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產種植技術視訊

  玉米是世界上種植量最高的作物之一,那玉米高產種植技術是怎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

  播種

  我國玉米產區自然條件差別很大,要根據本地的霜期長短,土壤質地,土壤地力,種植月份,選擇適宜的品種,飼用玉米和馬齒型雜交種產量高。還要注意良種的繁育,適當安排種子田面積。

  溫度:玉米的播種期受溫度,溼度的影響,種子發芽的最適溫度為25~30℃。拔節期日均18℃以上。從抽穗到開花日均26~27℃。春播玉米在7.6cm上層內穩定在15℃為最佳播種期。華北地區夏播玉米在小麥或豌豆收穫後及時播種。播種深度,依土壤墒情為2.5--10cm,以5一6cm最適宜。

  土壤:玉米在砂壤、壤土、粘土上均可生長。玉米適宜的土壤pH為5~8,以PH6.5~7.0最適。耐鹽鹼能力差,特別是氯離子對玉米為害大。玉米根系發達,適應性也強,它對土壤種類的要求不嚴格,但是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多,它要從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和養分,所以一般我們都要選擇地勢較平坦,土層深厚,質地疏鬆,通透性好,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力較好的地塊,才能獲得較高的產量。

  合理間距:每畝播種量3一4kg,每畝4000一6000株。 飼用玉米的種植方式。單播,從種植到收穫便於機械操作。和大豆、襪食豆、豌豆、毛葉苕子間作,可以提高單位面積的蛋白質產量。

  種子:我們所種植的玉米種子都是雜交種子,通俗的說法就是一年種***不能留種***,主要是利用它的***優勢,來提高玉米的產量、品質以及它的抗病性和抗逆性,選種不要選擇隔年種,主要是發芽低。

  營養:基肥的作用主要是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物理性狀,疏鬆土壤,有利於微生物的活動,及時供應苗期的養份,促進根系發育,為培育壯苗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

  管理

  玉米植株高大,籽粒和莖葉產量高,要求管理精細。施肥、灌水、化學鋤草及防治病蟲害等是玉米高產栽培管理中的關鍵技術措施。要獲得高產優質的玉米,播前每畝施 2000—3000kg優質廄肥作為基肥。播種時施4—5kg/畝硫酸按,15—20kg/畝過磷酸鈣, 2一3kg/畝氯化樹作種肥在拔節、孕穗、抽雄、開花灌漿期追施氮肥。全生育期施氮素10一20kg/畝。N:P:K為1:0.5一0.8:0.8。玉米喜半乾旱氣候,但對水分十分敏感。開花期一株玉米每天耗水約2kg,每畝每天耗水3—4m3 ,全生育期耗水 250—350m3 。不同生育用玉米對水分的需要不同。抽雄前10天至抽雄後10天是玉米一生中需水最多,對水分最敏感的時期,稱為“需水臨界期”。這個時期要進行灌溉。玉米一生中一般要澆水3—4次,依不同地區,具體情況而異。灌水方法,我國目前多為溝灌、畦灌,最近發展利用噴灌、滴灌,後兩種方法,既節約用水,又灌溉均勻。玉米不耐 澇,在地下水位高及南方雨量大的地區,要注意排水或採取壟作、合田的栽培方式防止澇害。

  病蟲害防治

  玉米病蟲害有30多種,經常發生 葉斑病、 絲黑穗病、 黑粉病、 黑條矮縮病、 青枯病、小斑病、大斑病、 圓斑病、 燈蛾、 病毒病、 莖腐病、 鏽病、 炭疽病、黴斑病、矮花葉病、普通 花葉病等病害及 粘蟲、 玉米螟、 螻蛄、 地老虎、 蠐螬等蟲害。應注選用抗病品種、加強栽培管理、合理輪作及藥劑防治等措施及時防治病蟲害青枯病,通過選用抗病品種和加強管理預防之。

  一、玉米大斑病

  症狀:玉米大斑病主要為害玉米葉片,嚴重時也為害葉鞘和苞葉,先從植株下部葉片開始發病,後向上擴充套件。病斑長梭形,灰褐色或黃褐色,長5-10釐米,寬1釐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嚴重時葉片枯焦。天氣潮溼時,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黴層。此外,有一種發生在抗病品種上的病斑,沿葉脈擴充套件,為褐色壞死條紋,一般擴充套件緩慢。夏玉米一般較春玉米發病重。

