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與行感悟隨筆

  每個人行的路雖不同,但必定都不甚寬闊,跌宕崎嶇,它的終點必將是一個未來。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篇一

  人生是一條漫長的旅行,每個人都是天生的旅人。

  擺在我們面前的路或許各不相同。

  有的人走上的是一條鋪滿鮮花的道路,有的人卻必須面對密佈的荊棘。但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退縮,也無法繞道而行。

  一段生命是一個季節,每個季節都會有春華秋實,即使到了滿頭白髮,生命還會有自己的繁榮,只要純潔的心懷裡還盪漾著春風,飄灑著春雨,人生還會有坎坷,但也不會只有坎坷。坎坷與平坦並不重要,坎坷的路固然難走,平坦的路也會使人麻痺大意,在坎坷與平坦的路上,都一樣往前走,但一定要注意,在坎坷的路上防止跌倒,在平坦的路上防止漂浮。

  有人說:人生是一趟有來無回的列車,只有去程票,沒有回程票,因此,人生的分分秒秒就顯得珍貴了。人生沒有回程票,時間有容不得你彷徨,猶豫,所以,只要珍惜人生之旅的每一個瞬間,一步一個腳印,堅定,沉著的奔向理想的彼岸,你才能體驗的充實,完美精彩的人生。然而,歲月就是一條人生的河,我們都是河中激盪出的浪花,縱然這條河中充滿了暗礁,驚濤,還有河面上肆虐的浪花,讓我們的旅途充滿漩渦,我們也要在這河上唱出自己的精彩。每天的浪花都是新的,每天的浪花大都有獨特的魅力,每天的浪花疊加在一起,就是歲月的河。

  生活中,我們在一條路上不停的走,總覺得自己把路走重複了,再不能走出一片新的天地,再不會有更大的成就,實際上,路的旁邊也是路。可能我們一生註定只能奔赴一個方向,如果只是沿著那條老路前進,當然,有把路走煩,走厭,走絕的時候。如果你試著往旁邊跨幾步,就發現無數條路,而且條條都是新的路。事實上,更多的時候,我們在人生的路上走的不好,不是路太窄了,而是我們的眼光太窄了,所以,堵死我們到最後的不是路,而是我們自己。儘管有人旅途上的行囊空空,但至少還有愛伴我們前行。愛讓我們步履輕快,愛讓一路的風景春光明媚。

  旅人們應當彼此奉獻真愛,在漫漫的人生路上相互扶持,驅散迷霧,忘卻旅途的艱辛,走一條自己不會後悔的路。

  篇二

  魯迅先生曾說過:“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行並不取決於路,路只是把行束縛了,迫使人們按路的方走。

  記得有一句歌詞叫做:“敢問路在何方。”其實我覺得這句歌詞是寫錯了,應該是“敢問行在何方”。有了行,便有了方向,怎麼會沒有路?

  條條大路通羅馬,由此可見路本不止一條。只是有一些人走進了死衚衕,鑽進了牛角尖。當你無法從一條大河上跨過時,你只需要走到河的源頭,跨過便行。

  人生就像是一條路。要往哪裡去,想在哪裡停,是完全取決於你對人生的態度,也就是你的行。

  就像餘秋雨這位大文學家在二十多年前,毅然辭去了一切行政職務和高位任命,孤身一人開始尋訪中華文明被埋沒的遺址,並且冒著生命危險穿越在世界各個古老文明進行實地考察。在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後,寫出了《文化苦旅》等一系列極具文化價值的書。路不只一條。人通往輝煌的路也不只一條。

  人不應該始終糾結於一個錯誤的方向,一條錯誤的路。此路不通走彼路,只有方向正確了,才有可能走出正確的路。

  行百里者半九十。記得一個真實的故事。情節大意是一位出色的運動員在中學時代參加他們學校舉行的一次長途馬拉松比賽。在經過長時間奔跑後,已氣喘吁吁的他,看到了一輛迎面駛來的接載放棄者的校車。儘管當時他不知道,還有多久才會到達終點,但他強忍著上車的衝動繼續奔跑。再繼續跑了一段時間後。他的腳已磨出了血泡。疲憊不堪的他再次看到校車前來,這次他沒有忍住,上了校車。在校車翻躍了前面矮小的的山坡後,終點就佇立在不遠處。一瞬間懊惱充斥了運動員的腦海,事後運動員回憶這件事時說:“經過這一次失敗讓我知道了多堅持一分鐘的重要性。”是啊,有時候失敗與成功的界限往往在於他有沒有多堅持那一分鐘。

  也許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我們置身何處,而是我們將前往何方。無論置身在哪,我們一定可以找到適合我們的路,追隨自己心中的方向,百折不撓,帶著熱情和自信,一定能到達自己人生的終點。

  路與行,也許就莫過於此吧!

  篇三

  路是漫長人生的一個縮影。每個人行的路雖不同,但必定都不甚寬闊,跌宕崎嶇,它的終點必將是一個未來。路在腳下,我們不能茫然懈怠地行走。以信念行走,以堅持行走,不斷探索著前行,才能通向一個美好的未來。

  蘇格拉底以信念在路上前行。他曾提出對人類社會影響深遠的哲學觀點,但卻“傳播異教”被統治者因控訴而判處死刑。在這條通往未來的路上,統治階級帶來的壓迫使他在生死抉擇面前寸步難行。而這位偉大的哲學家毅然選擇了信念——“作為一位哲人,我堅持哲人的節操。如果你們提出條件,說一旦我不再從事哲學研究就放了我,那麼我的回答是,只要我活著,就不會放棄我的信念。”蘇格拉底就是這樣誓死堅持信念的。哲學之路那麼曲折,那麼艱險,但他沒有停下前行的步伐,權勢壓迫沒有阻擋他,以死威逼沒有束縛他。是信念讓他在看似走投無路的人生路上,行走到理想的彼岸。

  史泰龍以堅持在路上前行。他從小就有拍電影、當影星的夢想,可他的家庭並不富裕。好萊塢約有五百家電影公司,史泰龍經過考察與分析後,一家一家地上門拜訪,推薦自己,誰知竟沒有一家公司願意聘用他。追求理想的道路頓時變得陡峭而狹窄。然而他並沒有放棄,而是立即開始第二輪、第三輪的求職。挫折與失敗接踵而至,腳下的路似乎越來越窄,彷彿將要塌陷。但他仍然堅持不放棄,終於在第四輪的拜訪中受到一家公司的邀請,並主演了一部後來被稱為史詩的作品——《洛奇》。“堅持的精神可以戰勝一切。”史泰龍就是用他百折不撓的堅持戰勝了挫折,戰勝了貧窮,戰勝了現實與理想遙不可及的距離。路是窄的,他就以堅持行走,最終抵達那美好的未來。

  著名作家餘華曾說:“從一條寬廣大路出發的人常常走投無路,從一條羊腸小道出發的人卻能夠走到遙遠的天邊。”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無不以信念與堅持在路上越行越遠。司馬遷飽受縲紲之苦終著成《史記》;孫臏失去雙腿仍寫成《孫子兵法》。“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在發展途中經歷一次次失敗,卻從不停止探索。發展之路越是艱難,我們越是“強行”下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就如此而來嗎?

  腳下的路可寬可窄,或平坦或崎嶇,但重要的是如何去行。以信念行走,以堅持行走,等待我們的必定是一個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