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鑑賞課的匯入方法有哪些

  藝術課原本是最讓人心動的,但是這種師生互動的缺失和對美術作品分析的膚淺,使得美術的審美教育流於表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美術鑑賞課的匯入方法:問題“活”匯入

  教師靈活多變的提問能啟迪學生思路,激發學生動機,讓學生明確學習主題,緊扣主題進入學習過程。問題的設計應該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更應該有目的性和針對性,不能泛泛地提問。在欣賞五代時期畫家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的時候,我首先有感情地朗讀了《虞美人》,然後向學生提了一個問題:“你們知道這詞作的作者嗎?"這樣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全都集中過來***初中教材中學生都學過李煜的《虞美人》***。

  學生心存疑惑,美術課中老師為何問這個簡單的問題。緊接著我又問他在文學上的成就如何?他的政績如何?當時社會環境如何?然後從他的政績來引入介紹主人公韓熙載和《韓熙載夜宴圖》創作的背景,一切相當的自然、順暢。學生表現出非常迫切的想看到這張作品,為整節課作了個很好的開端。

  美術鑑賞課的匯入方法:情境“活”匯入

  《高中美術新課程標準》中的教學建議提出:美術教學應注重創設情境。無數好的課堂教學也證明合理有效地教學情境象磁石般吸引學生,從而激發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強烈求知慾,使他們快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也就是說在教學時設定恰當的教學情境,能夠使學生在特定的環境氛圍中,學得投入,學得輕鬆,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內容,領略作品的精妙,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所以我們在引導學生賞析美術作品時,也可根據具體內容,靈活創設情境,幫助學生準確、深入地理解作品,避免一些空泛費力的講解,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上《禮儀與教化》***湘版***這一課時,課上的內容距離現代學生的生活較遠,學生不易理解,而且他們對青銅器藝術又知之甚少。

  所以在課堂上我首先讓學生看曾侯乙編鐘,並播放用曾侯乙編鐘演奏的《楚商》,學生一下子就進入了本主題的文化情境,再由楚王問鼎的故事把學生引到商周青銅藝術的教學中。這樣,我們就抓住了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很輕易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集中起來,使學生自然投入新課學習氛圍中去,活躍他們的思維,燃起他們的學習熱情,降低新內容學習的難度,實現了由簡入難的過渡,從距離現代學生的生活較遠“虛”到貼近學生實際的“實”的銜接。

  總之,運用情境教學,一方面可以促使教學多樣化,避免單調平板的教學模式,增強課堂吸引力;另一方面,可以促使教師設法探求新穎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融情入境,在新奇與興奮中接受知識,從而使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美術鑑賞課的匯入方法:教具“活”匯入

  教育學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學生在形成知識的最初階段,都必須藉助於感覺,先把具體事物的觀察和接觸轉化成與具體事物無關的感性認識,再把感性認識轉化成為抽象、概括的理性認識。高中美術欣賞課中也是有很多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的東西都要靠一些具體直觀的教具把它們演示出來。

  因此,教具有著其它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根據需要把教具真正納入教學過程,立足實際,選擇並適時使用教具,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發展學生創新思維力,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所以在現代教學中,用具體模型和直觀教具進行說明與進行演示操作仍然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可以選擇有代表性的影片***或圖片***作為美術課教學的輔助教具。

  因為精彩而有說服力的影片***或圖片***能直接刺激學生的視覺,調動學生最直觀的享受,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如我在上《戰爭與和平》這一節課時,我先播放了影片《南京1937》的開頭片段作為匯入,立刻就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力,想知道美術作品是怎樣來表現戰爭與和平這一主題的,從而進入本節課的教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