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

  行為鑄就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習慣是影響人生命運的一種力量。可見好的學習習慣有多重要。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首先,要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其實自主學習並不難,它並不僅僅是優秀學生的專利。通常我們所學的知識是是一環套一環的,是循序漸進,逐漸加深的,也就是在原有知識基礎上的邏輯加深。遇到很多難以理解的地方屬於正常現象。學生可以在自主學習中在不懂的地方標註記號或通過學習小組交流獲得收穫。當老師在課堂講解這方面的內容時,就會加深對這些知識點的印象,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也會有許多的薄弱環節。要更好地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教師也要及時指點迷津。要加強自主學習的指導。如應基於哪一方面思考,這個問題應從哪個角度考慮,或是從哪個方面提出問題。而教師也可以設定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探究。教師應當是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速度。

  最後,充分利用課本的小練習如做一做,練一練,議一議等。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運用好書本知識達到融會貫通的程度。 同時要保證自主學習的時間。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地閱讀課文,充分地思考、感悟、體驗、探究,講求自主學習的效果,千萬不能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走過場。那種擔心學生的自主學習佔用了過多的時間,會影響教學進度,會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的想法,是錯誤的。因為一切教學活動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是教師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有效的服務,而不是讓學生為教師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服務。

  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

  1、發揮學生自主學習,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發揮學生自主學習,在課堂上首先由老師提出問題,讓學生有目標的帶著問題去看書學習,查詢自己所要問題的答案,再在“當堂訓練”中去證明和鞏固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這就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在教學上,我們直接在講授中告訴學生“正方體有6個面”,要求學生背下來,而不去讓學生自主驗證,這樣的記憶是不牢固的。相反讓學生自主去檢驗所得到的記憶會比較深刻。

  這一做法的好處就是必須讓每一位學生都行動起來,去積極地思考和學習,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使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學有所得,因而可以使學生得到整體的發展和提高。

  2、發揮學生自主學習,可以發展全體學生。

  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要求我們,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發展全體學生。我們現在所面臨的狀況是,學習自覺的學生,實際上就是學習主動性強的學生,學習成績上去了,而那些學習自覺性較差的學生,學習不主動的學生,也就成了後進生。我們現在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就是要讓每個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並且要讓原來的後進生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成功,從而讓他們看到希望和學習的信心。

  3、發揮學生自主學習,可以有效地發展學生自身的巨大潛能。

  科學家發現,人類貯存在腦內的能力大得驚人,人平常只發揮了極小部分的大腦功能。要是人類能夠發揮一大半的大腦功能,那麼可以輕易地學會40種語言,背誦整本百科全書,拿12個博士學位。所以,我們千萬不能夠忽視學生自身所蘊藏的巨大潛能,而是要充分相信學生,要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作用。

  我們以往所走過的教學道路可謂是從“滿堂灌”——“滿堂問”——“滿堂練”,真是用心良苦,眾所周知的原因----沒有發揮學生自主學習作用,效果並不理想,學生的學習潛能沒有得到真正的發揮。而在課堂上發揮學生自主學習作用,則可以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可以有效地發展學生自身的巨大潛能。

  學生需要養成的學習習慣

  一、提前準備學具的習慣

  我在茶花小學工作,去年擔任二年級的班主任。剛接新班時,很多行為習慣沒有養成。有的學生上課時削鉛筆,有的學生上課時才發現語文書忘家裡了,這種類似的問題出現過幾次。我在班裡一再囑咐:第二天用的文具,書,作業本都要準備好,放進書包裡,鉛筆每天晚上提前在家裡削好,不要等到上課時用的時候才想起來削鉛筆。經過一段時間的強調,現在我們班的學生已經很少再出現這種問題了。

  二、認真聽講的習慣

  首先,讓學生做到上課不做小動作,不玩玩具及學習用品,不做與學習無關的事。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其次,讓學生能夠認真傾聽其他同學發言,看他們發言是否正確,有沒有需要補充的,或者有錯誤需要糾正的。再次,要做到認真地聽老師講解,並按要求認真地完成練習,並且每天能夠按照老師的要求來完成家庭作業。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運用多種形式讓每個學生參與其中,比如說開火車認字的遊戲,找幾個小老師來領讀,還可以找幾個同學分角色朗讀或者表演課文中講述的故事。這樣,學生基本上可以做到全神貫注地聽講,同時,又不感到枯燥。

  三、善於思考和敢於提問的習慣

  要求學生上課專心聽講,認真思考,積極發言。對不懂的問題要主動向教師請教。課前預習知識,不明白的問題提前做好標記。我們班大多數學生回答問題都很積極,只有個別性格內向,學習困難的學生不愛回答問題,也不愛思考。針對這種情況,我對這些學生多做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課下又對他們多輔導。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學生們在課堂上都比較活躍,能根據我提出的問題去積極思考。從上學期開始,我就要求學生在學習新課之前對課文進行預習。每課課後的生字都要求在課前標註上拼音,並且把新字在課文中圈出來,以便記憶。並且還要求學生們標出自然段。學生們很自覺,每課都會預習。

  四、讀書寫字,姿勢端正的習慣

  現在的小學生很多讀書姿勢不正確,眼睛離書本太近,有的甚至趴在桌子上看書、寫字。我們作為教師,也一定要督促孩子們讀書寫字姿勢端正,與家長溝通,控制孩子不要長時間看電視。

  眾多教育實踐,幫助學生糾正一個不良習慣,比引導其形成一個良好學習習慣要耗費更多的精力。捷克教育家庭誇美紐斯主張:好習慣培養最好在心裡很清新,沒有形成錯誤觀念,沒有養成壞習慣就開始。俗話說:“與其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教給孩子好習慣。”良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需要長期訓練,不斷養成,只要我們每位老師都具有母親般的關懷,在工作中多一分耐心與熱情,對學生多一分寬容,勇於開拓創新,不斷總結經驗、改進工作,我們付出的汗水總會桃李芬芳。

1.良好學習習慣是怎樣養成

2.如何做到主動學習呢?

3.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方法

4.如何講述學習養成習慣的方法

5.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