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別姬之觀後感

  李碧華名作《霸王別姬》,如一切李氏作品,於滄桑倒轉歲月輪迴的幻麗之外,片中愛恨刻骨,人物鮮明,似欲乍生生活在眼前。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假霸王,真虞姬

  作為少女時,我看它一遍。 書和電影都一遍。 書版小樓>影版小樓

  影版裡,幼時的小樓是個血氣方剛的愣頭青,是個小霸王,但漸漸的,骨氣都化作血流走了。即使這樣,我也一直喜歡他,直到菊仙出事。好感都化作綿綿惋嘆。 印象最深,卻是班裡的戲子都化作牛鬼蛇神,用細細的絲掛住鐵牌,在脖子上勒出一道細細的線,臉上塗的花彩,每個人都狼狽,除了他。 但是最後他也失了儀態,***了,太苦了,太難熬了,這個世道和世道下的人都太瘋了。 所以看到電影結局是他作為虞姬死去時,竟是感到要為他欣喜的。

  小說中,作為虞姬死在霸王的懷中,只能是他奢求的夢。醒了,也只能在心中嫉妒虞姬的好運,然後活下去。

  最後,菊仙是個好姑娘。

  等我成長為女人,心境轉換後,必要再捧一場霸王別姬的戲。

  鉅變的時代下藝術如何生存?

  《霸王別姬》這部電影講述了京劇藝術家程蝶衣和段小樓從京戲學徒成為萬眾矚目的“角兒”,又由於種種原因走向衰落的悲劇故事。

  程與段對待京戲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程蝶衣把京戲當作人生的全部,人們形容他“不瘋魔,不成活”,是對藝術有著執著追求的理想主義者。而段小樓只是把京戲當作謀生的手段,除了唱戲,也追求其他俗世的樂趣。

  段小樓結婚時,程蝶衣勃然大怒,我覺得他的這種情緒不是出於爭風吃醋,更多的是憤怒師哥沒有做到“從一而終”,侮辱了崇高的藝術。他很單純,只是想和師哥唱一輩子的戲。

  從這部電影中可以感受到陳凱歌導演對藝術的態度,相信對程蝶衣的痛苦他感同身受。在劇變的社會背景下,藝術難以保持純粹。當藝術與政治衝突時,藝術永遠要讓步於政治,甚至很多時候會淪為政治改革的犧牲品。時代的風向不斷變更,世界變化翻天覆地,人的命運沉浮流轉,唯有真正的藝術容不得半點兒投機取巧。浮躁的社會風氣瀰漫,留給藝術的純淨空間越來越小,許多博大精深的藝術走向式微,這是全人類的悲哀。

  某個名人說過,只有科學和藝術才是人類文明的追求。

  一生只為你

  不瘋魔不成活的程蝶衣,戲就是他的一生。從小就能看出細膩的情感。他堅守,但為了段小樓,一次次放棄自己的堅守。被母親拋棄,但是一直在寫著信,寫完又燒了,雖如此但仍可以讓他內心好受一點吧。

  菊仙、段小樓可以說被時代推搡著生活著,他們不能改變命運和時代,只能不斷放低姿態去適應社會,但社會兜兜轉轉,標準一變再變,他們自己有時候確是停滯的。菊仙最後在房裡上吊時,紅色刺繡嫁衣,紅得刺眼。他們豈不是最可憐的?蝶衣至少還有自己的一方淨土,他們倆只剩了無可奈何。

  自盡也許是程蝶衣最好的歸宿,其實一開始我就認為這樣子情感細膩又另類的他是不適合這個社會,不適合人間的。

  看完對京劇竟然頓生興趣!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