  發病規律:病原菌在田間殘留病株上越冬***可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兩種形態***,為第二年發病的初侵染源。發病適溫20-28℃。條件適宜時,病菌繁殖迅速,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風力傳播。此病流行程度除與玉米品種感病有關外,主要由環境條件***雨水、溼度***決定。

  防治措施:***1***選用抗病良種;***2***合理密植,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3***發病初期用50%可溼性多菌靈500倍或用50%退菌特800—1000倍,或用80%甲基託布津800—1000倍液,每畝用藥液50~75公斤,隔7~10天噴藥一次,共防治2~3次。

  二、玉米小斑病

  症狀:自苗期到後期都可發生。自下部葉片開始,出現褐色半透明水漬狀小斑,逐漸向上蔓延,以玉米抽穗時最多。病斑擴大後呈黃褐色紡錘形或橢圓形,邊緣常有赤褐色暈紋。後期嚴重時,葉片枯死。在潮溼時病斑上產生黑色絨毛狀物。

  發病規律:病原菌主要以菌絲體在病株殘體上越冬,分生孢子也可越冬,但成活率低。菌絲髮育適溫為28-30℃,孢子萌發適溫為26-32℃。河南省夏玉米地區病害流行的關鍵時期是7-8月份,月平均氣溫25℃以上,降水多,病害易流行。玉米連茬種植,土壤肥力差,播種過遲等易於發病。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 抗病雜交品種有鄭單 2號、商單 4號、丹玉 6號等;自交系有吉 63、遼1311、自330等。

  ***2***實行輪作倒茬制度避免玉米連作,秋後深耕土壤,深埋病殘體,消滅菌源。在玉米播種前及早處理完秸稈。

  ***3***加強栽培管理 早播早管,增施有機肥,穗期追施氮肥,加強中耕、排水等田間管理,以增強植株抗病力。

  ***4***藥劑防治 用50%多菌靈或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90%代森錳鋅800倍液,每畝用 50-75千克,隔 7-10天噴1次,共防2-3次。

  三、玉米圓斑病

  1.症狀:玉米圓斑病為害果穗。苞葉、葉片和葉鞘。為害果穗,造成穗腐,病菌可深達穗軸。病部變黑凹陷,使果穗變形彎曲。子粒變黑、幹批。葉片上病斑散生,初為水浸狀,淡綠色或淡黃色小斑點,以後擴大圓形或卵圓形,有同心輪紋,病斑中部淡褐色,邊緣褐色。苞葉上病斑初為褐色斑點,後擴大為圓形大斑,也具有同心輪紋,表面密生黑色黴層。

  發病規律:由於穗部發病較重,所以帶菌種子的作用更大,有些感病種子不能發芽而在土中腐爛,有時引起幼茵發病或枯死。遺落在田間或秸稈垛上殘留的病株殘體以及果穗子粒上潛存的菌絲體均可安全越冬,成為第二年田間發病的初侵染源。越冬病菌第二年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抱子傳播到玉米植株上,萌發侵入。病斑上產生的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

  3.防治辦法:

  ***1***加強檢疫 應特別注意不從病區調種,並選用抗病品種。我國發病嚴重的主要是吉63自交系。

  ***2***藥劑防治 可在玉米吐絲盛期進行,重點噴灑果穗。每畝用2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100克兌水50-75公斤噴霧,一般連噴2次,間隔7-10天。

  四、玉米紋枯病

  症狀:主要為害玉米葉鞘、果斑為圓形或不規則形,淡褐色,水浸狀,病、健部界線模糊,病斑 連片癒合成較大型雲紋狀斑塊,中部為淡土黃色或枯草白色,邊緣褐色。溼度大時發病部位可見到茂 盛的菌絲體,後結成白色小絨球,逐漸變成褐色的菌核。有時在莖基部數節出現明顯的雲紋狀病斑。病株莖稈鬆軟,組織解體。

  發病規律:以菌核在土中越冬,第二年侵染玉米,先在玉米莖基部葉鞘上發病,逐漸向上和四周發展,一般在玉米拔節期開始發病,抽雄期病情發展快,吐絲灌漿期受害重。玉米連茬種植,發病重;高水肥、密度大,田間溼度大、通風透光不良,發病重。7-8月份降水次數多,降水量大,易誘發病害。

  防治辦法:

