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用百合種植技術

  百合是一種藥食兩用植物,以肉質鱗莖入藥,有清心安神、潤肺止咳的功效。那麼藥用百合如何種植?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1種苗繁殖

  1.1鱗片繁殖

  選擇無病蟲害健壯的老鱗莖,用刀切去基部,剝下鱗片,陰乾數日後於5—6月生長季節,將鱗片插入預先準備好的苗床內。扦插土宜用粗砂或黑土粒,其質地鬆軟,保水、排水和通氣效能良好,有利於髮根。插前苗床用50%地亞農乳劑10 kg/hm2拌土撒施消毒。然後將鱗片按行株距10 cm×3 cm插入土中,頂端稍微露出即可。一般春季扦插的,經3~4個月大部分即可生根發葉,並在鱗片基部長出小鱗莖,即可進行移栽。再連續培育2~3年,挖取大鱗莖供藥用,小的留作種栽。

  1.2小鱗莖繁殖

  百合老鱗莖***母球***在生長過程中,於莖軸上逐漸形成多個新的小鱗莖***子球***,可用作種栽。繼續繁殖。一般於秋後挖起沙藏。翌年春季,在整平耙細的高畦上,按行株距15 cm×3 cm開溝條播。為了預防病蟲害,在栽種前用2%福爾馬林溶液浸泡小鱗莖15 min進行消毒,取出稍晾乾後再進行栽種。

  1.3珠芽繁殖

  對於卷丹、沙紫等百合品種,其葉腋間長出的珠芽,可以從用作繁殖材料。當夏季百合花謝後,珠芽開始脫落前,應進行及時採收。採後與幹細砂混合,並貯藏於陰涼通風處。於9月中下旬,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15 cm,開5 cm深的淺溝,將珠芽均勻地埋入溝內,播後覆蓋細土,以不見珠芽為度。上再覆蓋稻草,保持土壤溼度,過15 d左右,幼苗便可出土。苗期應加強水肥管理,翌年秋季便可獲得一年生小鱗莖***子球***。然後按照小鱗莖繁殖方法,再培育1年,便可以提供商品百合。

  1.4種子繁殖

  9—10月百合蒴果成熟後,取出扁平而周圍具膜翅的種子,經過淨選除去雜質後,立即進行播種。若翌年春播,需將種子陰乾後進行溼砂層積處理。於第2年清明後,取出播種。播前將土著土地翻耙,施入廄肥或堆肥20 t/hm2、過磷酸鈣300 kg/hm2作基肥,整平耙細,做1.2 m寬的平畦。按行距15 cm,開深3 cm的淺溝進行條播或均勻撒播。播後輕輕鎮壓,覆蓋1層薄細砂,再蓋1層草簾,澆水保溼,待幼苗出土並長出真葉時,揭去草簾放苗[2]。加強苗期鬆土除草、間苗、水肥等管理,3年後可起挖,大鱗莖提供商品,小鱗莖留作繁殖材料,進行擴大再生產。

  2選地整地

  百合宜選擇排水良好、疏鬆、腐殖質豐富、土層深厚、半陰疏林下或坡地的微酸性土壤種植。整地前,施入腐熟的廄肥或堆肥40 t/hm2、過磷酸鈣500 kg/hm2,加入50%地亞農10 kg/hm2進行消毒。同時深翻入土,整平耙細,做成寬1.2 m的平畦,兩邊開30 cm寬的溝,以利排水[3]。

  3適期定植

  最好在9—11月栽種。行距一般按20~25cm,開深10~12 cm的溝,小鱗莖按株距10~15 cm栽入溝內,再在株間施適量的土雜肥作基肥,但肥料不要與鱗莖接觸,以免燒傷。然後覆蓋厚5 cm左右細土。覆土不宜過淺,否則鱗莖易分瓣,影響產量和質量。覆蓋土後稍加壓緊。

  4田間管理

  定植後翌年春季開始鬆土除草,以保持田間無雜草。但中耕次數不宜過多,而且要淺鋤,不要刨傷鱗莖。以鱗莖和種子繁殖的百合幼苗,在第2~3年每年追施2~3次稀薄液肥,最好是腐熟的沼液肥。一般定植後,當幼苗生長1個月左右時,追施1次稀薄沼液肥,花期前後增施1~2次磷鉀肥。注意施肥時要離莖基稍遠處開溝施入,施後覆土。夏季高溫多雨季節,應注意排水。因為過多的水分對地下莖的生長有害,容易引起腐爛。因此,及時排水是百合栽培中的一項重要技術措施。6—7月間,除留種地外,要及時摘除花蕾[4]。

  5病蟲害防治

  在葉斑病防治上,選擇無病鱗莖作種子,保持田間通風透光;實行輪作,雨後及時排水,降低地面溼度;播前對土壤、鱗莖進行消毒;發病前後噴灑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77%可殺得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每5~7 d噴1次。種蠅***又叫根蛆***防治上,施用的肥料要充分腐熟,可用90%敵百蟲800倍液澆灌[5]。蚜蟲危害嫩莖、葉,可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 500倍液,或2.5%天王星乳油3 000倍液,或20%滅掃利乳油2 000倍液噴霧防治。

  6採收及加工

  用鱗莖繁殖栽種的百合,於翌年秋季地上部莖葉枯萎後進行採挖。採後洗淨,去鬚根、莖杆,將小鱗莖選出作種用;將大鱗莖加工成藥材[6]。大鱗莖加工晒乾後,用袋子包裝後放置在通風乾燥處貯藏,注意防潮發黴和蟲蛀。一般可以產幹成品3 500 kg/hm2。

