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小孩不愛學習應該怎麼辦

  很多家長反映,自己家三年級的孩子不愛學習了,面對這種情況不知道怎麼辦才好?為此,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讓三年級小孩愛學習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讓三年級小孩愛學習的方法

  1: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要恰當

  家長要把對孩子的期望值設定在合適的水平。既不要大包大攬,直接把“蘋果”送到孩子手上,否則孩子就沒興趣;又要確保這個目標是孩子跳一跳能碰到的,否則就會讓孩子失去信心。

  2:承認差異,發現孩子的潛力所在

  有些家長喜歡攀比,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那麼聰明?人家第一名,你呢?這樣孩子慢慢就形成“我比別人笨”的心理定勢,甚至產生“媽媽喜歡別人”的牴觸情緒。

  不要攀比,要以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孩子現在能跳1.2米,那1.3米就是比較合適的目標,千萬不要因為別的孩子都能跳1.5米了,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也要跳那麼高。

  家長要發現自己孩子的特點和長處。人有差異性,要承認差異,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什麼方面更有潛力,更有優勢。不要只是為了自己的面子逼著孩子讀書,在壓力下讀書是做不好的。

  3:別把孩子當成裝知識的“米袋子”

  到底什麼樣的孩子是好孩子?是不是隻有100分的是好孩子?如果孩子為人很好,動手能力很強,常愛提問題,那也是好孩子。家長要尋找、激發孩子的優勢專案,在這方面多鼓勵孩子。

  其實家長要想明白,你是要培養一個裝知識的“米袋子”,還是要培養一個完整的人?或者說,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知識型的還是智慧型的?

  如果是要培養智慧型的孩子,就少一些灌輸,鼓勵孩子多問幾個為什麼,對孩子的問題千萬不要回避,甚至孩子不問,你還要啟發他問。提早認識ABCD不如讓孩子多問一個為什麼。

  要點4: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

  孩子的學習能力發展是有規律的。13歲以前,孩子的形象思維、直覺思維、模仿能力比較強,這個階段學語言最合適。比如小學背古詩就比大學再背要容易。到了高中,抽象思維、邏輯推理能力發展起來了,再學數學等學科會更容易。

  但是現在很多家長倒過來了,小學學奧數,高中背外語,這就錯過機會了,事倍功半。什麼年齡要做什麼事。

  要點5:讓孩子體會成就感

  我個人覺得,家長在學習上不要大包大攬,但是在培養孩子自信自強這方面要有意識的作為。

  莫言為什麼會喜歡寫作?他自己回憶說,就因為小學三年級的語文老師很喜歡他,把他的文章當作範文讀出來。

  我為什麼會喜歡數學?我讀中學的時候,有一次在全班第一個做出了老師佈置的某個難題,老師從講臺上奔過來,摸摸我的頭問,你現在的感覺是不是比吃一顆糖還高興?我說是的。從此以後就喜歡上了數學,認為自己數學行啊。

  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這給我們一個啟示:小孩子要鼓勵,要給他成功的體驗,培養孩子的成就感。有成就感才會有興趣。

  作為家長,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還有一點可以做,就是讓孩子做家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要點6:要為孩子解決具體問題

  對家長來說,只有鼓勵也不夠。在孩子遇到困難時,如果你只是在旁邊說“我相信你”“你一定可以的”也意義不大,要幫助孩子解決一些具體的問題。

  比如有的孩子剛進小學時做數學口算題目比較困難,家長可以借鑑體育訓練中“分解動作”的做法,40道題目,孩子一下做不完,家長可以把題目分成8組,每組5道題,做完一組再做一組。可以用“限題計時”提高效率,譬如每做對5題的時間記錄比較,或者“限時計數”的辦法,給他10分鐘看他做對幾道題。這方法同樣適用於抄寫詞彙等作業。

  這樣把一個比較困難的大任務分解成若干個小任務,化難為易,化繁為簡,是教師和家長幫助孩子克服畏難情緒、體驗成功、提升自信心和興趣的有效方法。

  要點7:用孩子喜歡的方法激發好奇心

  保護和激發好孩子的好奇心對於激發學習動力也非常重要。

  我記得小時候,生物老師教我們養小球藻,在一個廣口瓶裡放上自來水,每天往水裡吹氣,慢慢水的顏色變綠了;還讓我們把蚯蚓剪成若干段後埋入泥土裡觀察如何慢慢長成一條條蚯蚓來……我覺得像變魔術一樣,因此就想長大了要做生物學家。

