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材白芍種植技術

  藥材白芍喜溫暖溼潤氣候,耐嚴寒,以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和富含腐殖質壤土為佳,粘土及低窪地不宜栽培。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一、選地整地

  栽種芍藥的土地,必須經過3—4年白芍收穫之後才能翻土,因此,栽種前整地務必精耕細作。前作收穫後,選晴天不粘腳時,深翻30-40釐米,將土塊耕細整平,並施入牛糞、豬糞或餅肥等作基肥與泥混勻。

  二、繁殖方法

  繁殖方法以芽頭繁殖和分根繁殖為主。分根繁殖能大大縮短芍藥栽培年限,省略了育苗步驟,故目前產區多采用分根繁殖。

  分根繁殖:芍藥的支根較多,收穫時將粗根剪下入藥用,把象筷子、鉛筆般粗細的根全部留下,按芽和根的自然分佈情況,剪成2-4枝,每枝留1-2個飽滿的粗芽和帶1-3支根作為一株,根的長度保留4-6寸,將過長的根和側根剪掉,以供種苗用。9、10月在田間進行修剪芍藥時,也可將適合作種苗的根連芽剪下即可種植。

  收穫時取下的種根,一般要經過3-4個月才能下種,必須進行貯藏。其方法是:在高燥陰涼通風的室內,平地上先鋪上2-3寸溼潤的砂土,將芍根堆放其上,厚約5-6寸,芍根的芽頭應朝上,按順序傾斜放,上蓋溼潤的砂土2-3寸厚,四周用磚或其它物圍好。過半月後,砂土漸幹,細沙下漏種苗孔隙中,為防止芍頭露土後***,應在堆上再鋪溼潤砂土1-2寸厚。貯藏期間,應經常檢查,如干燥應適當灑水,但不宜過多,以不使砂土乾燥為原則,水過多容易發生黴爛,貯藏期如發現黴爛應及時翻堆,除去黴爛的,然後重新堆放,以防止蔓延。

  三、種植

  栽種前須將芍芽根按大小分為兩類,分別栽種,以便日後管理。種栽大,管理得好,可提早一年起土收穫,栽種時間一般在寒露前後,越早越好,最遲不能超過霜降,如過遲,一方面因貯藏的芍芽已發新根,栽種時易弄斷;另一方面,栽後氣溫漸低,髮根不好,影響次年發芽生長。栽種時開穴,行距40-45釐米,株距30釐米左右,穴深16-20釐米,每畝可以種3500-4000株,開穴後,每畝穴施腐熟廄肥、堆肥或焦泥灰、草木灰1500-2000公斤,與穴土混勻,每穴放芽1-2個,留主根2-3條,根部宜分叉斜種,芽向上,種後即初覆土,再施人糞尿每畝1500-2000公斤,待肥料完全滲入土中後,再覆土與畦平,以芽在地下5釐米左右為宜,覆土操作應細緻,土要細碎,不能用土塊覆蓋;土塊覆蓋的芽頭不能與土壤緊密結合,通風強,芽頭易受乾旱及凍害,會延遲發芽甚至不發芽。

  四、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芍藥最怕草荒,尤其在栽後的第二年,由於株行距寬,每株發出的苗不多,雜草容易滋生,若不及時除草,便會妨礙芍藥生長。因此,栽種後幼苗萌發出土時,即應中耕除草,以後約隔一個月進行一次,務必達到土鬆、無草的要求。每次中耕,只能淺鬆表土3-5釐米,以免傷根,並注意勿將苗芽弄斷,如果弄斷,當年就不再萌發,影響生長。

  2、追肥:芍藥當年栽種後,不必追肥。第二年追肥4次。第一次在3月份中耕除草後,每畝施人糞尿1500-2000公斤;第二、第三次在5月和7月,每次每畝施人糞尿1500公斤和菜餅肥25公斤;每次在11-12月,每畝施人糞尿1500-2000公斤。第三年追肥3次,可用過磷酸鈣進行根外追肥。第四年春季根據芍藥生長情況可以追肥1-2次,每次追肥均應在株旁開穴或開環狀淺溝施入,施後覆土,以免肥料流失。

