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百合種植條件

  百合喜涼爽溼潤氣候,宜在微酸、肥沃、腐殖質含量高的土壤中栽培。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栽種百合花,北方宜選擇向陽避風處,南方可栽種在略有遮蔭的地方。種植時間以8-9月為宜。種前一個月施足基肥,並深翻土壤,可用堆肥和草木灰作基肥。栽種宜較深***一般深度為鱗莖直徑的3-4倍***,以利根莖吸收養分。北方如栽種太淺,冬季易受凍害,並會影響根鬚和小鱗莖的生長。生長期間不宜中耕除草,以免損傷根莖。若有條件,可在種植地面撒一些碎木屑作土壤覆蓋。這樣,既可防止雜草生長,又可保墒和降低土壤溼度,以利鱗莖發育。

  盆栽,宜在9-10月份進行。培養土宜用腐葉土、砂土、園土以1:1:1的比例混合配製,盆底施足充分腐熟的堆肥和少量骨粉及為作基肥。栽種深度一般約為鱗莖直徑的2-3倍。百合對肥料要求不很高,通常在春季生長開始及開花初期酌施肥料即可。國外一些栽培者認為,百合對氮、鉀肥需要較大,生長期應每隔10-15天施一次,而對磷肥要限制供給,因為磷肥偏多會引起葉子枯黃。花期可增施1-2天磷肥。為使鱗莖充實,開花後應及時剪去殘花,以減少養分消耗,澆水只需保持盆土潮潤,但生長旺季和天氣乾旱時須適當勤澆,並常在花盆周圍灑水,以提高空氣溼度。盆土不宜過溼,否則鱗莖易腐爛,盆栽百合花每年換盆一次,換上新的培養土和基肥。此外,生長期每週還要轉動花盆一次。不然植株容易偏長,影響美觀。

  食用百合種植技術

  一、百合的生物學特性

  ***一***生育特性

  1、播種越冬期:百合從9月播種至翌年3月上旬出苗的時期,在這一時期鱗莖底盤根不斷生長,9~10月份是形成根系的關鍵時期,當冬季地溫較低時根系生長緩慢,鱗莖的芽不斷分化葉片,並感應自然低溫通過春化階段,打破休眠後春季氣溫回升後即可出苗。

  2、營養生長期:3月上旬至5月上旬,從出苗至珠芽分化期,是植株生長和發育的關鍵時期,隨著自然氣溫的升高,葉片大量展開,植株旺盛生長,是植株肥料吸收最大的時期,為百合鱗莖膨大奠定基礎。

  3、珠芽期:5月上旬至6月中旬,從珠芽分化至珠芽成熟,此時期百合的葉腋上形成產生珠芽,鱗莖開始膨大,是打頂控制植株生長的關鍵時期。

  4、現蕾開花期:6月中旬至7月上旬,從肉眼看到花蕾至開花期,是鱗莖膨大最快的關鍵時期。

  5、成熟期:7月中旬至8月初,葉片開始老熟至葉片完全枯黃,莖稈萎縮。

  ***二***對百合生長髮育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土壤的要求:百合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富含腐殖質,土層深厚的疏鬆的微酸性土壤,土壤PH5.5~6.5,百合不耐鹽,土壤中的氟和氯含量要求在50mg/L以下,土壤EC值不超過1.5ms/cm,能保持適當溼潤的沙壤土為最佳,粘土不適合種植百合。

  2、溫度:百合鱗莖在地下能耐-10℃的低溫,早春氣溫達到10℃以上時芽開始生長,氣溫14~15℃時一般能見到剛出土的芽,葉片展開後不耐霜凍,如氣溫低於10℃,生長受抑制,受凍持續時間短,氣溫回升,能很快恢復,對產量影響不大。莖葉生長期最適宜的氣溫為16~25℃,夜溫14~15℃,溫度高於30℃會影響百合生長,連續高於35℃莖葉枯黃,地下球莖進入休眠期。

  3、光照:百合出苗期喜弱光照條件,營養生長期喜光照,光照不足對植株生長和鱗莖膨大均有影響,尤其是現蕾開花期。如光線過弱,花蕾易脫落,但怕夏季高溫強光照,引起莖葉提早枯黃。

