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筍是不是涼性的

  竹筍在我國自古被當作菜中珍品,不僅味道鮮美香脆,而且富含營養,但由於竹筍的性質並不適合所有的人群食用。竹筍是涼性的嗎?一起來看看吧!

  

  竹筍是寒涼性食物,可以吃但要適量,竹筍含有一種白色的含氮物質,構成了竹筍獨有的清香,具有開胃、促進消化、增強食慾的作用,可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脘痞納呆之病症。

  竹筍的介紹

  竹筍為禾本科植物毛竹等多種竹的幼苗,去竹籜可食部分。主要生長於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等省。

  竹的種類很多,毛竹是其中之一。它的地下莖稱為“竹鞭”,粗壯橫行於土中,鞭有節,節側生芽即為竹筍。

  筍體肥壯,呈圓筒狀寶塔形,上尖下圓,中間有節;筍外殼的脈線和殼毛為黃色;筍肉色白或淡黃,質細嫩,味清鮮,鮮筍有冬筍和春筍之分,冬筍是在冬天筍尚未出土時挖掘的,質量最好;春筍則是在春天筍已出土時挖掘的,質量較次。

  竹筍的品質要求:以新鮮質嫩,肉厚節間短,肉質呈乳白色或淡黃色,無黴爛、無病蟲害者為佳。

  竹筍的營養價值

  竹筍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糖類、鈣、磷、鐵、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C,多種維生素和胡蘿蔔素含量比大白菜含量高一倍多;而且竹筍的蛋白質比較優越,人體必需的賴氨酸、色氨酸、蘇氨酸、苯丙氨酸,以及在蛋白質代謝過程中佔有重要地位的穀氨酸和有維持蛋白質構型作用的胱氨酸,都有一定的含量,為優良的保健蔬菜。

  竹筍還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纖維的特點,食用竹筍不僅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去積食,防便祕,並有預防大腸癌的功效。竹筍含脂肪、澱粉很少,屬天然低脂、低熱量食品,是肥胖者減肥的佳品。

  吃竹筍的好處

  1、吃竹筍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

  人們常說的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B1、B2、C、胡蘿蔔素、鈣、鐵、磷等眾多人體需要的維生素都能在吃竹筍的時候得到補充,是不是有點不敢相信了呀?不僅如此,這些維生素在竹筍中的含量還相當豐富,竹筍中多種維生素和胡蘿蔔素的含量是大白菜的2倍多。這些維生素能夠幫助機體增強免疫功能,提高人體防病抗病的能力。可以說竹筍稱得上是一種優良的保健菜了。

  2、竹筍開胃健脾

  你們有沒有覺得每次吃竹筍的時候胃口都特別好呢?原來這都是竹筍中一種白色的含氮物質作用的效果,這種含氮物質使竹筍有了一種淡淡的清香,能讓我們的胃處於一種放鬆狀態,從而增強我們的食。因而竹筍有開胃健脾的功能。

  3、竹筍是減肥神器

  人們常說東北有三寶:人蔘、豹皮、鹿茸角。竹筍也有三寶:低糖、低澱粉、低脂肪,這可是肥胖者的一大福音啊。大家可以放心地食用,再也不用擔心吃竹筍變胖了。竹筍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通過吸附油脂、促進腸道蠕動有效地降低胃腸粘膜對脂肪的吸收和積蓄,與此同時竹筍還有促進消化的作用,能夠降低腸內的壓力,減少糞便粘度,使糞便變軟利於排出體內,防止便祕,從而達到減肥的功效,還能減少與高脂肪有關的疾病的發生概率,對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治療有一定的幫助,也對能預防消化道癌腫以及乳腺癌有一定的功效,可謂一舉多得啊。

  吃竹筍的注意事項

  屬於發物,特別容易誘發某些疾病。因此,吃的時候一定要控制量,不能天天吃,更不能頓頓吃,每次只吃五六片就可以了。營養專家說,春筍富含粗纖維,可幫食物消化,但由於它纖維比芹菜等其他菜硬,相對難消化,吃多了,胃腸道受到刺激後,會出現胃痛、胃脹等症狀。

  另外,筍不要空腹吃,吃之前可先喝口湯、羹,或者吃幾口飯,以減少春筍對胃腸黏膜的刺激;吃完春筍後儘量不要吃生冷的食物,如冰淇淋、冰啤酒、生海鮮。

  除了過敏體質者要慎食筍外,肝硬化者尤其是食道靜脈曲張者也儘量不要食用筍,因為筍中的大量粗纖維很容易擦傷腹壁或消化道,引起患者消化道大出血。另外,患有尿道結石的人和14歲以下兒童也不宜吃春筍,食用筍前可先喝口湯或者吃幾口飯,以減少春筍對胃腸黏膜的刺激,吃完春筍後儘量不要吃冰淇淋、冰啤酒、生海鮮等生冷的食物。

  此外,吃筍時儘量不要吃生冷的食物,如冰淇淋、冰啤酒、生海鮮。否則,腸道會受到雙重刺激,造成胃腸功能紊亂,容易誘發胃腸不適。烹製春筍前最好能在沸水裡先焯一下,以軟化粗纖維,幫助消化。

  吃筍還要防過敏,尤其是老人、兒童不宜多吃,每餐最好不要超過半根。筍中含有難溶性草酸,食用過多易誘發哮喘等老慢支疾病、過敏性鼻炎、皮炎等。春季本來就容易過敏,對於容易產生攝入性過敏的人來說,食用筍還易引起蕁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