  3、灌溉排水:芍藥較耐旱,但若久晴過幹,對生長不利,故旱時仍須灌溉,芍藥又怕積水,常因積水而引起病害,故應更注意排水。

  4、摘蕾:在4月中旬現蕾時,選晴天將其花蕾全部摘去,以利集中養分,促進根的生長,提高產量和質量。摘蕾不宜過遲。

  5、修剪:為了提高白芍質量,促進主根生長,產區往往在9、10月份秋收冬種前夕空閒時進行修剪。其方法是,將株間泥土鋤鬆,露出主根的大半部分,將主根上側生出的根用刀削去或剪刀剪去;如發現主根的一部分腐爛,應將腐爛部分全部用刀削去,其傷疤還會癒合。剪下的細根視情況處理,如可作種苗的可切下作種苗;較細暫不能作種苗的可留幾根,待來年長大一點後作種苗;將多餘的全部剪去,以集中養分促使主根生長;主根下面伸入泥土的底根要吸收養分,不能剪去,然後再覆土施肥。這一工作對提高白芍質量和培育壯苗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五、病蟲害防治

  病害:

  1、白芍鏽病:是白芍生產上威脅較大的一種病害。5月上旬開花以後發生,7-8月嚴重,直至地上部分枯死,時晴時雨,溫暖潮溼或地勢低窪容易積水的情況下易發病。

  防治方法:芍藥收穫時,將殘枝病葉收拾燒燬,減少越冬菌源。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地作高畦種植。藥劑防治可用三唑酮、農抗120等。

  2、灰黴病:病菌主要以菌核隨病葉遺落在土中越冬,5月開花後發病,6-7月較嚴重,並一直危害地上部分枯死為止。陰雨連綿或露水較大的情況下,容易發病。

  防治方法:芍藥地要實行輪作,選擇無病種芽進行種植,雨後及時排水,平時增強田間的通風透光度,藥劑防治可選用多抗黴素、異菌脲、速克靈等。

  3、根腐病:主要危害芍藥的根部,受害植株根部常出現半邊水漬狀的腐爛。

  防治方法:下種時用多菌靈浸種,主要應注意開溝排水,降低田間溼度。藥劑防治可選擇惡黴靈、福美雙等。

  蟲害:

  1、 蠐螬:5-9月危害嚴重,幼蟲蛟食白芍根部,使芍藥的根部表面形成許多斑孔,影響產量和質量。

  防治方法:用辛硫磷或樂斯本澆灌。

  2、小地老虎:一般4月-5月份危害嚴重。

  防治方法:同蠐螬

  六、收穫加工:

  根入藥。於白露至秋分節刨收。選晴天將芍根全部刨出,切除芽頭,洗淨泥土,按粗細分別用沸水煮透為度***嚴格掌握火候***,添水量以淹沒芍根為度。煮沸時間根據芍根粗細而定,一般掌握芍根無白心為好。火大分量減輕,火小炸心切不成片。撈出後放冷水中稍浸,取出,用磁療片或竹刀輕輕颳去外皮,隨即晾晒。晾晒過程中,晒半天用麻袋或席子蓋半天,俗稱發汗。不經發汗的白芍外幹內溼,不僅不易乾透,而且抽溝,粗糙,色澤不鮮豔,影響質量。

  藥材白芍種植要點

  一.選地整地

  一般多選排水良好,通風向陽,土層深厚,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前作以玉米、小麥、豆類、甘薯等作物較好。栽前要求精耕細作,耕深20-40釐米,耕翻1-2次,結合耕翻每畝施廄肥或堆肥2500-4000公斤作基肥,耙平,做成寬1.3-2.3米的高畦。如雨水過多,排水不良,畦寬可1米左右,20-30釐米畦間排水溝深。畦長視地形而定。北方多做平畦。

  二.種植方法

  1.分根繁殖收穫時,將芍藥芽頭從根部割下,選形狀粗大、不空心、無病蟲害的芽盤,按大小和芽的多少,順其自然生長形狀切成數塊,每塊芽2-4個,作種。芍芽下留2釐米長的頭,以利生長,一般收1畝芍芽頭,可栽3-4畝。

  芍芽頭最好隨切隨栽,如不能及時栽種,應暫時貯藏。在室內選陰涼高燥通風處,於地上鋪溼潤細砂土,將芽頭向上堆放,再蓋溼潤砂土貯藏。或在室外挖坑貯藏。下雨時注意排水,以免黴爛。

  芍藥8-10月種植,過晚芍芽頭已發新根,栽植時容易弄斷,影響來年生長。按芍芽頭大小分別栽植,便於管理。行株距50×30釐米,每畝栽4000-4500株。穴栽,每穴放芽頭1-2個,埋在地下3-6釐米為宜,蓋薰土並施人糞尿,覆土細堆成饅頭狀小堆,以利越冬。翌年3月上旬前後,芍芽萌發前平土。

