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歲小孩不愛學習應該怎麼辦

  現在獨生子女多了,父母嬌生慣養,使孩子養成了任性、貪玩、不愛學習的不良習慣,特別是十歲的小孩子,那麼?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引導十歲小孩愛學習的建議,希望可以幫到你!

  引導十歲小孩愛學習的建議

  首先,幫助孩子找到明確的學習目標。

  每次提到讓孩子認識到學習的意義,找到明確的學習目標,很多家長覺得跟孩子說了很多了,孩子似乎也都明白。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見孩子跟媽媽彙報說:“媽媽,作業我完成了”,“今天我認真聽講了”,這樣聽下來,好像孩子覺得學習就是為了完成好作業、上課認真聽講,學習是因為我媽讓我學習。

  我們不妨和孩子一起去思考一些問題,為什麼要學習?孩子對什麼最有興趣?學習的責任是誰的?為什麼考好了會很高興?如果學習不好,就應該否定這個人嗎?為什麼身邊這些事會發生?解決問題的方式可以有哪些等等。多問問這些問題會幫助我們和孩子看到學習的目的,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認知。

  沒有明確的目標就沒有動力,沒有動力做事情就沒有效率。人類DNA中本來是有“進取之心”的,孩子原本就是希望學習、希望成長的,每個孩子都想“我要懂得更多”。恰恰是“我要懂得更多”,會讓孩子產生目標,進而形成動力,做事情才會有效率。我們幫助孩子很好地認識學習的本質這一問題,孩子才可能真正地主動學習。

  其次,讓孩子體驗到成就感。

  一個孩子願意完成一件事,除了好奇心、責任感等,往往是基於以前有過良好的體驗。埃裡克森人格發展階段理論中提到,學齡期6—12歲的孩子正處於勤奮對自卑的衝突時期,如果他們能通過努力達成自己的學習目標就會獲得勤奮感,這使他們在今後的獨立生活和承擔工作任務中充滿信心,反之他們就會形成自卑感。

  莫言為什麼會喜歡寫作?他自己回憶說,就因為小學三年級的語文老師很喜歡他,把他的文章當作範文讀出來。相信我們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這給我們一個啟示:小孩子要鼓勵,要給他成功的體驗,培養孩子的成就感。尤其是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孩子,更需要家庭的肯定和鼓勵,因為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可能在學習排名、老師家長的肯定、同學朋友的歸屬感中找到成就感,而成績表現不好的孩子在這些方面都很難找到自信,從而無力改變,於是就出現了雨田家長提到的“過後該怎麼樣還怎麼樣”,期間還伴隨著孩子委屈愛哭、煩躁發脾氣的表現。

  我個人建議,家長在孩子的學習問題上不要大包大攬,但是在培養孩子自信自強這方面要有意識的作為。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留心觀察孩子的點滴進步並給予鼓勵,讓孩子找到成就感,比如:

  雖然你那麼累了,但還是堅持完成了,真不容易!

  這次完成作業的時間比以前短了一刻鐘,有進步!

  這個問題雖然你不會,但是你現在不用發脾氣的方式表達了,媽媽很高興!

  學習固然有枯燥的一面,但還有創造的樂趣、解題的專注、成就帶來的高峰體驗、解出來難題帶來的滿意感及向他人請教獲得收穫的人際滿足等,這些都是其他娛樂所帶不來的美好的體驗。我們家長就可以藉此營造氛圍,讓孩子感覺到收穫和進步就是最好的獎勵,從而激發孩子的學習內在動力。

  此外,讓孩子感受到情感的支援。

  提問中兩位家長都表示,孩子道理都明白,但還是不願意改,這就像我們成年人都知道健身重要、熬夜不好,但是為什麼還不行動呢?其實能影響一個人行為的不僅是認知,還需要情感支援,所以現在社會中有很多健身小組、早睡小組,有了支援系統,我們更容易去行動了。在家庭中,如果孩子沒有感受到支援,相反聽到的是家長的催促、責怪,孩子即使不用語言反對,但是他們會用拖延表達不情願,這就需要我們在家用語言營造輕鬆、溫暖的氛圍。

  從“質問”改為“分享”:

  今天都留什麼作業了? VS 今天有什麼收穫、有意思的事情嗎?

  從“催促”改為“提問”:

  你快點寫,不要磨蹭! VS 你今天打算怎麼安排時間?

  從“過去”指向“未來”:

  你昨天就拖到11點,還不長記性! VS 你今天可以早點寫完,那就有更多時間看課外書。

  事實上我們發現,凡是發展比較全面的、有自己想法的孩子,通常都是家庭比較民主平等的,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對話通常是討論式的、啟發式的。

  最後需要說的是,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就像纏纜繩,只要你每天纏上一道,一段時間後,好習慣就會變得牢不可破。改掉不好的習慣通常需要一個過程,家長一定要用耐心和愛心幫助孩子逐步調整,讓孩子知道做每一件事的目標。我們新東方家庭教育中心顧問、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中心特邀專家陳默老師曾這樣形象地描述家長和孩子的關係,我想分享給大家:我們陪孩子寫作業,不應該像一隻老虎盯著一隻小白兔,而應該是一隻小灰兔陪著一隻小白兔。我相信這樣的氛圍,一定可以滋養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真正地主動學習。

