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百合種植方法

  百合原為生長在我國西南與西北部山野林內及草叢中的短日照植物,故大多數品種性喜涼爽、溼潤的半陰環境,較耐寒冷。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選用適宜的良種 百合分食用和藥用兩大類,共10多個品種。食用百合以龍芽百合品質最佳,該品種鱗片肥大,形如龍牙,潔白細嫩,無苦味,價格高,銷路好。藥用百合一般鱗片短小,產量低,苦味大,只能入藥。因此,引種食用百合種時,一定要選擇色白、鱗片大、無麻點、無苦味的種球。百合的繁殖係數低,用種量大,每畝約需種球150至200公斤。

  二、選擇適宜的土壤 百合忌連作或與蔥、蒜類作物輪作,前茬以豆科或禾本科作物為好。栽種前深翻土壤25釐米以上,每畝施腐熟有機肥2500至3000公斤、過磷酸鈣25公斤作基肥,並將50%地亞農0.6公斤同時翻入土中,進行土壤消毒。精細耙平後做成高畦或平畦,畦寬2米,溝深30釐米。

  三、適時播種 百合種子是百合的鱗莖,也叫種球。百合宜在10月份播種,播前鱗莖用2%的福爾馬林液浸泡15分鐘,取出晾乾後播種。行距25釐米,株距15釐米,深10釐米,播後用稻草或樹葉覆蓋保溼。

  四、田間管理 栽種後到來年3月出苗,可中耕1至2次,對外露的百合要及時培土。立春前苗未出土時,重施1次肥,每畝施人類尿1000至1500公斤。百合出苗後不宜再深中耕除草,以免傷害根系。當苗高3至5釐米時,每畝用500公斤左右稻草覆蓋地面。苗高20釐米時,施1次提苗肥,每畝施尿素10至12公斤,鉀肥7.5至10公斤。苗高30至35釐米左右,及時打頂、摘頭,集中養分向鱗莖輸送。7月上旬用高階複合肥10包對水50公斤噴施,防止早衰。百合怕澇,多雨季節及大雨後要及時疏通溝系,排澇降漬。葉斑病及鱗莖腐爛病,可用65%代森錳鋅500倍液噴霧防治,每7天噴1次,連噴3至4次。蚜蟲可用40%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根蛆可用90%敵百蟲對水灌根。

  五、套種 百合生長期近1年,應合理套種。冬季可套種蘿蔔、青菜等;來年5月套種西瓜或山芋,有利於疏鬆土壤,減少蠐螬危害,促進百合膨大。

  六、適時收穫 立秋之後,百合莖杆變黃枯死、花脫落時為採收適期。這時其鱗莖發育充分,產量高而耐貯藏。採收應在晴天進行,鱗莖挖出切去地上部分,立即運回室內埋放在清潔的河沙中貯藏,以防變色和乾癟,影響經濟收益。

  食用百合種植技巧

  一、整地播種 百合用種球於10月份播種,晚稻田可在10月底至11月初種植。種前深翻土、整畦,畦寬3-4米,按行距50-60釐米開播種溝,播種溝深5-8釐米,株距20-25釐米。種球選用100克左右大小為宜。種植時鱗莖芽頭朝上,周圍填上細土,再於株間施基肥,每畝施腐熟廄肥1000-1500公斤,磷肥20公斤左右及適量草木灰。肥料不能與種球接觸,以免引起種球腐爛。種球栽後覆土5-8釐米。

  二、田間管理 種球栽後5-7天,若遇乾旱則需澆水一次,年前保持土壤溼潤,11月份覆蓋稻草或地膜保溫保溼。若遇特別嚴寒的天氣,應加厚覆蓋物防凍,2月中、下旬出苗後立即去除覆蓋物。出苗時若同一鱗莖出現多條新莖,留下其中最強的一條,其餘的刪除,以防鱗莖分裂。3月中旬在幼苗兩側開溝施追肥,每畝施複合肥15公斤。施肥時避免肥料接觸鱗莖,施後覆土。

  4月份淺中耕培土,培土不宜過深或過淺,一般使鱗莖著生在15釐米土層中為度。5月中旬第2次追肥,數量、方法同第1次。6月上、中旬出現花蕾時應及時摘除、打頂、抹珠芽,若珠芽供繁殖用,在珠芽成熟後及時收穫。8-9月高溫乾旱時注意灌溉,蓋草降溫,保持土壤溼潤。11月植株地上部枯死後,鱗莖已充分成熟,宜在晴天採收鱗莖。

  三、病蟲害防治 病毒病:若發現病株,應及時拔除、燒燬並用石灰消毒病穴。立枯病、葉斑病:可用波爾多液或80%代森鋅600-800倍液噴霧,7-10天一次,連噴3-4次。蠐螬:可用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