  2.種子繁殖單瓣芍藥結實多,8月上、中旬種子成熟時,於果微裂時及時採摘,隨採隨播,或用溼砂混拌貯藏至9月中、下旬播種。幼苗生長2-3年後進行定植。種子繁殖生長週期長,生產上應用較少。

  三.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早春鬆土保墒。出苗後每年中耕除草4-6次,中耕宜淺,以免傷根死苗。10月下旬,地凍前,在離地面7-10釐米處剪去枝葉,在根際培土約15釐米,以利越冬。安徽亳州常用“劈壟亮根”法,即在種植後第2年5月上旬,將芍株周圍的土,輕輕撥開,讓根部稍稍露出,晾5-7天,再培土擁根,可以提高地溫,並殺蟲滅菌,達到增產效果,但晾的時間不宜過長。

  2.追肥第2年起每年追肥3次,第1次3月下旬-4月上旬,施淡人糞尿,第2次4月下旬每畝施人糞尿500公斤,第3次10-11月間,以圈肥為主,每畝1500-200公斤。第3年3月下旬每畝施人糞尿750公斤,腐熟餅肥50公斤,過磷酸鈣25公斤;4月下旬每畝施人糞尿1000公斤;11月間施廄肥1500-2000公斤。第4年收穫前追肥2次,3月下旬每畝施人糞尿1000公斤,加硫酸銨10公斤,過磷酸鈣25公斤;4月下旬,除磷肥外,按上述施肥量再施1次。每次施肥,宜於植株兩側開穴施下。

  3.排灌芍藥喜旱怕澇,一般不需灌溉,嚴重乾旱時,宜在傍晚灌透1次水。多雨季節,及時清溝排水,減少根病。

  4.摘蕾為了使養分集中供根部生長,每年春季現蕾時及時將花蕾摘除。

  四.病蟲害防治

  1.病害葉斑病:常發生在夏季,主要危害葉片。病株葉片早落,植株生長衰弱。防治方法:發現病葉,及時剪除,清掃落葉集中燒燬;發病前及發病初期噴1∶1∶100波爾多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7-10天噴1次,連續多次。

  鏽病:危害葉片,5月上旬發生,7-8月嚴重。防治方法:選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土地,收穫時,將殘株病葉集中燒燬,以消滅越冬病原菌;發病初期,噴波美0.3-0.4度石硫合劑或97%敵鏽鈉400倍液,7-10天噴1次,連續多次。

  灰黴病:危害葉、莖、花各部分,開花後發生。在高溫多溼的條件下發病嚴重,使葉片枯死脫落,植株生長衰弱。防治方法:清除被害枝葉,集中燒燬;雨後及時清溝排水,田間通風透光;選無病芍芽作種,並用65%代森鋅300倍液浸泡10-15分鐘後下種;發病初期噴1∶1∶100的波爾多液,每隔10-14天1次,連續3-4次。

  軟腐病:病原菌從種芽切口處侵入,是種芽貯藏期間和芍藥加工過程中的一種病害。防治方法:種芽貯放要選通風處,使切口乾燥,貯放場所先剷除表土及熟土後,用1%福爾馬林或波美5度石硫合劑噴灑消毒。

  2.蟲害蠐螬和小地老虎,按常規方法防治。

  五.採收及加工

  1.採收白芍於栽種後3-4年採收。採收季節,浙江於6月下旬-7月上旬,安徽、四川等地於8月間,山東於9月間。過遲根內澱粉轉化,乾燥後質不堅實,質地輕泡。選擇晴天,割去莖葉,挖出全根。除留芽頭作種外,切下芍根,加工藥用。一般畝產鮮根700-800公斤。

  2.加工將芍根按大、小分開,在沸水中燙泡5-15分鐘,燙時勤翻動,待芍根表皮發白,無生心,有香氣時,迅速撈起放入冷水裡浸泡,隨即取出颳去外皮,切齊兩端,依粗細分別晒乾。也可先颳去外皮後煮,晒乾。晒芍是加工的重要環節,如果晒得太猛,則外幹內溼表層乾裂,易發黴變質,一般早上出晒,中午陰乾3小時,下午3點後再出晒,晚上收進堆起並用麻袋或草蓆覆蓋,使芍根內部潮氣滲出,次日再出晒,如此反覆,直至內外乾透為止。芍藥煮後,如遇雨不能及時出晒可用硫磺薰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