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療護理論文

  放射治療是腫瘤常用療法之一,分體外照射和體內照射法,射線能使腫瘤體積縮小,殺滅腫瘤外圍散在的癌細胞。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放療患者的面板護理

  【摘 要】腫瘤放射治療是利用放射線如放射性同位素產生的α、β、γ射線和各類x射線治療機或加速器產生的x射線、電子線、質子束及其它粒子束等治療惡性腫瘤的一種方法。由於放療輔助工具的改進和經驗的積累,治療效果得到顯著提高,目前已成為癌症治療中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中國約有70%以上的癌症需用放射治療,美國統計也有50%以上的癌症需用放射治療。放射治療在腫瘤治療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放射治療已成為治療惡性腫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因其而引起的各種放射反應也日益受到醫護人員的重視。

  【關鍵詞】放療;放射反應;面板護理

  放射治療已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發展歷史.在倫琴發現X線、居里夫人發現鐳之後,很快就分別用於臨床治療惡性腫瘤,直到目前放射治療仍是惡性腫瘤重要的區域性治療方法。 成千上萬的人單用放射治療或並用放射治療、手術治療、化學治療和生物治療後,治癒了他們的癌症。醫生在病人手術前,可以用放射治療來皺縮腫瘤,使之易於切除;手術後,用放射治療來抑制殘存癌細胞的生長。

  在接受放射線治療期間最主要的不良反應為面板反應。面板反應包括面板變化、疼痛、發癢及灼熱感等症狀,不止造成身體上的生理反應,同時影響日常生活,降低生活質量。一般而言,在開始放療後的1~4周開始出現面板反應,一直持續至治療後2~4周,放療後面板護理主要的目標在於保持面板的清潔、舒適,減少因面板反應造成的疼痛,預防感染及促進傷口癒合。

  1 面板反應分度

  放療後造成面板基底層的上皮細胞受到破壞,因而引起面板的損傷。放療的面板反應可以分為急性期反應和後期反應。臨床上有關急性放射線治療後面板反應的研究,主要根據Cox,Stctz與Pajak***1995***所提出的分線,Grade 0:面板沒有變化;Grade 1:面板上毛囊清楚可見,有紅斑、脫毛、乾性脫屑、出汗減少;Grade 2:面板敏感或有光亮的紅斑,不均勻的溼性脫屑,中毒水腫;Grade 3:除了面板皺褶的的外有整合性溼性脫屑、凹陷性水腫;Grade 4:面板潰瘍、出血或壞死。除了面板分級外,常見評估專案包括:患者不適感***疼痛、發癢、乾燥***、面板狀況***面板性狀、是否水腫***、傷口狀況***傷口大小、顏色、分泌物的性狀、是否感染***。近幾年來,放療後面板反應的相關研究,主要對於面板反應的狀況描述為包括:區域性紅腫、乾性皮炎、溼性皮炎及潰瘍。

  2 護理

  2.1 面板的一般護理:

  患者在接受放療期間,面板的一般護理,如避免在區域性塗抹化妝品、修剪指甲,避免抓破面板,照射部位避免過度日晒、避免衣物壓迫束縛或衣服材質過於粗糙摩擦面板。對於面板瘙癢的患者,可用手輕拍瘙癢部位,或外塗冰片、滑石粉、薄荷澱粉、痱子粉,既能止癢,又能使區域性面板乾燥。但冰片、滑石粉等不能用得太多,以免堵塞毛孔,引發毛囊炎。患者切勿用手抓撓,否則會導致面板破潰、感染、長期不癒合。頭頸部腫瘤男性患者最好使用電動刮鬍刀,大腸、直腸患者則可使用溫水坐浴,減少肛門及會陰部腫脹的症狀。

  2.2 面板紅腫及乾性皮炎的護理:

  一般照射10次後面板開始發乾,出現紅斑、潮紅,有燒灼和刺癢感,最後逐漸變成暗紅,表皮脫落稱乾性皮炎。出現該面板反應患者一般不停止放療。乾性皮炎可區域性外塗比亞芬2~3次,以保護放療野的面板。勿在區域性塗抹乳液、乳霜、VitC溶液或保溼霜等,以免造成放療區面板反應加劇,但近年來一些相關的研究顯示,產品某些成分甚至會造成放療面板反應加劇情形***如石化產物:鎂、鋁、鋅***。

