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的功效食用方法

  黃芪,又名黃耆、北芪,為植物和中藥材的統稱。黃芪是是中藥補氣藥中最為常用,且功效顯著的一味藥物,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下黃芪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黃芪的功效和作用

  補氣昇陽

  用於氣虛引起的脫肛、子宮脫垂、崩漏、眩暈乏力等,並常與升麻、柴胡等同用。

  固表斂汗

  多用於體虛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氣不固,外感風寒而汗出,用黃芪配白朮、防風治之,久服必效。就問健康

  託瘡排膿

  用於瘡瘍久不潰破而內陷,有促進潰破及侷限作用。用於瘡瘍潰破後,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且常配銀花、皁刺、地丁等。就問健康

  利尿消腫

  用於陽氣不足所致的虛性水腫,並常與防已、茯苓、白朮等合而用之。

  夫黃芪乃補氣之聖藥,如何補血獨效。蓋氣無形,血則有形。有形不能速生,必得無形之氣以生之。黃芪用之於當歸之中,自能助之以生血也。夫當歸原能生血,何藉黃芪,不知血藥生血其功緩,氣藥生血其功速,況氣分血分之藥,合而相同,則血得氣而速生,又何疑哉。

  中藥學中的黃芪名醫陶弘景就說:“黃芪第一齣隴百瀋陽 , 色黃白, 甜美, 今亦難得。”是指的甘肅省野生黃芪,黃芪商品中,野生品除東北所產三種關芪***卜奎芪、寧古塔芪、正口芪***較佳,最好的當數甘肅野生黃芪。由於野生品較少,在我國各省區均有栽培。

  黃芪的食用方法

  ***一***服用方法

  每天用黃芪5~10克左右,開水泡10~20分鐘後代茶飲用,可反覆沖泡。

  每天用黃芪30克左右,水煎後服用,或水煎好後代茶飲用,用黃芪30克,枸杞子15克,水煎後服用,對氣血虛弱的人效果更佳。

  取黃芪50克左右,煎湯以後,用煎過的湯液燒飯或燒粥,就變成黃芪飯、黃芪粥,也很有益。

  還有些人喜歡在燒肉、燒雞、燒鴨時,放一些黃芪,增加滋補作用,效果也不錯。

  ***二***常見的食用方法

  黃芪泡水

  民間流傳著“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的順口溜,意思是說經常用黃芪泡水當茶喝,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黃芪茶能補中蓋氣,而且補而不膩,可改善氣虛和貧血,增強體質,延年益壽,若熊再加上枸杞、黨蔘、茯芩等藥材一起沖泡,效果更好。

  黃芪枸杞乳鴿

  材料:黃芪、枸杞各30克,乳鴿1只,料酒、精鹽、味精、薑片、雞清湯、雞油各適量。

  食用方法:

  將乳鴿宰殺,去毛、內臟、斬腳爪、洗淨,放入沸水中氽一會,撈出洗淨斬塊放燉盅內。

  黃芪、枸杞分別洗淨,放入燉盅內。

  將料酒、鹽、味精、薑片、雞清湯同放燉盅內,上籠蒸到肉熟爛,取出籠,揀出姜、黃芪,淋上雞油即成。

  功效:具有補氣壯陽、固表止汗、解毒祛風之功用。適於中氣虛弱、體倦乏力,表虛自汗及癰疽瘡潰久不癒合之人食用。

  黃芪陳皮粥

  材料:黃芪30克,陳皮末3克,粳米100克,紅糖適量。

  食用方法:黃芪水煎3次,去渣取汁,同粳米共煮為粥,再加陳皮末稍煮,然後加糖。每日1次,連食5~7天即可。

  功效:黃芪擅補氣固表,為補脾益氣主藥,又長於溫運陽氣,為利水消腫佳品,而陳皮也能理氣調中。食用本粥後,可療產後氣虛型惡露***惡露色淡紅,質稀,時覺疲倦頭暈***。

  黃芪豬肝湯

  材料:豬肝500克,黃芪60克,精鹽少許。

  食用方法:

  將豬肝洗淨,黃芪洗淨,切片,用紗布包好。

  沙鍋置火上,加適量水,放入黃芪包、豬肝,共煮成湯,熟後去黃芪包,將豬肝切片,加精鹽少許調味,即可吃肝飲湯。

  適用人群:產後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