  ***1***種植抗病品種 葉片大小適中並向上傾斜生長的品種,田間通風透光好,發病輕。

  ***2***加強栽培管理 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合理排灌,降低田間溼度,提高抗病力。在發病初期,剝除玉米植株下部的部分有病葉鞘,可減輕發病。

  ***3***藥劑防治 在發病初期,每畝用5%井岡黴素100-150毫升,或20%粉劑25克,或農抗120水劑150-200毫升,加水50-60千克莖葉噴霧。

  五、玉米黑粉病

  症狀:黑粉病為區域性侵染病害。在玉米整個生育期都可發生。玉米的氣生根、莖、葉、葉鞘、雌***雄***穗均可受害。病組織腫大成瘤。病瘤表面有白色、淡紅色,以後逐漸變為灰白色至褐色的薄膜,最後外膜破裂,散出黑褐色粉末。通常葉片和葉鞘上的瘤較小,直徑僅l-2釐米或更小,一般不產生黑粉。莖節上和穗上病瘤較大,直徑可達15釐米。一株玉米可產生多個病瘤。雄穗受害部位多長出囊狀或角狀小瘤,雌穗受害部位多在上半部,僅個別小花受侵產生病瘤,其它仍能結實;全穗受害可成為1個大病瘤。

  發病規律:病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和病株殘體上越冬,春季條件適宜時,萌發產生擔孢子,隨氣流傳播,陸續引起苗期和成株期發病。孢子萌發適溫26—30℃。玉米植株密度過大,偏施氮肥,組織傷口處有利於病菌人侵。菌源多、降水多、溼度大,發病較重。

  防治辦法:

  ***1***種植抗病品種 因地制宜地選用當地抗病雜交種。

  ***2***消滅侵染菌源 玉米收穫後,秸稈不要在地頭堆放,作堆肥時需經腐熟,並及時消除田間內的病殘體,以減少越冬菌源。

  ***3***改進栽培措施 實行輪作倒茬,加強田間管理,及時防治玉米螟,以增強植株抗病能力。此外,在病瘤成熟破裂前及時摘除銷燬,減少田間傳播為害。

  六、玉米絲黑穗病

  症狀:玉米絲黑穗病在雌、雄穗抽出後表現症狀。發病早的植株,果穗和雄穗均受害,發病較晚的常果穗受害。病果穗較健穗短,頂端尖,不抽花絲,整個果穗變成病癭,後期苞葉張開,內部黑粉散落後,殘留絲狀的寄主維管束組織,似亂髮狀。雄林早期受害,整個花序變為厚垣孢子團。

  發病規律:玉米絲黑穗病一年侵染1次,無再侵染。以厚垣孢子在土壤、糞肥和種子上越冬。厚垣抱子在土壤中遇到適宜條件萌發產生菌絲,由玉米幼芽入侵,最後進人雄花和果穗,產生大量厚垣孢子。玉米播種後至五葉期,土壤溫度溼度是否適宜,一是影響病菌入侵的主要因素。

  防治辦法:

  ***1***選用品種 選用抗病自交系,種植抗病雜交種。

  ***2***拔除病株 發現病株,及早拔除,要做到早拔、徹底拔,並帶出田外深埋。

  ***3***農業措施 重病區實行3年以上輪作,施用淨肥,秸稈肥要充分堆漚發酵。深翻土壤,加強水肥管理,增強玉米的抗病性。

  ***4***藥劑拌種 選用15%粉鏽寧或羥鏽寧可溼性粉劑,或50%甲基託布津粉劑,按種子重量的0.3%-0.5%拌種。

  七、玉米莖腐病

  症狀:為全株表現症狀的病害,玉米乳熟至臘熟期為顯症高峰期。一般由下部葉片向上逐漸擴充套件,呈現青枯狀。有的病株在雨後出現急性症狀,全株急驟青枯。病株莖基部變軟,內部空鬆,遇風易倒折。剖莖檢查,髓部空鬆,根、莖基部可見到紅色病症。

  發病規律:玉米莖腐病田間以病株殘體、病田土壤和種子帶茵為初侵染源。越冬病菌在玉米播種後至抽雄吐絲期陸續由根系侵人,在植株體內蔓延擴充套件。玉米灌漿至成熟期的氣候條件,特別是雨量與發病關係密切。高溫、高溼有利於發病。

  防治辦法:

