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課論文

  心理健康具有個體性和社會性的雙重屬性,其個體性有發展性和自主性的特點,其社會性有適應性和規範性的特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

  【摘要】探討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問題,對促進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推進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長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本文以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為視角開展相關問題的研究。

  【關鍵詞】家庭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影響

  一、家長的榜樣作用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

  中國自古以來對於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問題就有許多相關方面的論述,大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的觀點。[1:36]家長在家庭生活中的言行舉止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青少年,家長的言行端正,所作的事情都能夠符合規範,對於青少年的影響是積極的,相反,如果對青少年只是進行一味的空洞說教,而自己的行為與教育青少年的道理卻背道而馳,這樣不僅不能夠讓孩子信服,相反,孩子會逐漸認為家長的教育是言行不一的,這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是非常不好的。心理學家班杜拉也曾經做過攻擊反應的實驗,實驗的結果證明,成人所作的行為,其內在的善惡傾向對於青少年的心理影響是非常大的,孩子只會模仿大人的行為去做,不會深入的判斷、研究所作行為的善惡。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家長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樹立怎樣的榜樣,對於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因此,在家庭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家長要有意識的給青少年樹立一個良好的行為榜樣,給青少年的心理以正向的積極影響,這種榜樣的作用對於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二、家庭教養方式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

  家庭教養方式一般包括四種類型,第一種型別是嬌慣型,這種教養方式主要是指家長對於青少年過於溺愛,孩子是家庭生活中的核心,家庭生活都要圍繞著孩子的需要而進行,孩子成為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碰碰不得,說說不得,為我獨尊,任性而為,以自己為中心,對於家庭缺乏責任心,也不懂得感恩,這種嬌慣式的教養方式,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使孩子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難以適應,會不斷的碰壁,這對於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第二種型別是獨斷專行型,這種型別的家庭教養方式,其特點與嬌慣型的教養方式正好相反,此種教養方式實施中的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是絕對的權威,在家庭教育的實施中,要讓孩子絕對的服從,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見解,管教的方式粗暴、簡單,並且過於苛刻和嚴格,要求每一件事都要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完成,在這種教養方式教育下的孩子,自卑心理嚴重,膽小怯懦,冷漠而不善於與人溝通與交往,在學習與生活中缺乏自信,這種家庭教養方式對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也是非常不利的;第三種類型是放任自流型,這種型別的家庭教養方式,其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家長對於孩子的不管、不問,而任其發展。青少年正是思想道德素質與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青少年,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家庭管教,其思想和行為就很可能出現問題,很容易造成心理健康失衡的問題,而發生偏激的行為,這對於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極大的負面影響;第四,民主型的家庭教養方式,此種家庭教養的方式對孩子的要求嚴格而不苛刻,關愛而不嬌慣,讓孩子充滿自信,懂得尊重,積極向上,而充滿正能量,培養孩子積極進取的精神,讓孩子學會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善於理解他人,學會與人為善的交往,善於適應社會,這種民主型的家庭教養方式對於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是非常有利的。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良好的家庭教養方式對於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家長在日常的家庭教育的實施過程中,要以民主的教養方式教育孩子,要理解、尊重孩子,善於鼓勵和引導孩子,讓孩子學會感恩,懂得自律,學會友愛,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形成健康的心理,更好的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與此同時,家長要改變固有的家庭教育觀念,不僅要在日常的生活中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的發育,重視孩子的智力發展,也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情況,家長要加強與孩子的溝通,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教會孩子學會關心別人,教會孩子善於排遣自己不良的情緒,教會孩子處理好人際關係,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為孩子未來幸福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良好的家庭氛圍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

  家庭氛圍是指家庭成員之間彼此之間所形成的關係狀態,其中既包括妻子與丈夫的關係,也包括父母與孩子的關係,還包括一個家庭親屬之間的關係。[2:47]一個家庭的家庭氛圍是否和諧,對於孩子的心理影響是非常大的,如果一個家庭成員之間的彼此關係融洽、和諧,家庭的氛圍就相對的和諧,相反,如果一個家庭成員之間關係較為緊張,家庭的氛圍也自然不會和諧。和諧的家庭氛圍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同樣也是孩子快樂生活的基本條件。尤其是家庭成員中夫妻關係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況,試想夫妻間不斷的爭吵,彼此的關係日趨緊張,孩子的內心是無法獲得快樂和安全的體驗的,而如果夫妻間和諧共處,彼此關愛,夫妻感情融洽,孩子的成長環境也自然沐浴在愛的陽光中,孩子的心理也自然會比較健康,可以這麼說,良好的家庭氛圍對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成長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結論

  研究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問題對促進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家庭教育的開展情況並不盡人意,依然面臨許多急需改進的地方,因此,開展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1]餘鳳紅.淺談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J].教育探索.2010***09***:34-36.

  [2]顧康樂,陳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研究[J].農家科技.2010***01***:45-47.