  引導十歲小孩愛學習的技巧

  1、制定學習目標,安排學習計劃,耐心引導孩子學習

  孩子只有興趣和爭強好勝的心理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培養認真細心的精神,這是取得優秀學習成績的重要保證。一年級孩子的學習,多從觀察、模仿開始。因此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的時候,首先自己要認真細心,做好示範。一個數字,一道算式,一個漢字拼音字母,每個字的一筆一畫都要工工整整,講究規範,切忌潦草,信手塗鴉。“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只有做出榜樣,才能要求和指導好孩子。孩子才會逐漸具備認真細心的品質。

  2、快樂學習不可少

  快樂的學習方法,既能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又能幫助他們獲得學習成功,要多多聯絡孩子的生活實際,把書本上的知識有機地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千萬不要單純抽象地拘泥於書本。比如*小肥課堂*引導孩子參加動腦、動口、動手的遊戲娛樂課、製作、實驗課,達到老師、家長、孩子共同地創造性地運用課本教材的好效果。

  3、培養興趣方法多

  讓小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多種多樣。如講述淺顯易懂的學習文化科學知識重要性,偉人、科學家學習的故事,訴說沒有文化的困難、痛苦和鬧出的笑話,還可藉助看畫書、猜謎語、唱歌曲、做遊戲以及小實驗、小製作、小發明、小創造等適合孩子年齡特點的有趣活動,一點一滴、一事一例,圍繞其主旨讓孩子逐漸明白知識就是力量的道理,受到這方面的啟蒙教育,在幼小的心靈深處播下求知好學的種子。

  4、爭強好勝良性競爭

  當然這種爭強好勝絕不能單純地理解為學業分數第一名、第二名或前幾名的競爭,而是要加入到優秀的行列之中,把學習這件事情做好。比如激勵孩子比比誰上課時注意力集中,寫作業字跡工整,發言時大膽說話,朗讀時聲音清楚,考試時做題全對,有缺點馬上就改等。同時充分注意巧妙地把學習中的競爭有機滲透到孩子的生活、娛樂中去,全方位提高綜合素質。

  提高孩子學習效率的方法

  1、明確今天晚上學習的目標,學到什麼程度才可以睡覺。

  學習之前,一定要用筆在紙上列個清單出來,這樣更便於安排時間,不致於手忙腳亂。如果目標沒完成就睡覺會充滿負罪感,這種負罪感也不失為一種有效方法。

  2、在學習之前不要上網、看電視、電影、玩遊戲、打電話和閒聊。

  在學習之前不妨自己定下一個規則,先完成當晚的計劃和目標,然後再上網、看電影或玩遊戲。如果你遇到特殊的情況,不得不上網,給自己定下時間,時間到了之後,堅決斷線,開始學習。這樣做一段時間,你會發現自己睡覺的時間又提前了不少。

  3、減少學習時的干擾。

  在使用電腦學習時,不要開QQ之類的聊天工具,郵件也不要開,最大限度的減少網路干擾。手機最好也關掉或改為靜音,放在不被打擾的地方。清理桌面,把能干擾你的東西都收起來。

  4、比較心煩的時候,不要等心情變好,可以試著馬上開始學習。

  有時候自己情緒受到干擾,經常覺得沒有思路,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其實你會發現,當強迫自己開始學習之後,很快就會進入狀態。當然,如果你遇到狀態特別不好比較極端的時候,心情一直靜不下來,那你還是睡覺吧,這種時候就是學習估計也學不進去。

  5、晚飯不要吃得過飽,少吃肉多吃素食。

  很多童鞋午餐在學校食堂吃,難免吃的不爽,晚上就在家大吃一頓。時間長了不僅會發現自己的體重增加很多,而且晚上學習的時候會更容易犯困,效率很差,對腸胃也不好。不如試著晚上吃得簡單一些,儘量吃些青菜,也可減少腸胃負擔。

  6、在晚上學習時多喝水少喝飲料,不要吃糖、喝咖啡或喝茶。

  一般晚上學習時,最先想到的就是喝咖啡或喝茶提神。但咖啡因對提升學習效率不見得有效,即使有用,也僅能維持短時間效果。如果你真的要喝,一定要喝熱的,濃度不要太高的飲品。糖也是一樣,會減慢你大腦的思維速度,影響你的判斷。最好多喝水。

  7、用一個好一點的檯燈。

  合適的燈光會讓你的眼睛舒服,反之容易使眼肌疲勞、視力下降。同時充足的光線,也不容易犯困。

  8、學習40分鐘左右要休息一會。

  學習時間太長會造成疲勞狀態,學到40分鐘左右可以偷一會懶,休息幾分鐘,但最好不要上網、聊天或開啟微信,一定記得控制時間,用鬧鐘定時。

  9、實在很困的時候,活動一下。可以站起來,到處走走。或者去喝水,看看外面,用涼水洗臉,深呼吸20下,用手搓搓臉和耳朵,衝個澡,聽一些節奏很強的音樂也會有幫助。

  10、最重要的是開始的15分鐘。

  這個時間很重要,如果一開始你就心猿意馬,看東看西自然是不行的。只要專心致志的學習15分鐘之後,你就開始步入正軌了,之後的學習都會是一帆風順,你也會信心大增地繼續學習了。

1.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分析以及解決方法

2.如何引導不愛學習的孩子學習

3.給不愛學習的同學的一封信怎麼寫

4.適合10歲左右的孩子看的書

5.孩子不愛與人溝通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