  蘆薈雖有抗炎效果,但並不具備保溼效果,有些患者甚至出現對蘆薈有過敏的現象。因此,在放療期間並不建議使用。類固醇類藥膏雖可減少放療後面板反應,但對於發癢及疼痛則無效,還會出現區域性燒灼感而掩蓋感染現象,影響傷口癒合,宜慎用。勿使用凡士林,因其較難祛除,且在治療時會增加放療後反應。2次/周使用無痛保護膜於放療部位,結果發現疼痛及發癢無顯著差異,但是保護膜可減少溼性脫屑的發生及持續時間,是一項可降低面板反應呈乾性皮炎惡化到溼性脫屑的護理方法之一。

  2.3 溼性皮炎護理:

  隨著照射次數的增加,區域性面板出現充血、水腫、水泡,嚴重時發生糜爛,有滲出液,稱溼性皮炎。此時宜停止放療,對症處理。對於小水泡不宜刺破,如面板糜爛時,每天區域性可塗擦2~3次1%的龍膽紫。過去使用爽身粉、滑石粉可使面板保持乾爽,因此曾建議用於放療後溼性脫屑,但近期研究顯示,這些產品會阻塞汗腺及毛囊且會加重放療後面板反應。同時面板若有破損或傷口時二者會集結成塊,形成細菌感染的媒介,因此,目前並不建議使用。有報道稱使用磺胺類藥物,主要作用於細菌的細胞膜,損害細胞膜的機能,引起細胞壁的變形,以達到殺菌的效果,使用時區域性面板會有燒灼感,出疹、搔癢及疼痛。

  建議溼性皮炎的面板可在醫囑下使用磺胺類藥膏,使用方式如下:先以生理鹽水沖洗傷口,再塗抹一層薄的藥膏,最後以不沾粘傷口的敷料覆蓋,至少換藥1次/d,以減少傷口感染。而區域性使用抗生素藥膏可抑制細菌生長,但會刺激面板產生抗藥性,故目前並無一致看法。對於大水泡,立即消毒水泡,用無菌注射器抽出滲液,在創面上敷無菌凡士林紗布,保護區域性面板,並留取滲液和表皮組織做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以便儘早使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在水泡吸收後,即採用暴露創面療法,保持區域性面板清潔、乾燥,外塗美寶燙傷膏,1周後滲液明顯減少,待癒合後可繼續放療。

  2.4面板潰瘍的護理:

  如果溼性反應不能及時控制,則區域性面板進一步發生壞死脫落,潰瘍形成,表現為灰白色壞死組織覆蓋,邊界清楚,底部較光滑,呈火山口型形成痂下潰瘍,有劇痛。此時需停止放療,經對症處理癒合後方可繼續放療。可採用暴露療法,外用抗炎藥膏,如紅黴素、氯黴素軟膏;當感染較重時,可肌注或靜滴抗炎藥物。同時保持創面清潔、乾燥,以利癒合。潰瘍面積大時,需要植皮修補。

  參考文獻:

  [1] 樑桂霞.放療病人的面板護理[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7,16***6***:262263.[2]] 胡逸民,楊定宇.腫瘤放射治療技術[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聯合出版社,1999,301311.

  [3] 孟進鬆,李長明.溼潤燒傷膏治療深度燒傷殘餘創面的體會[N].健康報,200787***醫藥資訊版***.

  [4] 李文霞;馮奇;葛琳 淺談腫瘤放射中的護理要點 吉林醫學 2007年第10期

  [5] 楊才勇 乳腺癌放療致區域性面板損傷的預防及護理 現代醫藥衛生 2006年第09期

  [6] 王力秋 60例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療的臨床觀察與護理 社群醫學雜誌 2007年第02期

  [7] 朱廣迎 放射腫瘤學 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7年

  [8] 鄭大順;餘志敏;任必勇 採用真空墊固定乳腺癌術後放療的臨床應用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誌 2010年第9期

  [9] 楊小梅 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療後面板反應的護理 中國臨床護理 2010年第5期

  [10] 楊義慧 放射治療196例不良反應觀察與護理 齊魯護理雜誌 2011年第12期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