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百合種植前景

  百合含有許多具有生理功能的成份,如磷脂、百合皁甙、百合多糖、秋水仙鹼等。既可栽培觀賞又可食用入藥,是我國經濟價值較高的上等食用花卉,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食用百合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據《本草綱目》記載,百合有安心定膽的功效,鱗莖富含蛋白質,澱粉、脂肪、生物鹼等多種成分,營養價值非常高,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潤肺止咳、補充益氣、消腫抗癌、美容等功效。所以一直被人們當作良好的滋補食品。它不僅有蒸食煮湯等做法,還有炒、炸、燜、燒等吃法。單是列入菜譜的就有100多個品種,由於百合渾身是寶,美國、東南亞等市場也逐步認識到它的價值,紛紛到中國來進口百合。

  百合屬於百合科百合屬植物,全世界大約有100多種,我們國家有39種,主要分佈在4個產區,它們分別是江蘇的宜興、河南洛陽、湖南龍牙、甘肅蘭州,其中前三個產區的百合味道有一點苦澀,蘭州百合的味道比較甜潤。一般食用的是蘭州百合,由於蘭州百合對環境的要求比較高,比如它對土壤、水分、海拔都有比較嚴格的要求,在一般環境下是很難成活的。在1997年以前,百合的種植面積只有3萬畝,百合生長週期比較長,一般是3~6年,至少要對它投入5000~9000元錢,這樣總的算下來,它的價格自然就比較貴,也就限制了百合大批量在超市裡銷售。”

  經過有關專家潛心研究,終於栽培出一個集高產、食用性集於一身的新品種。可增產30%~60%,一年的產量是3000公斤/畝,與從前相比足足翻了9倍,不僅是高產而且品質優良,各種營養成分不亞於傳統的食用品種,尤其是這些品種的食用性特別強,既耐旱又耐澇,而且抗凍抗風,以至成功推廣種植到廣東、甘肅、新疆、黑龍江等地。對於百合種植業來講,幾乎是一場革命,對農業生產有很大影響,同時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由於百合生物特性決定,種得密個頭就小,種得稀個頭就大。百合喜陰,因此在花蔭狀態下能生長得更好。它的枝葉給自己形成很好的遮蔭環境,改善了田間的小氣候,降低了地溫,有利於根系的發展和鱗莖的膨大,可相應提高產量。

  根據百合的生長習性,有關專家又摸索出了一套高效種植百合的模式,就是把百合和其他作物間作。百合是耐陰植物,即使在遮光98%的情況下也可以正常生長。因此,百合可以與大豆,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間作,也可以與槐樹、板栗、花椒、蘋果、柿子、棗等這些經濟植物間作,尤其是與楊樹間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為在野生狀態下,植物的生長都是好多種組合在一起形成群落,而百合正好需要廕庇的環境。百合一般一畝田施化肥100斤,還要施很多有機肥,這些肥料不能被百合全部吸收和利用,通過澆水降雨要下沉一部分,楊樹具有深根性,能解除土壤的板結,同時把浪費的肥料利用起來。有了充足的水肥,所以楊樹長得特別快特別大。百合與楊樹的間作模式,收效大、產量高、回報時間短,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積極性。百合與果樹的間作模式,可以說給種植業解決了一個大問題。

  食用百合種植方法

  【少量種植】

  秋季直接取鱗莖埋入土中,第二年春天就可發芽、開花。

  【大量種植】

  1、鱗片培育種球

  用利刀把鱗片從基部切下,隨即插於鋪砂壤土的苗床中。插入時基部朝下,各片距離3釐米,上蓋細沙厚約6釐米。床土經常灑水保溫,但水不可過多,防止鱗片腐爛。床溫保持20℃左右。南方秋播約半個月,從鱗片下端的切口處發生米粒大小的鱗莖體。翌年春季著生基葉1~2枚。秋季葉枯後掘起,按鱗莖大小,大的單球重25克以上可作種球,小的再培育一年。

  2、播種

  南方一般秋栽,北方也有春栽的,但以秋栽為宜。北方用平畦或壟作,南方用高畦。行距20~40釐米,株距15~20釐米。栽後覆土,厚度以鱗莖頂端入土3~4釐米為宜。

  3、田間管理

  中耕培土百合生長期長,秋播在土中越冬,翌年春天出土前有一段較長的時間。因此,畦面可套種蔬菜和麥類作物。當套作採收後,隨即鬆土、中耕除草一次,以免雜草滋生,消耗養分,影響百合生長。到生長中期再中耕2~3次,結合培土,防止鱗莖裸露與鱗片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