否浮頭。鱘魚對溶氧的要求較高,進行池塘養殖時,保持較高溶氧尤為重要。

  2、做好水質管理。做好水質監測是很重要的,測好池塘的水溫、PH、溶氧、有機物耗氧量、氨氮等理化因子。根據水質的變化採取注水、PH調控和其它相應的措施。

  3、做好越冬和度夏。幼鱘培育階段,當水溫降至12—14℃時,應將它移入室內越冬。為鱘魚提供一個較適宜的溫暖環境。我市氣候溫和,冬季最低水溫大都在8—10℃以上,低溫期也較短,基本可以在室外就地越冬。   大多數鱘魚種類的生存溫度上限為30—34℃,超過這一溫度界限,便有生命危險。在我市,盛夏高溫期池塘水溫往往超過30℃,因此,必須做好度夏工作。方法有幾種:

  ①選擇合適的放養時間,投入大規格的魚種,縮短養殖週期,於翌年高溫季節前起魚上市,避開高溫期;

  ②採用面積較大、較深***2·5米以上***的池塘,利用其水容量大、水環境相對比較穩定的優點,讓鱘魚安全度夏;

  ③在池塘上面搭遮光棚,減少陽光照射,在池塘中用竹圍起來放養鳳眼蓮***俗稱假水仙***,吸收部分陽光,調節池塘水溫,避免池塘水溫大幅度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