  ***1***加強栽培管理 選用抗病自交系,合理施肥、合理密植等,以增強玉米的抗病性。

  ***2***實行輪作 深翻土地,清除病株殘體,秸稈充分發酵後再施用等,以減少土壤茵源。

  八、玉米幹腐病

  症狀:玉米生長期均可被害,以生長後期被害較重。為害莖稈和果穗。莖玉米種植技術稈基部和果穗處的莖稈生褐色、黑褐色、紫紅色大病斑,嚴重時莖稈從病部折斷。病果穗穗軸變鬆,易折斷,病穗下部子粒變褐色無光澤,粒間常有白色菌絲體,病穗與苞葉粘連,不易剝開。

  發病規律:玉米幹腐病以菌絲及分生抱子器在病株殘體和種子上越冬,玉米生長季節產生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高溫多雨有利於病原菌的浸染和發病。種子帶菌是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播種後降水多、土壤溼度大,溫度低,幼苗長勢弱,容易發病。

  防治辦法:

  ***1***農業措施 選育選用抗病品種。實行2-3年輪作,秋季深翻士壤,清除田間病殘組織,減少侵染來源。加強栽培管理,適時播種,增施有機肥等,培育壯苗,提高抗病力。

  ***2***藥劑防治 播種前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浸種24小時。浸種後用清水沖洗即可播種。抽穗期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或5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 1000倍液噴霧。重點噴果穗及下部莖葉,隔7天再噴1次。

  玉米種植技術

  ***一***選用優良品種

  近年推廣的高產飼用品種有:南校968、南校18、迪卡007,甜玉米有玉美頭802、華珍,糯玉米有玉美頭601等。

  ***二***整地播種

  1、播期。春播一般在2月底~3月上旬,秋播7月底~8月上旬。

  2、選地。玉米需水較多,怕旱怕澇,宜選擇排灌方便、肥力好的沙壤土種植。

  3、整地施基肥。我市雨水較多, 一般開畦種植, 畦寬包溝1.3m。起畦後施基肥,畝施腐熟的農家肥1500~2000kg,普鈣30kg,複合肥40kg,拌勻後開18cm深的施肥溝施下,或穴施,施後覆土。

  4、播種。播種量1~1.5kg/畝,一般採用直播,每穴播2~3粒種子。雙行種植,株行距30×***55-65***cm,或採用寬窄行,大行距80cm,小行距40cm,株距21~33cm。畝植3500~4000株。播後保溼促全苗。

  ***三***田間管理

  1、除草。播後1~2天內用乙草胺或48%拉索乳油200ml兌水40kg噴霧防苗期雜草。

  2、補苗定苗。3葉期對缺株穴要補苗。在傍晚和陰天進行,苗要帶土,栽後淋足定根水。5葉期定苗,每穴留1株。

  3、追肥。具體施肥量據地力水平和植株生長情況而定,以保持生長茁壯,葉色正常或偏深為宜。定苗時施攻杆肥,畝施尿素10kg,結合淺中耕小培土。7~8葉時結合培土重施攻穗肥,畝施尿素20kg、鉀肥15kg。抽雄前再施攻苞肥,每畝施尿素15kg、氯化鉀10kg。

  4、管水。拔節期前控水防澇,誘導根系深扎。孕穗、抽穗、開花、灌漿期需水多,要保持充足的水分。

  5、培土防倒伏。拔節後玉米大喇叭口期結合重施肥進行培土,以保肥、抗倒伏和促進根系與植株生長,同時可蓋住部分雜草。

  ***四***病蟲害防治

  播種期及收穫前要注意防鼠。播種出苗期間注意防螻蛄、粘蟲。一般可用1200~1500倍液敵百蟲澆灌土壤。生長期注意防治玉米螟、粘蟲、蚜蟲等害蟲。大喇叭口期防治螟蟲和蚜蟲,可用40%增效速滅殺丁2000倍液噴心葉; 5~7天1次,連噴2~3次。粘蟲可用溴氰菊醋1000~1500倍液噴霧。蚜蟲用2.5%撲蝨蚜兌水800倍噴霧。紋枯病可在發病始期用井岡黴素噴霧;大、小斑病可用多菌靈可溼性粉劑噴霧。病害發生較重的田塊,每隔5~7天噴藥1次,連噴2~3次,並交替使用不同農藥。

  經過年餘的努力,壞壞農場總算找出雙發水果玉米的最佳栽培模式,在此提供給有興趣的好朋友參考。

  一、土壤與肥料

  1.土壤的PH值對水果玉米的影響不大,但是地力***有機炭***的強弱就非常重要了,如果在土壤貧瘠的地方種植,需要補充大量的有機肥,建議可以用香菇廢土或是廄肥每公頃2公噸,攪拌入土,然後先種植一次向日葵或是其他綠肥作物,開始使用壞壞牌液肥一號灌注,200倍,每10日一次,共3次,綠肥期間不論病蟲害、雜草都不要管他。