  4、水分:百合出苗期和髮根期須要溼潤土壤條件,百合種植地不能漬水,偏粘土地更不能漬水,澆水不能漫灌,避免造成土壤缺氧,整個生長期土壤溼度不能過高,雨後積水,應及時排除,否則鱗莖因缺氧,容易腐爛,導致植株枯死。尤其高溫高溼,危害更大,常造成植株枯黃和病害嚴重發生。對空氣溼度反應不敏感,所以在南方空氣溼潤和北方空氣乾燥的條件下,均能正常生長髮育。

  5、肥料:百合比較耐肥,需要較多的肥料,吸收最多的是氮、磷、鉀,其次為鈣、鎂、硫、鐵、硼、錳、鋅、鉬等。生長早期需氮最多,中後期需磷、鉀也很多。

  三、主要種植技術

  1、繁殖方法:種植百合的方法是用種球生產百合鱗莖。種球一般是由珠芽、小鱗莖,鱗片和種子培育的。

  ***1***小鱗莖繁殖:生產上一般採用小鱗莖繁殖,但百合鱗莖易傳播病蟲,須選用底盤完整、無病斑、無機械損傷的健壯鱗莖作種源,以保證出苗整齊,病害輕,當年種植,翌年即可以獲收。如種源不足也可用鱗片和珠芽繁殖,但須連續種植三年才能收穫。

  ***2***鱗片繁殖:選擇健壯無病蟲侵染的鱗莖鱗片作種源,用惡黴靈1700~2000倍,密黴胺660~750倍,5%阿維菌素1500倍,辛硫磷500倍,10%特蟎清500~560倍,福美雙500倍浸種20分鐘。先將鱗片在基部逐個剝下,將鱗片凹面向上,以3-4釐米的間距將鱗片在播種溝內擺成3-4行,不使重疊,然後復土,促使小鱗莖儘快形成。3月下旬,鱗片凹面基部形成小鱗莖,4月下旬小鱗莖葉片開始伸出土面,9月葉片枯黃,第2年春出苗經一年培育成大田種植的籽球。

  ***3***珠芽繁殖:珠芽於6月下旬成熟後採收,與溼潤細砂混合貯藏陰涼通風處,9~10月在苗床開溝條播,播後覆細土蓋籽,經一年培育在翌年9月收穫可用於大田種植的籽球。

  2、地塊選擇及整地

  ***1***地塊選擇原則:選擇交通便利,土地平整或者是陽坡的梯田,要求土壤疏鬆、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的土壤,土壤偏沙性最佳。前作以水稻為好,不宜連茬種植,主要是百合根系能分泌出有害物質,與土壤中的鹼性物質結合,對百合自生有害。

  ***2***整地、施底肥:種植前,在8月份深翻土壤,栽種前施足基肥,深翻細耙,施硫酸鉀型N-P-K***15:15:15***複合肥30~50公斤/畝,基肥要佔總用量30%以上,整地作畦,畦面寬80~100cm,畦高20~30cm,主溝及圍溝深度為30~40cm深,以挖到犁底層以下為宜,腰溝比主溝淺3~5cm,廂溝比腰溝淺3~5cm,使排水十分通暢,雨後溝中不積水,然後開溝種植,溝底施腐熟的有機肥,施1200~1500公斤/畝,上覆一層薄土,後下種,種球不能接觸有機肥;大型養豬和養雞場的豬糞和雞糞不宜施用,防止種蠅繁殖和增加土壤鹽分。

  3.栽植種球:

  ***1***栽植期:百合的栽植期以秋植為好;因為冬前雖然不能出苗,但鱗莖在土內髮根好,最適宜的髮根溫度為12~13℃,秋植百合在第二年春出苗早,並且幼苗的生長勢比春植的旺盛,產量也高。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栽植適期是9月下旬~10月中下旬。

