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雞飼養週期

  雞是人類飼養最普遍的家禽。雞的種類很多,各地所產的雞。大小形色都不相同。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比較短,也就40-45天左右。

  管理要點

  一、進雛前準備。對雞舍、裝置和用具進行嚴格徹底的消毒,做好清潔衛生工作。並在進雛前1—3天對雞舍預溫。為肉雞8個周的飼養做好準備。

  二、第一週。舍內溫度要達37—32度,溼度為65—70%,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40只雛雞,每平方米光照2.5--3瓦。飼料為全價配合料,並在料或水中加預防雞白痢的藥物***如氟哌酸、殺痢寶***以及維生素。做好疫苗接種工作。要求舍內溫度保持恆定,料要少添勤添減少浪費,飲溫水。一週仔雞體重達150克左右,每隻雞耗料量為130克左右。

  第二週。舍內溫度控制在32—29度,溼度60--65%,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30只,每平米光照為1.5—2瓦。預防大腸桿菌病,加強通風,接種疫苗。雞體重達380克左右,耗料量270克左右。

  第三週。舍內溫度控制在29—26度,溼度60--65%,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25只,每平米光照為1—1.5瓦。注意預防呼吸道疾病發生,接種疫苗,在在飼料加入無菌砂粒,幫助消化.本週體重達640克左右,耗料量為410克左右.

  第四周。舍內溫度控制在26—23度,溼度55--60%,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20只,每平米光照為1.5—2瓦。預防大腸桿菌病\傳染性法氏囊炎,加強通風,接種疫苗。雞體重達1030克左右,耗料量670克左右。

  第五週。舍內溫度控制在23—21度,溼度55--60%,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15--20只,每平米光照為1—1.5瓦。預防慢性呼吸道和大腸桿菌疾病,加強通風,接種疫苗。停用藥期長的藥物,防止藥物殘留。雞體重達1440克左右,耗料量830克左右。

  第六週。舍內溫度控制在21度,溼度55--60%,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12--15只,每平米光照為1—1.5瓦。加強通風,接種疫苗,停用藥期長的藥物,防止藥物殘留。雞體重達1830克左右,耗料量980克左右。

  第七週。舍內溫度控制在21度,溼度55%,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12--15只,每平米光照為1—1.5瓦。預防大腸桿菌和呼吸道病,加強通風。雞體重達2225克左右,耗料量1160克左右。

  第八週。舍內溫度控制在21度,溼度55%,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8--10只,每平米光照為1—1.5瓦。加強通風。雞體重達2670克左右,耗料量1450克左右。

  肉雞不同週期的疾病防控

  育雛階段***1-21天***

  此階段是家禽生理髮育初期的開始,體成熟和性成熟均是在萌芽階段,所以前期必須供給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質等營養,以確保雛禽的正常生長髮育。

  育雛的開口藥物在前期新增,主要是為了切斷垂直感染的沙門氏菌病,並且要保證育雛藥物的安全和生物利用度,儘量減少不良反應的出現,以確保育雛的成活率。此階段的開口用藥建議方案是:春夏季節以沙星類、頭孢類為主,配合營養保健藥;秋冬季節以氟苯尼考和頭孢類為主,同時要配合增強免疫力的藥物以緩解氟苯尼考的副作用,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育成階段***21-35天***

  此階段隨著天氣、防疫、用藥等綜合應激因素重複出現,呼吸道病發病率開始增加,養殖環境的控制開始鬆懈,大腸桿菌也開始潛伏發生,此時期是養殖成功與否的重點時期,疾病防控要從初期的全方面綜合控制轉向消化道疾病的重點控制。此階段的呼吸道症狀通常表現在以下三種情況,同時的相對防治方案僅供參考:

  甩鼻:雙黃連+紅黴素或沙星類、氨苄青黴素;咳嗽:黃連解毒散+強力黴素,配合氯化銨、烏洛托品;呼嚕:麻黃桂枝+林可黴素。

  育肥階段***35天以後或出欄前一週***

  此生理階段是飼料油分高、營養蛋白低的時候,此時多數情況下會出現心肺迴圈障礙、水樣腹瀉或消化不良、無名高燒、咳喘和死亡等症狀,並且採食量增長緩慢或不食等症狀,心臟對氧氣的需氧量開始要求充沛,後期由於體重過大,需要量供應不足容易出現突發死亡和類流感症狀,這都是典型的肺心迴圈障礙。此階段的重點藥物防治建議:抗病毒藥物+心血管調節藥物+腸炎藥,同時加強通風和溫溼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