  2.耕黎後以液肥500倍淹田一次,等到乾掉後再行育苗***後詳***、耕黎、作畦。

  3.定植後5日以上開始使用高氮形液肥,以500倍灌注的方式,隨著每日的給水一起灌,若是沒有滲水管,可以用200倍和水一起淹,但是效果比不上滲水管,會有明顯的差異。

  4.視葉面顏色以及狀況以葉面噴灑***300倍***的方式追加壞壞一號液肥,或是使用化學肥料***26-13-13,200倍***。

  5.定植後1周使用抗菌B500倍一次,每分地約50公升的溶液***約100C.C.的酵素***,可用灌注或葉面噴灑,部可提高濃度。

  6.定植後30日會開花,此時須補充壞壞牌二號液肥,土壤灌注200倍,7日一次共2次,長出幼果之後須補充化肥***0-30-40***800倍,葉面噴灑10日一次,共2次。

  7.定植後55日,採收玉米筍後噴灑鈣肥800倍一次,可收催甜、著色之效。

  8.定植後65日開始採收,期間10日超過十日則品質下降,糖度、脆度都會下降。

  二、病害防治

  使用抗菌B***脯胺酸***一次就已經足夠,雙發玉米容易得鏽病,使用脯胺酸之後一樣會得到病害,但是植朱一樣很強壯,根本不會影響到收成,其餘所有抗菌藥劑在有空、有錢沒地方花、不怕身體不適的狀況下可稀釋10000倍後噴灑,基本上跟念反清復明的效果是一樣的。

  三、蟲害防治

  祕密不能講,基本上可以透露的是用物理性的防治方式,需要網室防止草蛉跑路以及防風,殺蟲劑的使用與殺菌劑相同,請參閱。會有鼠害以及鳥害,但是有限,建議不要管他。

  四、育苗

  雙發玉米的發芽率可達97%以上,快速整齊,接種菌根菌***每株5G,混合菌***,每日以噴灌系統給水2次,每次5分鐘,三天之內發芽,最好於7日之內移植完成,否則會影響其根系發育,超過10日則發育不良,超過15日請重新育苗。

  五、定植

  行距150公分,株距24公分採雙行交叉定植,注意葉面生展方向,行距不足會影響後續管理工作若使用滲水管,可抓行距30公分,株距30公分密集種植,每5行留通道150公分。

  六、中耕培土

  雙發水果玉米抗倒伏性超強,網室內搭配滲水管不需要培土,若於網室外定植後2周須培土,可用中耕機培土。

  七、雜草管理

  不須鋤草,菌根苗長的會比雜草快,只有在開花期要注意雜草會不會影響到授粉,若密集種植雜草會長不起來,嘿嘿嘿,雜草多可以涵養水分,降低病害發生率***單指玉米***,也可以讓菌根菌的菌絲連線到豆科雜草的根部,藉固氮菌***壞壞牌一號液肥裡面有***吸取更多的氮素,建議可以用豆科的作物當雜草使用,如大豆、花生等。

  八、水分管理

  雙發玉米每株每天需要約150c.c.的水***視土壤而定***,可用滲水管搭配自動系統給水,若無,須保持土壤溼潤,但是淹水不能超過24小時,一超過根系會受損,受損之後就不會回覆,若使用菌根苗搭配脯胺酸作物對逆境的抵抗力會大增,不怕淹水,採收前5日***定植後55~60日***須灌水,維持高品質,菌根苗的甜度會上升,不灌水容易過甜,消費者的接受度有可能下降。

  九、授粉-網室外不須處理,雙發水果玉米花粉超多,隨便搖一搖就很夠了,網室內可用電扇去吹,工作休息時加減吹一吹就可以讓受粉率提到很高,但是也因為花粉很多,容易掉在葉片上,變成黃斑,不會影響收成,不須處理。

  十、注意事項:絕對不可與其他品種的玉米混植,容易引起變異,雙發玉米為F1雜交種,非基改作物,與其他品種混植很容易被汙染到,降低品質,失去香脆甜的特色。


還:

1.春玉米種植技術視訊

2.特超高產玉米種植技術

3.小麥高產種植技術視訊

4.玉米草種植技術視訊

5.玉米高產種植小技巧

6.玉米高產種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