  範文二:音樂課堂中學生心理健康強化策略

  摘要:綜上所述,在音樂課堂上,我們應該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採取合適的音樂教學方法,每節音樂課為學生提供精彩豐富的教學內容,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能力,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健康人格,促進每位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音樂;中學生;心理健康

  現代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科技進步、經濟的發展都離不開強硬的知識作為後盾,顯然學生的發展離不開知識的學習,而學生學習的好壞與否成為學生心理健康突出問題之一。家庭、社會、學校等環境因素嚴重干擾了學生心理健康的良好發展。那麼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大家把焦點聚集在學校教育。而音樂課作為學校教育課程之一,不僅對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起重要作用,而且有助於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的能力,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以利於學生養成健康的音樂審美情趣。那麼,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如何通過音樂課堂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呢?筆者通過實踐和學習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我們關注:

  一、瞭解音樂活動對心理健康的作用,採用合適的方式,積極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

  在音樂教學中我們要利用自身的學科特點,可以通過唱一唱、跳一跳等各種方式,同時以情感為紐帶,引導學生入情、動情,使學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發展,為心理健康教育事業增添色彩。音樂課堂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蘊含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首先音樂小舞臺是一個心理素質的考驗過程,可以幫助學生弄清自身的缺點,音樂小舞臺是貫穿於平常的音樂教學中,學生心理素質可以在這個環節中得到磨練,進而能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克服嫉妒、任性、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養成積極樂觀、向上進取、堅定自信的品格。其次,律動在音樂課堂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形式之一。在教小學一年級歌曲《理髮師》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聽音樂做律動表演,在整個組織過程中,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出示各種勞動場景,並問:“同學們,畫面上的人們在幹什麼?”接著教師可以播放音樂《勞動最光榮》讓學生和教師一起隨著音樂節奏進行各種勞動律動表演,使學生在律動中產生愉快的勞動心情,從而激發學生的課堂興趣,為學習新歌《理髮師》做了充分的準備。律動在音樂課堂中體現的作用正是針對了中小學生注意力的短暫性、求知慾望的好奇性、個人興趣的廣泛性及形象思維的豐富性的心理特點。最後,小組“合作學習”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學生在小組學習過程中通過學習、交流會不自覺地發現他人的優勢,學習和悅納他人長處,完善自己缺點,學會積極與他人合作,不斷提身自我價值,形成一種情感同化的態度,為達到共同目標而努力。

  二、音樂課中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自尊、自信的心理品質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給學生一個表現自我的機會,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上展示自己擅長的本領。比如在教《草原就是我的家》時,因為這是一首內蒙古表演唱的歌曲,所以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安排一個創作表演的環節。接著老師可以說:“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在我們103班舉行一次音樂盛會,那沒有節目怎麼辦呢?老師想了一個辦法:就是讓同學們把我們今天學的《草原就是我的家》用不同的表演形式如:演唱、舞蹈、歌舞、朗誦等表現出來,大家覺得怎麼樣?”這時,教師發現教室一下子就沸騰起來了,幾乎每位同學們都興致勃勃的參加自己喜歡的音樂表演。這樣的活動不僅使每個學生髮揮了自己的長處,而且也有自信讓同伴接納自己,從而使每位學生對音樂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其次,教師要給學生一個希望,使學生相信自己“我能行”、“我可以”,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多使用一些對學生帶有期望性的言語,這樣不但給孩子成功的自信,更為以後的教學作了鋪墊。最後,教師要給學生一個臺階,使學生登上成功的舞臺。教師給學生提供獲取成功的機會,讓他們在一次次的成功中嚐到甜頭,漸漸步入成功的舞臺。

  三、教師要及時掌控學生的課上情緒,培養學生良好的情緒智力

  ***一***保持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新型性。在教學中以豐富、有趣的內容及靈活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可以進一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那麼如何激“趣”呢?這要根據教學內容,巧設情境匯入,激發學生的思維。而精彩的導課能吸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課堂興趣,使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心理狀態,從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讓教師的講課順利自如。

  ***二***創設“情境式的問題”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在欣賞一首樂曲時,假如你只是純粹的欣賞肯定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所以教師要在欣賞之前提一些有難度的問題,這時才會激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求知慾望,達到教學目的。

  ***三***讓學生上課動起來,不要做學習的被動者,而是做學習的主動者。對一些音樂表現力較弱的學生也要給他們機會。每一個學生都想融入到集體之中,都想自己比別人強,包括一些“差生”。其實在他們的心理更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得到集體的認可,只要把學生的這種心理活動激發出來,引導他們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那麼就能培養他們對音樂課堂的興趣。

  ***四***激發學生的課堂感情。每節課教師應細心觀察、仔細琢磨學生的心理、情感變化,根據學生的課堂情緒表現對學生採取適當的評價和引導。從多層面培養學生喜歡音樂和熱愛音樂的情感,鼓勵他們勇於表達對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豐富他們的情感。綜上所述,在音樂課堂上,我們應該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採取合適的音樂教學方法,每節音樂課為學生提供精彩豐富的教學內容,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能力,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健康人格,促進每位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10年研究得失探析馬建青中國心理衛生雜誌1998-01-20

  2、“留守孩”心理健康水平分析黃愛玲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04-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