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白菜種植技術

  秋白菜是我國北方地區栽培面積最大、產量最高、品質最好的當家蔬菜之一,是農民秋季增收的重要來源,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土地選擇

  秋白菜的根系,主要分佈在淺土層中,要求土層深厚,保水保肥能力強的土壤,最適宜秋白菜生長。

  二、良種的選擇

  選用適合本土地種植、病蟲害少、品質好、嫩綠、產量高的抗病、高產、耐貯藏的品種。在播種前,進行風選,使種子純度和淨度達到95%以上。

  三、播種

  種好白菜要做好適量播種。白菜易發芽,無論是種深些、淺些,還是土幹些、溼些,關係都不太大。但由於種子太小,單棵白菜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播種時種子的量一定要足,種子多了,苗宜出齊,三四天工夫,小苗就齊刷刷地長出來了。播後要經常進行田間檢查,確保穴穴全株,苗全苗壯。

  四、播期

  品種不同,播期不同,早熟品種的適宜播期為7月下旬,晚熟品種的適宜播期為7月15~20日期間。

  五、田間管理

  1.及早間苗、定苗。共進行3次,當幼苗長成十字形時進行第1次間苗,5片葉時第2次間苗,6-7片葉時定苗。間苗與定苗原則是:去小留大,去歪留正、去雜留純、去劣留優、去弱留強。若發現缺苗,要及時補栽。

  2.科學灌水。在秋白菜的整個生育期灌4次水,每次間苗和定苗後,要澆一次水,可預防病毒病;發棵後要澆一次大水,有利於根系發育;第3次蓮座水,以見幹見溼為主,以防根腐病,有利蹲苗,防止徒長;第4次包心水,在包心前灌1次透水。收穫前7~10天停止灌水。

  3.科學施肥。在大白菜蓮座期,要及時進行追肥,每公頃追尿素225kg;每隔7~10天噴灑一次0.5%濃度的磷酸二氫鉀,共噴2-3次。

  4.科學防治病蟲害。秋白菜要想豐收,治蟲很關鍵。要及時檢查病蟲害情況,重點防治蚜蟲、菜青蟲。可用殺蟲菌Bt乳液8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600倍液噴灑,防治大白菜霜黴病和軟腐病。

  六、適時收穫

  根據市場銷售供應情況進行適時採收。首先,合理安排種植,做到分期排開上市,獲得好的收入。其次,合理調整種植品種,以多樣化滿足市場不同需求。有配送直銷條件或可以做到精品包裝銷售的,可以適量種植特色大白菜。其三,採用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保證大白菜產品優質營養。針對蔬菜生產中影響食品安全的化肥施用超標、農藥殘留問題,秋大白菜要做到合理用肥、合理用藥,以優質求得高效。

  秋白菜高產栽培技術

  1、選擇優種。早熟茬秋白菜應選擇早熟性好、耐熱性強、抗病能力強、豐產性突出的品種,如小雜系列品種,早心白等。

  2、適時播種。早熟秋白菜的生育期一般在50~60天,上市期要趕在種植面積較大的中晚熟秋白菜之前為好。播種過早容易誘發病蟲害,播種期過遲,會導致上市期推遲,失去早熟栽培的意義。

  早熟秋白菜適宜播期為7月下旬~8月上旬,立秋前10天左右為宜,上市期要趕在國慶節之前。

  3、平衡施肥。早熟秋白菜是一種高產型的蔬菜品種,一般畝產4000公斤左右,對肥料的需求量較大。施肥的原則是重視底肥,適當追肥。在播種前,結合翻地施入優質農家肥5000公斤,高氮低磷中鉀型三元複合肥40公斤。前茬最好是未種植過十字花科類蔬菜的地塊,如地塊多年種植蔬菜,要每畝施入生物菌肥2~3公斤,可以改善土壤狀況,增強白菜抵抗病蟲害的能力。

  4、田間管理。早熟秋白菜的生育前中期在高溫高溼多雨季節,白菜的根系較淺,不耐旱也不耐澇,如出現嚴重的乾旱和澇災天氣就會引發病蟲害的大發生,嚴重影響產量。在生產上,可積極改進傳統的種植方法,如採用高埂栽培技術,做到遇旱能保墒,遇澇能排水。早熟秋白菜宜採用點播的方式種植,每穴放種3~4粒,間苗兩次。定苗後嚴格控制水分,蹲苗10天左右,進入蓮座期後重點加強肥水管理,蓮座初期結合澆水追施尿素或氮鉀肥 20公斤,在進入結球盛期追施尿素20公斤。在結球期做到土壤見幹見溼,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提高產量。

  5、防病治蟲。早熟秋白菜的生育期處於高溫高溼條件下,病蟲害發生程度較高,如蚜蟲、煙青蟲、菜青蟲、軟腐病是常見病蟲害。對於蚜蟲可選用吡蟲啉1000倍液噴霧,煙青蟲、菜青蟲等害蟲選用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噴霧。大白菜軟腐病在高溼環境下發生極為普遍,在發病初期可選用農用鏈黴素噴淋防治,嚴重的要連根拔除帶出田外深埋處理,並在病穴周圍撒施生石灰預防病菌傳播。

  6、適時採收。早熟秋白菜的生育期較短,一般在50~60天左右,當葉球長到緊湊瓷實,外葉片黃化,單株重量 2公斤 左右時,就可砍收。砍收時用***或菜刀從白菜根基部砍下,去掉外邊的老葉、病葉和黃葉,在葉球外部保留兩三片葉片,預防機械損傷,以保護葉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