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香菇高產種植技術

  種植香菇高產是每一個種植戶的夢想。在夏季怎樣栽培香菇才能高產呢?要想香菇高產關鍵還是靠技術方法。下面Sara小編給大家分享了的相關內容,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夏季香菇種植技術要點

  夏菇長菇階段正值氣溫較高季節,對子實體生長髮育不利。管理不善易出現萎蕾爛菇。

  夏季棚溫升高,蔭棚要用茅草、樹枝加蓋,避免陽光直射,其光源僅靠四周棚壁草簾縫中透進弱光,一般控制在“一陰九陽”,使整個香菇種植大棚處於蔭涼暗淡狀況。

  無論是哪一種栽培方式。夏菇進入子實體生長期,其前期罩蓋在畦床上的蓋膜不宜密罩,如是1弓1棚或是2-3弓1棚的,都必須把四周薄膜卷離畦床30釐米以上,使畦床之間空氣流暢。

  夏季香菇長速較快,從菇蕾到成菇一般1-2天,氣溫高時半天完成,為此採收是1天採1次,盛發期早晚各1次,保鮮出口菇每天採收4次,如果稍延幾小時即開傘,不符合保鮮出口標準,這一點與常規大有差別。

  夏季林下香菇栽培技術

  1 林地的選擇與拱棚搭建。選擇地勢平坦、交通便利、有水源,生長5~6年以上速生林地,行間以5~10米為宜。在林下行間搭建簡易的拱棚,拱棚規格為寬5米,高2米,長50米,建造時先搭床架,做三個床架,兩邊寬各0.8米,中間寬2米,兩床架之間留70釐米走道,規格是距地面高25~30釐米,每20釐米用14號鉛絲縱向拉緊。兩端用樹木固定,選擇這樣的拱棚,用8米長薄壁鐵管,做成拱形,插入地下基座上,每3米一根固定,用12號鉛絲連線,上覆8米薄膜,每棚造價3000元左右,可放入菌棒5000個。

  香菇具喜蔭特性,鬱閉度差的林地要加用透光率10%以下的遮陽網以防止陽光直射菌棒造成高溫燒菌。子實體生長主要受溫、溼度限制。高溫條件下香菇生長快,容易開傘、衰老,低溫不易開傘,菇質好。空氣溼度低,容易失水、菌蓋表面開裂;溼度過大菌蓋發黏,易發生雜菌。所以在林下搭建拱棚,安裝微噴設施,通過適時噴水改善小環境。

  2 菌株選擇。菌株選用較耐高溫的武香一號,其菌絲生長溫度為5~35℃,最適宜溫度22~25℃。出菇溫度15~35℃,最適宜溫度20~26℃。

  3 茬口安排及菌棒製做。①茬口安排。出菇期安排在3~12月兩季栽培,制棒時間在11月份至翌年5月底前。生產高溫品種***武香一號,931等***菌齡80天左右可進入出菇期,5~10月初出菇結束。4~5月份生產低溫品種***939、慶科20、868等***菌棒接種後度夏,於10月至12月出兩茬菇,菌棒在林下越冬,翌年3~5月再出2~3茬菇,而後接高溫菇。這樣一年有9個月的出菇期,越冬期3個月休眠。使林下種植實現了兩季、高效栽培。

  ②菌棒製作。運作模式採用集約型工廠化生產,統一制棒、接種、培養,以降低生產風險。菌棒製做採用圓盤自動衝壓裝袋機***該機由福建漳州興寶機械廠提供***實現攪拌、加水、分料、上料、裝袋一體化。菌棒生產採用折幅15釐米、長度60釐米、厚0.05釐米的高壓聚乙烯袋筒。

  配方:麥麩18%,棉籽殼20%,硬雜木屑50%,細木屑***楊柳木***10%,石膏2%,水適量。

  菌棒標準為料柱長度45釐米,***

  4 栽培管理。①春季管理。春季氣溫逐漸回升,此時主要的工作是養菌和轉色。菌棒接種後待菌種吃料半徑達3~5釐米開始翻垛,井字型排放菌棒,發菌時將溫度控制在30℃以下,及時通風換氣。經過40~50天發菌至基本滿袋***距袋口3~5釐米***要及時將菌棒運入林下拱棚內,香菇菌棒交叉斜靠於床架的鉛絲上,菌棒與地面的夾角以不大於15度為宜,菌棒間距10釐米。同時要採用微孔通氣,每棒用小釘刺孔100個左右,孔深0.5釐米,加快生理成熟和袋內轉色。

  ②夏季管理。在自然情況下,菌齡80~90天轉色4/5以上,就可脫袋出菇,脫袋前依菌棒長勢和氣候特點進行適當驚菌,力度要掌握好,用大水在早晚重噴兩次,連續2~3天,目的是加大溫差刺激和增加空間相對溼度,3天左右袋內可見有菇頭露出要及時脫袋。脫袋後用大水沖洗菌棒一次,洗掉代謝產生的黃水防止黴菌感染並加大溫差刺激。以後維持好溼度***用微噴調節***、溫度,及時掀棚膜通風換氣。正常情況下,菇蕾即可大量發生,當菇蓋菌膜拉開,開傘前要及時採菇分級存放,上市銷售。

  出菇期間加強溫、溼度管理。拱棚的塑料膜白天掀起,夜間放下,利用微噴設施及時噴水降溫、增溼,創造一個最高溫度在33℃以下,空氣相對溼度在80%~90%的出菇環境。一般每天噴水3~4次,中午溫度高時應加大噴水次數。遇到陰雨天氣,要首先停止或減少注水,以免刺激過大,出菇集中;其次放下塑料膜以防雨水沖刷菌棒,影響出菇品質。

  7月由於天氣悶熱潮溼,加大通風,控制噴水量,以保住菌棒為主。此時極易發生綠黴感染,及時用綠黴淨噴灑,即可有效消除雜菌影響。

  ③秋季管理。9月氣溫逐漸降低,空氣溫溼度變化較大。當夜間溫度低於20℃時,放下拱棚塑料膜,以利保溫、增溼。隨時掌握天氣變化,多風、乾燥時增加噴水次數,保證空氣相對溼度80%以上利於出菇。

  隨著菌絲體代謝減緩,養菌時間、出菇時間、出菇過程相對應延長,注水量控制在出菇菌棒重量的40%~50%,以利養菌。

  當菌棒生產4~5潮菇後,棒體縮小、乾癟,出菇個頭小,菇蓋薄,說明養分已耗盡,此時出菇結束。對於到了深秋仍有出菇能力的菌棒,採取移到暖棚內出菇,或來年溫度上升後再出菇,實現菌棒出菇生產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