  ***2***種球選擇:種球的質量直接影響產量及品質,選擇只有一個鱗芽,無病蟲傷害、潔白、無黴點、鱗莖無損傷、鱗片緊密抱合而不分裂、中等大小***單個鱗莖大形種直徑3.3~5釐米、重100~125克***的鱗莖栽植為宜,嚴格剔除畸形、夾有爛瓣的種球,在種植前進行分級,一般150克以上為特級種,100~140克為優級種,80~100克中級種,60~80克普通種。播種前種球用惡黴靈1700~2000倍,密黴胺660~750倍,5%阿維菌素1500倍,辛硫磷500倍,10%特蟎清500~560倍,福美雙500倍浸種20分鐘。種植前將種球的鱗莖底盤的根剪去,如果根系良好,也可保留。

  ***3***合理密植:種植密度應根據種球大小作適當的調整,一般150克以上種球行距為40cm,株距為20cm,種球重量100~140克的種球密度為行距40cm,株距為17cm,種球重量為80~100克為密度為行距35cm,株距14cm,栽植前,按行距開栽植溝,溝的深度為種球的3倍,一般種植深度為3~5cm,培土後達到8~10cm深。鋤鬆溝底土,然後按株距栽下種球,鱗莖尖一定要朝上。在種球周圍填入細土,將種球固定;再在每2個種球之間施入底肥,注意底肥不能接觸種球;最後用土將溝填滿,並且稍微高出地面,以利排水。種球收穫後及時種植,不宜室內貯藏,以免種球失水。栽植後蓋草,便於冬季防凍、保墒。第二年春季出苗前半個月放火燒掉蓋草,消滅過冬害蟲和病源物,可減輕病蟲害的發生,同時也可以提高土溫,促進早出苗。

  ***4***土壤消毒及除草劑使用:種植前在種植槽內撒敵克鬆和辛硫磷各3公斤/畝,主要防治百合枯萎病和根腐病,定植后土表噴禾耐斯***通用名稱乙草胺***,為高濃度90%乙草胺乳油,主要防除一年生禾本科雜草,其對多年生雜草幾乎無效。乙草胺是一種土壤處理劑,在百合播後苗前,與殺闊葉雜草嗪草酮、闊草清、寶收、百草敵等混用,由於禾耐斯主要作用於表層種子萌動的雜草, 它可以防除各種一年禾本科雜草和莧科、黎科、莎草科、菊科等小粒種子萌發的一些闊葉雜草,在植物體內易於代謝分解,對下茬作物和農產品質沒有不良影響,百合種球種植在6~8cm下,因此不會受到影響,是十分安全的除草劑。用藥量為40~60毫升/畝,人工揹負式噴霧器每畝噴液量30~50公斤/畝,如果施藥後15天內沒有5~10毫米降雨,建議人工灌溉,促使種子萌芽出土。禾耐斯作土壤封,藥效可維持2個月,也是迄今為止活性最高的一種旱地土壤處理播後苗前土表封閉的選擇性除草劑。由於禾耐斯能被土壤微生物迅速降解,所以不論原藥和降解物,在土壤生態系統和食物鏈接中都不會累積。

  4.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培土:百合定植後,年前要中耕除草1~2次,也可用草甘磷1.5~2公斤/畝兌水60公斤在晴天噴霧;開春後,要中耕除草3~4次,3月份在禾本科雜草生長旺盛時期可用蓋草能,蓋草能主要作為莖葉處理劑,用在闊葉作物田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的禾本科雜草,而對百合這樣的寬葉作物無不良影響。藥效受氣溫和土壤墒情影響較大,在氣溫低、土壤墒情差時施藥,除草效果不好,在氣溫高、土壤墒情好、雜草生長旺盛時施藥,除草效果好。防治一年生禾本科雜草,3~4葉期,每畝用10.8%高效蓋草能25~30毫升;4~5葉朗,每畝用30~35毫升; 5葉期以上;百合的根系入土較淺,再生能力弱,因此中耕宜淺不宜深。追肥後進行中耕結合培土,防止鱗莖露出面和促進流水暢通;培土不能過厚,以免影響植株發育。生長至封行後,可不再中耕鋤草,少量的雜草能起到遮陰降溫作用,對鱗莖生長有利。

