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圖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插圖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佔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教學中需要充分運用。 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插圖在初中語文的應用:圖與文的關係

  中國的文章講究意境,每一篇文章都像畫一樣。特別是在中國古代,一直以來都是圖畫文字,圖文不分家,因此,我們有以題畫詩、詩中有畫等說法。國外在教育方面,注重個體的全面發展,除了基本的知識之外,還注意培養學生的繪畫能力。

  比如,希臘將雕塑作為兒童小學的必修課。因此,我們可以瞭解到,圖文之間有緊密的聯絡,它們互相配合。現代,圖與文也緊密聯絡在一起,比如在幼兒園的語文活動中,通常會採用看圖識字的方法。到了初中,卻將教材中的插圖給忽略掉了,這種習慣是很不好的。語文教材中的插圖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內容,與課文內容教學等互相配合與協調。

  插圖在初中語文的應用:服務於教學

  在記敘文中,記敘文是對事件的始末進行記述,在這類問題的教學中,教師要介紹故事內容及故事意義,那麼如果有插圖存在於課文中,利用插圖就可以獲得很好的效果,更有助於學生理解。比如在學習《海燕》時,如果沒有插圖,教師只是用口頭語言描述海燕,學生肯定特別難以理解這種抽象的東西。利用教材中的插圖,再結合教師詳細的講解,學生就會有一個大致的印象。插圖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課文內容,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說明文中,說明文主要是對事物性質和特徵進行介紹,這就要求語言準確,並且通俗易懂。但是因為說明文比較抽象,很多同學還是不太瞭解文章內容,針對這個問題,就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圖,比如在講解《故宮博物院》時,這篇說明文主要是對古代宮殿建築群進行介紹,對於初中學生來講,宮殿是非常陌生的。

  而教材中有一個插圖是描繪故宮太和殿,進行教學前,可以讓學生對這種古代建築進行感性認識。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緊緊聯絡插圖,就可以使學生更容易理解課文,對故宮博物院的每一個環節都特別熟悉。又如在對《中國石拱橋》這一篇課文進行講解時,作者用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形容趙州橋的特點,那麼學生就會好奇兩個小拱究竟在大拱的什麼位置;這樣就可以將文中插圖充分利用起來,以此為參照物,理解文章。

  此外,在其他文體中也有插圖,很多都是肖像插圖,比如李白、杜甫、魯迅、茅盾等,通過這些插圖,不僅可以對學生的記憶進行強化,還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崇敬之情,比如文中聞一多的肖像,一看就是威武不能屈,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崇拜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在新課改下,教育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那麼審美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而插圖則具有審美的作用。文章中的每一個插圖都代表一個主題,要對這個主題進行挖掘,就要對畫面仔細觀察,瞭解這幅畫中的含義和內容。

  插圖在初中語文的應用:提高教學質量

  我們在對文中的插圖進行學習時,不僅要將已有的插圖充分利用起來,還要採取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將那些沒有完整插圖或者沒有插圖的文章中加入插圖,這樣可以讓文章更完善。

  在初中語文教材中,雖然插圖佔據很大的比例,但是還有很大的不完整性,這種殘缺需要教師彌補。比如在對《皇帝的新裝》進行學習時,這篇文章是著名的丹麥作家安徒生寫的通話,目的是對統治階級的醜陋本質進行揭露。騙是全文的關鍵詞語,這個***最後由一個小孩來揭穿。

  作者用了非常巧妙的構思,雖然有皇帝試穿新裝的插圖,但是為了便於讀者的理解,還要加入其他畫面,這樣就可以完善課文中的插圖,教學更加便利,教師在課文開始講解之前,對三幅插圖進行仔細觀察,學生首先對文章進行感性認識,然後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角度,對文章的思路進行整理。又如,對《狼》這一篇文言文進行閱讀時,除了要弄清楚本身故事和寓意之外,還要充分掌握名詞動用的現象。比如在對“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這句話中的洞和隧進行理解時,如果單純地對名詞動用進行講解,學生就難以深刻理解,而如果採用畫面的形式形象地展現這個場景,學生就很容易理解這個句子。

  初中語文教材中,選編的插圖幅數有很多,在課文中佔很大的比重。這些插圖都是編者精挑細選的,有很大的意義。但是,通過調查發現,大部分教師都沒有認識到插圖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沒有將其充分利用起來,這個問題需要引起相關人員的重視。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