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冊語文春之聲教案

  語文教案是教學活動的藍圖,是體現新課程理念的關鍵。所以,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人教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人教版

  【學習目標】

  體會本文放射性的結構特點;品味“把平淡的事物表述得饒有趣味”的語言特色。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文中表現出的新舊衝突、社會轉變的鮮明的時代特點。

  【重點、難點】

  體會本文放射性的結構特點;品味“把平淡的事物表述得饒有趣味”的語言特色。

  結合意識流小說的特點,體會本文放射性的結構特點。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上節課學習詩化小說《荷花澱》,我們瞭解到並非每篇小說都可以按照寫實小說的人物、情節、環境三要素去品讀……

  二、作者和寫作背景簡介

  三、基本解讀

  王蒙被稱為"最新文藝思潮的代表作家"。《春之聲》是王蒙借鑑"意識流"創作手法的代表作。

  1、什麼叫意識流、意識流小說

  小說中的意識流,就是以人物的意識活動為結構中心,圍繞人物表面看來似乎是隨機產生,且邏輯鬆散的意識中心,將人物的觀察、回憶、聯想的全部場景與人物的感覺、思想、情緒、願望等,交織疊合在一起加以展示,以"原樣"準確地描摹人物的意識流動過程。

  2、意識流小說的特點

  常常是以當時正在進行的事件為中心,通過觸發物的引發,人的意識活動不斷地向四面八方發射又收回,經過不斷迴圈往復,形成一種枝蔓式的立體結構。在意識流小說中表現人物心理活動的最常用、最重要的技巧主要包括內心獨白、自由聯想、蒙太奇、時空跳躍、旁白等。***意識流小說中的蒙太奇的運用指的是作者把不同時間和空間的事件和場景組合拼湊在一起。***

  以《春之聲》的第一、二段為例理解"自由聯想"的運用:

  明確:車身顛抖→人們搖晃→童年的搖籃→躺在故鄉小河水面上搖晃→故鄉和故鄉的父母--火車的噪音→歌曲樂音→廣州風鈴的清音→美國的抽象派音樂→楊子榮的詠歎調→京劇鑼鼓的噪音→火車的噪音

  3、把握《春之聲》的結構和主題

  ***1***結構:《春之聲》摒棄了傳統小說的敘述模式,運用了以人物為中心的放射狀結構。出國考察歸來的工程物理學家嶽之峰在春節回鄉途中,身處悶罐車廂,"意識"流動。

  小說不重塑造人物性格,不重故事情節敘述,不按正常時空順序。他借鑑了西方的"意識流"手法,但又不是西方純粹的"意識流"。小說採用的"放射性"結構有一個端點,就是坐在悶罐車廂這一特殊環境中主人公的心靈世界。小說主要寫時空切換中,外界世界作用於主人公內心所引起的聯想和心理狀態,採擷特定時段的人文景觀,語言結構獨特,意象鮮明,反映主人公為祖國命運憂喜悲歡,渴望祖國人民走進溫暖春天的美好願望。小說開始,"咣"車廂門關上,主人公進入悶罐子車這個特定環境,開始了他的感受、聯想和回憶。"咣"車廂門開啟,到站了,上下乘客,引進新的人物,引發新的事件,主人公的心理活動又因此展開。車廂門開了又關,關了又開,直到主人公到站,小說結束。"咣"語義的延伸和相互關聯,系連了一個完整事件的始終,也構擬了清晰可感的時間序列。

  王蒙自己也總結到:"我打破常規,通過主人公的聯想,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把筆觸引向過去和現在,外國和中國,城市和鄉村。滿天開花,放射性線條,一方面是盡情聯想,閃電般的變化,互相切入,無邊無際;一方面,卻是萬變不離其宗,放出去都能收回來,所有的射線都有一個共同的端點,那就是坐在1980年春節前夕的悶罐子車裡我們的主人公的心靈。"***《關於〈春之聲〉的通訊》***

  ***2***主題

  嶽之峰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反映了新舊交替時代色彩斑斕的社會生活,傳達出"春的旋律",表現了新時期新轉機的主題。

  4、《春之聲》標題的含義

  明確:題目"春之聲",取自小說中火車上錄音機裡傳出的德語歌曲和約翰&斯特勞斯的《春之聲圓舞曲》。《春之聲圓舞曲》,春天的力量、春天的聲音,都表徵著那個時代生機勃勃、永珍更新。這和那個嶄新的、清潔的、輕便的內燃機車的火車頭的作用是一樣的。這一標題也蘊涵著80年代初期人們對"時代"的特定指認方式,包含了作者對於"歷史"/"現實","過去"/"現在"、"未來","落後"/"文明"等的思考。

  ***小說標題和關於春天的描寫,新的內燃機車頭,無不是應用象徵手法來扣合"我們生活中出現的希望和轉機"這個主題。***

  三、總結

  附:板書設計

  過去

  中國外國

  嶽之峰***現在***悶罐車廂大空間城市農村

的人

1.高一語文《夢遊天姥吟留別》優秀教案

2.夢遊天姥吟留別教案範文

3.高一語文《夜歸鹿門歌》優秀教案

4.高一語文必修二《箱子巖》教案

5.高二語文必修3將進酒教案

6.高二語文文言文常識

7.2017年高二語文期末試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