  ***2***追肥:一般追肥三次,第一次在12月中下旬施冬肥,以有機肥為主,加施適量複合肥,第二次在4月上中旬苗高10cm左右,施30公斤/畝複合肥,或10公斤/畝尿素的提苗肥,在5月上中旬百合植株已從莖葉生長向鱗莖膨大轉變,但上面葉片未全部展開,應通過摘頂來控制莖葉生長,促進百合鱗莖有膨大,第三次施複合肥30公斤/畝,打頂後不再施用尿素等氮肥,第四次在6月上中旬收穫珠芽後,追施速效複合肥10公斤/畝。此外用0.2%磷酸二氫鉀或0.1%硝酸鉀+0.1%磷酸二氫鉀葉面追肥,分別在苗期,打頂期和珠芽收穫後三次噴施,增產效果明顯。

  ***3***灌水、排水:做到及時清溝排水。百合怕澇又怕旱。排水不良,容易生腐爛病;春末夏初地下部新的仔鱗莖形成後,溫度高,溼度大,土壤板結,病害極易發生,因此,應做到溝路暢通,下雨後立即排除積水,做到雨停水乾,7~8月鱗莖增大進入夏季休眠,更要保持土壤乾燥疏鬆,切忌水澇。在雨天及雨後防人員下田踩踏,以免踏實土壤,造百漬水引起鱗莖腐爛,拔草也應在晴天土壤乾燥時進行。

  ***4***適時打頂和摘除珠芽:去頂與打珠芽 5月20~25日為打頂適合時期,及時摘除植株頂心,一般植株高度40~50cm,葉片60~70片展開時打頂最適時,這樣即能保證有足夠的葉片數,又可及時調控植株生長,促進光合產物向鱗莖轉送,有利於鱗莖的膨大,打頂一般在晴天中午進行,有利於傷口癒合;6月上中旬珠芽成熟,晴天用短棒輕敲植株基部,珠芽自行脫落地上,或人工摘除珠芽。

  ***5***預防人畜為害:雨後地未乾時,不準人下地;否則,踩一個腳印後遇雨積水,就會爛掉幾個鱗莖。出苗後不能讓畜禽往地裡跑,因為碰斷莖稈會爛鱗莖。

  四、病蟲害防治

  1、主要病害

  ***1***鐮刀菌莖腐病

  病原:由尖孢鐮刀菌侵染引起。病菌通過傷口或寄生昆蟲來侵染植株的地下部分,傷口主要是由種球收穫及清洗損傷和莖根部裂開而造成的,病菌也能通過土壤侵染,土壤乾燥或土溫偏高加重侵染,不同品種對侵染敏感性存在差異。

  症狀:鱗莖感染後會造成種球根盤和鱗片腐爛,植株生長十分緩慢,葉片褪綠並自下而上枯黃;在地下,初期感染形成褐黃色的斑點可分佈在鱗片或鱗片與根盤連線處,感染後期鱗片腐爛,如果根盤被侵染,那麼整個種球會腐爛;鐮刀菌侵染地上莖部位,造成基部葉片黃化,最後葉片呈褐色並脫落,侵染地下莖部位,莖上呈現黑褐或褐黃色斑點,以後病斑擴大,由外向內腐爛,植株未開花即枯死。

  防治方法:用一般的土壤消毒劑消毒被感染的土壤或有懷疑的土壤***參見土壤消毒章節***。儘可能快地把那些輕度或中度感染的種球種完,土壤溫度要低,最好在12月至3月份種植這些種球。夏季種植時,土壤和溫室溫度要儘可能最低,用50%敵克鬆800倍+65%代森鋅1000倍+97%惡黴靈3000倍液灌根。

  ***2***灰黴病

  病原:由葡萄球菌引起的。在潮溼的環境下,葡萄球菌會發育產生大量孢子,這些孢子可通過風或雨水而迅速傳播到臨近的植物上。孢子在乾的植株上不會萌發,這樣乾的植株便不會被感染。

