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美術鑑賞中抽象藝術欣賞教學的方法

  在中學美術鑑賞教學中,不少教師發現欣賞教學較美術實踐教學更難,欣賞現代作品比古代作品更難。特別是抽象藝術欣賞,欣賞藝術時的主觀性給中學生帶來了很大困惑。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抽象藝術欣賞教學的方法:教師授課方式多樣性

  1.教師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對教材有充分認識

  為了增加欣賞內容的趣味性,充實課堂內容,教師不光要備好課,寫好教案,還要積極蒐集美術欣賞作品。因為每件美術作品最突出的美點都不同,所以備課、授課的側重應不同,有的作品最突出的美點分析側重於時代背景和歷史故事;有的側重於藝術家奇特而巧妙的構思;有的側重於形象的空間組合和畫面構圖;有的側重於造型材質的表現力;有的側重於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聯想;有的側重於對整體空間和自然環境的關照;有的側重於某種造型形式因素的運用。按理說,教材中每件作品教師都應引導學生進行欣賞,但授課畢竟是老師的個體勞動,對教材作品哪些做重點分析欣賞,哪些點到為止,哪些乾脆讓學生讀文欣賞或課後自查資料欣賞等,靈活處理、具體安排。讓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逐漸培養藝術修養和創造性審美能力。

  2.欣賞與繪畫工藝結合,從中領悟作品內涵

  美術欣賞課不應一味欣賞,有的時候可讓學生臨摹作品,從中體味作品的內涵,打破欣賞課紙上談兵、光說不練的局面,更有助於學生理解作品。俗話說:“眼高才能手高。”只有讓學生了解作品中的優點和美的因素,才能有效指導自己的美術學習活動,從中獲得美的體驗。例如:教學民間繪畫和工藝品欣賞時,學生往往表現出很大的興趣,很想動手做一做,這時可讓學生照著作品風格、形象臨摹一下。在欣賞民間泥塑一節時,首先展示許多學生的優秀泥塑作品,則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這些小玩意吸引住了。這時緊接著播放一段泥塑錄影,講解泥塑的故事和泥塑知識,最後觀看泥人的製作過程。我讓他們學著掛圖上的樣子做一做,最後對自己的作品和圖上的作品進行評價,瞭解泥塑作品美的地方。使學生認識到自身作品的優點與不足,在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完成練習的基礎上展示發展方向,鼓舞學生繼續探求美的願望,為下一課學習做好鋪墊。

  抽象藝術欣賞教學的方法:追求課堂教學藝術化

  學生對生活的認知大多數是來自於課文與生活閱歷,這就造成學生對美的感受還很模糊,從而難以體驗美術作品中的美感。所以,老師要深諳教學理念的內涵,防止教學過程中出現形式化教學,一味追求“高效”的教學理念,不但沒有收穫良好的教學效果,還偏離實際教學。所以,在美術鑑賞過程中,老師要多引導和激發學生賞析美術作品的積極性。比如,在賞析《羅馬武士》的作品時,老師提問:為什麼喜歡這幅畫呢?有學生回答“因為畫中的武士讓我感覺與秦兵馬俑中的武士是一樣的,讓我覺得很敬畏”。

  這時,老師可以適當的表揚這位學生的愛國精神,使學生倍受鼓舞,明白了“愛國”是一件無上光榮的事。又如在賞析畢加索的《哭泣的女人》的作品時,有位學生酸楚的說喜歡這幅畫是因為“感覺畫中人是一位母親,而她的悲傷來自於丟失了自己的兒女,所以她看起來很痛苦”。這時,課堂氣氛一下被這位同學的話語融化了,大家都沉浸在畫中的情境之中,這時,老師只要給這位學生送上一個深深的擁抱,便能與學生產生情感上共鳴。因此,美術教學的藝術所在,就是通過老師的表情、誇獎等渲染課堂氛圍,引發學生的聯想,增強對情感的體驗,從而達到情感共鳴,進而獲得有效的課堂效果

  抽象藝術欣賞教學的方法:鑑賞課要和多媒體相結合

  多媒體白板技術作為一種新的輔助教學手段,為美術教學帶來了“教”與“學”的重大改革,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它集影象、聲音、文字、動畫等各種功能於一體,把教學素材逼真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不僅使課堂上充滿情趣,學生情感和心理得到滿足,審美能力得到昇華,而且使課堂教學效率大為提高,就像為美術課堂、美術教學插上騰飛的翅膀。隨著課程改革不斷深入,更優越的作用必將得到淋漓盡致地展現。

  教師要多方面創造條件,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學、在動中學、在學中樂,有效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豐富他們的想象力和創作激情。欣賞課基本以視覺為主,所以用大量精美的圖片製作多媒體課件加以呈現是非常重要的。僅靠教材上的圖片進行講解,學生會覺得枯燥無味,失去興趣。所以,我在上美術欣賞課的時候會找大量相關圖片,然後運用多媒體,結合文字、色彩、動漫、音樂製作成精美的多媒體課件,則學生的注意力馬上被吸引,視覺、聽覺……都被調動起來,那麼這節課就成功了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