  藥用百合種植技巧

  1.選地整地

  應選擇土壤肥沃、地勢高爽、排水良好、土質疏鬆的砂壤土栽培。前茬以豆類、瓜類或蔬菜地為好,每畝施有機肥3000—4000公斤作基肥***或複合肥100公斤***。畝施50-60公斤石灰***或50%地亞農0.6Kg***進行土壤消毒。整地精細,作高畦,寬幅栽培,畦面中間略隆起利於雨後排水。江蘇宜興、湖南邵陽、甘肅的涇河沿岸及河南信陽,均採用高畦。畦面寬3.5米左右,溝寬30—40釐米,深40—50釐米,以利排水;在丘陵地、坡地、地下水位低且排水通暢的地方,可採用平畦。畦面寬1—3.5米,兩畦間開寬20—25釐米,深10—15釐米的排水溝。且要做好肥料準備工作:每畝備好腐熟欄肥2000-2500公斤,鈣鎂磷肥200公斤,土雜灰肥1500-2000公斤,人糞尿250公斤,後三種拌勻堆制發酵30天以上。***這些肥料可作基肥也可作種肥***

  2.繁殖方法

  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均可。

  ***1***無性繁殖

  目前,生產上主要有鱗片繁殖、籽球繁殖和珠芽繁殖3種。

  ①鱗片繁殖。秋季,選健壯無病、肥大的鱗片在1∶500的苯菌靈或克菌丹水溶液中浸30分鐘,取出後陰乾,基部向下,將 1/3—2/3鱗片插入有肥沃砂壤土的苗床中,密度3-4*15CM,蓋草遮蔭保溼。約20天后,鱗片下端切口處便會形成1—2個小鱗莖。培育2-3年鱗莖可重達50克,每畝約需種鱗片100公斤,能種植大田15畝左右。

  ②小鱗莖繁殖。百合老鱗莖的莖軸上能長出多個新生的小鱗莖,收集無病植株上的小鱗莖,消毒後按行株距25釐米×6釐米播種。經一年的培養,一部分可達種球標準***50克***,較小者,繼續培養一年再作種用。

  ③珠芽繁殖。珠芽於夏季成熟後採收,收後與溼潤細紗混合,貯藏在陰涼通風處。當年9—10月,在苗床上按12—15釐米行距、深3—4釐米播珠芽,覆3釐米細土,蓋草。

  ***2***有性繁殖

  秋季將成熟的種籽採下。在苗床內播種,第二年秋季可產生小鱗莖。此法時間長,種性易變,生產上少用。

  3.種植方法

  主要用子鱗莖繁殖。採收時選根系發達、個大、鱗片抱合緊密、色白形正、無損傷、無病蟲的子鱗莖作種。並用藥劑消毒,可用農用鏈黴素浸種30分鐘,噴800-1000倍多菌靈悶30分鐘,或用2%福爾馬林浸15分鐘,晾乾後下種。百合的栽種季節以農曆9-10月最適宜。此時栽種,可以充分利用冬前有效溫度,促進主根的生長,有利於其早春出苗。種植時,開淺穴***13CM***栽種,一般行距25—30-40釐米,株距17—20釐米。蓋土7-10釐米。再把種肥土雜灰堆在株間,把腐熟欄肥鋪在畦面上。再蓋一層落葉或稻草防凍保溼。每畝1—1.5萬株,用種量為150-250公斤。邵陽和蘭州用鱗片、珠芽或子球繁殖,需2年***湖南***或3年***蘭州***。培育成種球后再移栽,生長2年後起收。整個生長週期在邵陽為4年,蘭州為6年。

  4.田間管理

  ①前期管理。冬季選晴天進行中耕,晒表土,保墒保溫。春季出苗前鬆土鋤草,提高地溫,促苗早發;蓋草保墒。消滅雜草和防大雨沖刷,並不讓表土板結。夏季應防高溫引起的腐爛;天涼又要保溫,防霜凍,並施提苗肥,促進百合的生長。一般下種至出土,中耕2-3次。到生長中期再鬆土2-3次,以疏鬆土壤,清除雜草,並結合培土,防止鱗莖裸露。

  ②中、後期管理。一是清溝排水。百合最怕水澇,應經常清溝排水,做到雨停土壤漬水乾。二是適時打頂,春季百合發芽時應保留其一壯芽,其餘除去,以免引起鱗莖分裂。在小滿前後,當苗高長至27-33釐米時,及時摘頂,控制地上部分生長,以集中養份促進地下鱗莖生長。對有珠芽的品種,如不打算用珠芽繁殖,應於芒種前後及時摘除,結合夏季摘花,以減少鱗莖養分消耗。最適時機是:當花蕾由直立轉向低垂時,顏色由全青轉為向陽面出現桃紅色時。時間是6月份。三是打頂後控制施氮肥。以促進幼鱗莖迅速肥大。夏至前後應及時摘除珠芽、清理溝墒,以降低田間溫、溼度。

  ③追肥。第1次是穩施臘肥,1月份,立春前,百合苗未出土時,結合中耕畝施人糞尿1000公斤左右,促發根壯根。第2次是重施壯苗肥,在4月上旬,當百合苗高10-20CM時,每畝施人畜糞水500公斤,發酵腐熟餅肥150-250公斤,進中複合肥10-15公斤,促壯苗。第3次是適施壯片肥,小滿後於6月上中旬,開花、打頂後每畝施尿素15公斤,鉀肥10公斤,促鱗片肥大。同時在葉面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注意此次追肥要在採挖前40-50天完成。秋季套種的冬菜收穫後,結合鬆土施一次糞肥;待春季出苗後,再看苗追施糞肥1-2次,促早發壯苗,一般每次畝施稀薄人糞水30-40挑,磷肥10-15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