  後來物理老師教我們做礦石收音機和電晶體收音機,自己裝的收音機接受到廣播那一刻真的很興奮,我又想做無線電發明家。

  其實這些動手的小實驗也是家長可以帶孩子做的,對於培養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動手能力、探究習慣非常有用。

  此外還有一些用遊戲學數學的方法,比如小一點的孩子搭積木,從中可以瞭解三角形、長方形、園、半圓等圖形概念和紅、綠、黃等顏色概念,還能養成觀察、記憶、想象、合作等習慣;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用撲克牌算24點,等等。

  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

  1、獎懲制度的濫用

  很多家長習慣用獎懲制度對待孩子的學習表現,孩子考好了,獎勵孩子一個iPAD,帶孩子去遊樂場;考不好,就不許孩子看電視玩遊戲。這種制度真的有效嗎?

  父母的意志無非是讓孩子體驗到差距,考得好和考的不好是有區別待遇的。然而孩子往往變得功利,在這種獎懲制度中,父母的愛消失了。

  有的父母並沒有這樣要求,而是在孩子學習有了進步以後突然提出意外的驚喜。這裡不贊成使用獎勵並不意味著父母不能在孩子每次成功的時候去欣賞和鼓勵他,只是不要試圖去用一種"獎勵制度"去操縱孩子的行為。

  在漫長的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物質獎勵是非常脆弱的,內心自發的動機才是最持久有效的動力。

  2、不公平的對比

  很多家長喜歡拿自家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比較,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給孩子一個奮鬥和努力的目標,以此激勵他們的成長。

  其實,家長都沒有想到,這樣的比較和言語刺激不僅難以起到一種激勵的作用,反而會起到反作用,更加損傷孩子的自尊心、上進心,讓孩子在學習中倍感壓力,很容易氣餒從而厭惡學習,結果使教育進入"惡性迴圈"。

  處處拿孩子與別人家的比,不如讓孩子和自己比。拿他的今天與昨天相比,仔細找出他的進步。珍惜孩子一點點的進步,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點滴進步,那時,他才會努力去爭取大一點的進步和成績,真正建立起自尊和自信,才能擁有真正的學習動力和自強精神。

  3、你的主要任務是好好學習

  學習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學習的能力並不獨立在生活能力之外。

  生活本就是豐富多彩的,學習書本知識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是孩子學校生活的主要內容。回到家裡,孩子需要豐富的家庭生活,需要有回到家裡的感覺。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的羽翼矇蔽了真正的社會。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讓他做他應該負責的家庭責任。

  對孩子不愛學習的建議

  一、興趣問題,不喜歡學習。

  相信很多孩子不愛學習,都是因為對學習提不起興趣。建議粑粑麻麻們多瞭解下孩子平時的喜好。比如不愛看書,但很喜歡某個小動物。家長就可以先買些這個小動物相關的書集,告訴他這個小動物的一些有趣事情這個書裡面有寫,要不要和媽媽一起看看。這樣的形式慢慢的去引導培養他的興趣。

  二、不會做題,不喜歡學習。

  孩子覺得題目太難,不會做,上課聽不懂。那說明孩子的基本功底出現了問題。建議粑粑麻麻們一定要把孩子的基本功做紮實了,平時多關注孩子的作業。小學三年級算是一個關鍵期,如果三年級開始就有題目不會做了,那等到四、五年級跟別人差距還會拉大。等到小升初就很難考出好成績啦。

  三、孩子不喜歡寫作業,做題拖拉,考試時間總是不夠。

  別的孩子半個小時能完成的作業,你的孩子要一個小時,甚至更久。考試的時候老是時間來不及,結束了,還有很多題目沒寫。其實對於這個問題,小編覺得真正的問題其實還是源於基本功問題。

  因為很多題目不會做,沒有思路,所以會想很久,導致時間來不及。所以建議各位粑粑麻麻,小學低年級,可以不上很多補習班,但是學校裡面最基本的東西一定不能落下,家長平時也要多翻翻孩子的教科書,幫助孩子一起學習,碰到問題,及時發現,及時解決。

1.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分析以及解決方法

2.小學三年級如何學好語文

3.如何正確有效的學習三年級語文

4.給不愛學習的同學的一封信怎麼寫

5.三年級學習計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