  症狀:主要危害葉片,亦侵染莖、花蕾和花瓣,初期在葉片上可見直徑1毫米淺褐色的針狀圓點,在高溼條件下圓點很快發展成較大的圓形或橢圓形界線分明的病斑,葉背面可見水漬狀病斑擴充套件區,後期受感染的組織逐步死亡、凋謝而成紙狀、邊緣紫紅色。受感染葉片生長受阻、變成畸形,當莖被感染時,感染區域的葉片死亡、莖上形成壞死區域;現蕾期發生葉燒時花蕾極易感染,使花蕾腐爛或畸形發育,開花時花瓣呈現灰色的水浸狀病斑。

  防治方法:如山區田間溼度大,特別在6月份葉片經常有水珠,灰黴病開始另星發病,發病初期發現病株應立即摘除病葉,雨停後及時噴施灰黴清和代森錳鋅,或70%代森錳鋅500倍+50%多菌靈500倍液葉面噴施;或50%農利靈1000~1300倍液葉面噴施。

  ***3***百合疫病

  病原:屬於鞭毛菌亞門的疫黴屬真菌寄生疫黴***Phytophthora parasitica Dast***。菌絲無色無隔膜。不產生吸器,菌絲直接穿入寄主細胞吸收養分。後期產生菌絲和大量孢子囊。孢囊梗大都不分枝,孢子囊頂生單孢,圓形。頂端有乳頭狀突起。孢子囊萌發時產生多個橢圓遊動孢子,在高溫和高溼條件下病部形成大量孢子囊,孢子囊萌發後產生遊動孢子或孢子囊直接萌發進行再侵染。

  症狀:疫黴菌侵染會妨礙植株生長或使其突然枯萎,莖、葉、花均可受害,在莖基部被感染處初期出現水漬狀,後形成軟腐和成為暗綠色至黑褐色不規則病斑,並向上擴充套件後腐敗,產生稀疏的白色黴層,即病原菌孢囊梗和孢子囊,同時根系大量死亡,基部葉片先黃化,上部葉片生長受抑制,植株長勢減弱;溼度大時在地上的莖部也常發生類似軟腐的感染,引起莖猝倒、彎曲或軟腐;幼嫩葉片易感染,初為水漬小斑,後逐漸擴大為灰綠色病斑,花受害後呈軟腐狀。

  防治方法:用25%甲霜靈500倍液噴施葉面,用25%的甲霜+霜黴可溼性粉劑,50%敵克鬆500倍、50%多黴威500倍、72.2%霜黴威600~1000倍淋溼植株根部。

  ***4***百合花葉病

  病原:百合無症病毒、黃瓜花葉病毒、百合X病毒和百合斑駁病毒。

  症狀:葉片上出現深淺不一的斑駁條斑、花葉;葉片扭曲、畸形;花苞畸形和植株明顯矮縮。

  防治方法:在現蕾期前拔除病株,加強對蚜蟲的控制。

  2、主要蟲害

  ***1***蚜蟲

  多個種類的蚜蟲均可產生危害,其群集在心葉、幼葉和花蕾上刺吸汁液,影響植株生長。防治:採用1.8%阿維菌素乳油2000至4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1000倍液,50%滅蚜威可溼粉1500倍液噴殺。

  ***2***種蠅

  重點用5%阿維菌素防治地種蠅,一般4~5月是地種蠅當年第一代進入危害盛期,成蟲對未熟的腐糞類、發酵的餅肥及蔥蒜味有明顯趨性,一般6月中旬鱗莖底部發現大量幼蟲,由於幼蟲啃食產生傷口,引發枯萎病暴發。此外,成蟲也飛到開花的植物上吸食。一般卵產在幼苗根部附近潮溼土壤裡。每頭雌蟲產卵數十粒至百餘粒。幼蟲具腐食性、喜溼性和背光性,適於在土中生活。在防治上每星期噴施一次阿維菌素,濃度3000倍,對控制地種蠅危害作用明顯。

  ***3***地下害蟲

  主要有地老虎、蠐螬、金針蟲為害。防治方法:農家肥要堆漚發酵、腐熟後使用,或用80%敵敵畏乳劑500~800倍液噴勻糞肥,用薄膜封蓋悶殺24小時,殺死幼蟲及蟲卵後使用。地下害蟲發生危害期間,用90%敵百蟲1000倍液澆灌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