鵪鶉冬季提高產蛋量技術

  冬季的時候天氣變冷在養殖鵪鶉的時候難度有所加大,在冬季要想提高鵪鶉的產蛋量,關鍵還是要掌握其中的技術和方法,具體有哪些要求呢?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鵪鶉冬季提高產蛋技術

  入冬以後,氣溫漸低,日照漸短,大部分鵪鶉產蛋量下降,甚至停產。要使鵪鶉冬季持續平穩產蛋,飼養上必須採取以下五項措施: 保溫增溫 鵪鶉在適宜溫度15-25℃之間食慾旺盛,產蛋多,種蛋受精率也高;低於15℃產蛋率明顯下降。因此,在嚴冬或早春應採取保溫增溫措施,夜間在籠上要加蓋保溫物件,適當加大籠養密度,每平方米可飼養密度,每平方米可飼養90-100只。或者在背風向陽的地方搭雙層塑料大棚***兩層薄膜間隔5-10釐米***養鵪鶉;也可以建雙層鶉舍,夾層中填充穀殼、煤渣、鋸末等,夜間加蓋草簾保溫。 增加光照 產蛋鵪鶉每天需要12-14小時光照時間。冬天需人工補充光照。每30-40平方米鶉舍配1只40瓦電燈,每天天亮前2小時開燈,天黑後2小時關燈,保持穩定的光照度和時間。 平衡營養 冬季應飼餵營養全面的配合飼料,並供給適量沙粒讓鵪鶉自由採食,以促進消化。同時供給清潔溫水供鵪鶉飲用。冬季鵪鶉的飼料平衡配方為:豆粕15%、精料10%、魚粉15%、玉米54%、麩皮3.5%、骨粉1.5%、乾草粉1%,適當新增維生素A、維生素B和維生素D。 淨化環境 鵪鶉膽小,受驚後產蛋率下降或產軟殼蛋。在日常飼餵、揀蛋、清糞、加水時動作要輕,不要輕易更換飼養人員。

  與夏季管理一樣,日常繼續保持籠舍、飲食具清潔衛生。每立方米空間用25毫升福爾馬林、12.5克高錳酸鉀燻蒸消毒。每隔7-14天用2%-3%的來蘇兒水對舍內外食具消毒一次。 及時防病 冬季鵪鶉籠養一般比較密集,一旦發病,及時隔離治療。防鵪鶉白痢病可用痢特靈拌料***每100公斤飼料加痢特靈20克***,連續喂7天。治療潰瘍性腸炎,用青黴素肌肉注射,每隻一次1萬單位,早晚各一次,或灌服磺胺咪唑,每隻每次四分之一片,第一次加倍,一日2次,連續給藥5天。治療支氣管炎,在飼料中新增0.005%泰樂菌素,連續10天,停藥5天,再給藥5天,喂藥的同時在飲水中新增泰樂菌素和紅黴素。

  提高鵪鶉產蛋率的營養措施

  鵪鶉對飼料的質量要求較高,尤其是對飼料中的能量和蛋白質水平要求更高。據試驗,日糧中的粗蛋白質水平沒有滿足產蛋鵪鶉的營養需要以前,日糧粗蛋白水平從16%開始每提高1%,其產蛋率可以提高2.6%,飼料轉化率可提高4.7%。 也有報道,在飼料中適當新增酵母粉***0. 5%-1%***,可以提高鵪鶉的產蛋率5%左右。在鵪鶉產蛋後期日糧中適當新增顆粒狀石灰石***顆粒直徑為2.0毫米***,不但可以提高蛋殼質量,對提高產蛋率也有明顯效果。

  鵪鶉飼料中加魚肝油的好處

  1、可增強機體抗病能力。

  魚肝油在臨床上主要用來治療維生素A缺乏所致的夜盲症、乾眼病。除此之外,還可用來增強機體抗病機能。加入飲水中可以保護上皮組織的完整健全,能提高對外界病原微生物的防禦作用。同時,還可影響機體蛋白質的合成和鈣的吸收,從而能影響生長髮育,但是,若長期使用,也會出現蓄積中毒發生,特別是飼料中脂類物質較多的時候,因為維生素A是脂溶性維生素,所以不能長期使用。

  2、降低畸形蛋,提高產蛋率。

  維生素A可以參與性激素的形成,在實踐中,初開產的青年鵪鶉,在飼料配比時應保證飼料中鈣、磷比為2:1。但產蛋時軟殼蛋、破損蛋仍比較多,蛋形、斑點、光澤、大小均達不到要求。而且公母混養的成年鵪鶉亦會出現該現象。如果在飲水中新增魚肝油***按體積計算,預防量為2%,治療量為5%***,各種畸形蛋數量就會明顯下降,同時產蛋率也有明顯提高。

  3、能減緩應激對鵪鶉的危害。

  產蛋高峰期的鵪鶉,在受到驚嚇的時候,常四處亂撞,稍歇片刻,就會有小部分出現劇烈的神經症狀***一般有5%左右***。主要表現為迅速倒地,頭偏向一側,翅膀不斷地撲騰做旋轉運動,間歇時低頭耷翅,羽毛散亂,精神萎靡不振。小部分昏迷抽搐死亡。如果在飲水加入治療量的魚肝油,則鵪鶉群再受到驚嚇後,一般不再出現上述症狀,應激現象也得到明顯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