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藝術賞析型別的論文

  電影,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已經存在了上百年,他從誕生之日起發展到今天,一直都在被世界上的人類所關注。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電影《呼嘯山莊》中的藝術的創新

  [摘要]《呼嘯山莊》是英國姐妹女作家中的艾米麗・勃朗特的作品,小說描寫了被山莊老主人收養的吉卜賽棄兒希斯克利夫因為受辱及戀愛不成,悲憤出走,三年後致富回來對當初迫害他的人進行報復的故事。這部小說被先後11次拍成電影搬上銀幕,最早版本的電影甚至能追溯到1939年。《呼嘯山莊》電影雖然被數次拍攝和改編,但惟一不變的是對《呼嘯山莊》藝術創新的傳承。本文主要從《呼嘯山莊》的電影賞析入手,對《呼嘯山莊》中的藝術創新進行分析。

  [關鍵詞]電影;《呼嘯山莊》;藝術創新;分析

  在19世紀的英國文壇上,勃朗特姐妹佔據著獨特的地位,據相關資料統計來看,除了莎士比亞與狄更斯,在英國所有的作家中,世界範圍內最為人所知和喜愛的就是勃朗特姐妹。最近幾十年以來,勃朗特姐妹的作品被多次搬進戲劇和電影中。尤其是艾米麗・勃朗特的《呼嘯山莊》幾十年來竟然被先後11次搬上電影螢幕,很多評論家都認為艾米麗・勃朗特是最具創作型的作家,《呼嘯山莊》的所有版本電影中對其藝術創新性都有鮮明的表現。而要想分析《呼嘯山莊》的藝術創新,我們首先應該對《呼嘯山莊》的電影內容及主題有一定的瞭解。

  《呼嘯山莊》電影內容及主題分析

  《呼嘯山莊》是艾米麗・勃朗特最成功的作品,是關於愛和復仇的故事。《呼嘯山莊》雖然只是小說,但從中我們卻能看出作者艾米麗的獨立、豁達、純真以及剛毅和熱情。《呼嘯山莊》是艾米麗的第二部也是最後一部作品,但卻深受人們喜愛。《呼嘯山莊》先後被拍攝改編了11次,最早的電影版本是在1939年,導演為多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威廉・惠勒,主演人員是梅爾・奧勃朗、勞倫斯・奧利弗、大衛・尼文等,影片色調較灰暗,充滿哥特和悽婉哀傷的氣息,在電影事業發展的初期就很好證明了電影藝術的表演能力,這部影片也成為20世紀偉大的銀幕經典作品之一,並榮獲第12屆奧斯卡最佳攝影***黑白片***獎。1954年,墨西哥重新翻拍了這部電影,雖然不如1939年那版受人矚目,但仍然贏得了很多人的喜歡。之後的1970年、1985年、1992年、1998年以及2003年、2004年和2009年、2011年《呼嘯山莊》幾乎每隔幾年就會被翻拍一次,2013年,電視劇《呼嘯山莊》的拍攝也被提上了日程。《呼嘯山莊》電影是根據小說拍攝,十幾次的拍攝中除了細節方面的不同,所有的電影都遵循艾米麗《呼嘯山莊》的主線進行。

  《呼嘯山莊》影片的開頭是站在女管家埃倫・迪安的角度上敘述和演進的。鄉紳恩蕭先生帶回一個身份不明的孩子進呼嘯山莊,並對其極其寵愛,取名為希斯克利夫。希斯克利夫的受寵使得恩蕭先生的親生兒子亨德雷十分嫉妒。亨德雷為了報復心中的嫉恨,在恩蕭死後立即將希斯克利夫從山莊主人的一分子貶成了奴僕,並不斷地侮辱和迫害希斯克利夫。希斯克利夫對此雖懷恨又忍耐,他的忍耐主要是為了青梅竹馬的戀人、恩蕭先生的女兒凱瑟琳,直到凱瑟琳要嫁給畫眉田莊的埃德加。希斯克利夫在悲痛中離開呼嘯山莊,三年後希斯克利夫帶著富有的光環回到故鄉。三年的時間希斯克利夫靠自己的努力獲得了財富,這個時候的凱瑟琳已經結婚,但過得並不怎麼幸福。

  希斯克利夫想起經年的種種,開始了瘋狂的報復計劃。他通過賭博設計奪走了亨德雷的所有家產,亨德雷本人醉酒死去,他的兒子哈里頓成為山莊的奴僕。希斯克利夫接著故意迎娶了埃德加的妹妹伊薩貝拉,並折磨和迫害她。凱瑟琳在生產中痛苦地死去,並在臨終前向希斯克利夫吐露多年愛意。但希斯克利夫仍不滿足,十年後又設計將埃德加的女兒嫁給自己即將死去的兒子小林頓。不久後埃德加和小林頓都死了,希斯克利夫又獲得了埃德加的財產。所有的復仇都得逞了,但希斯克利夫卻無法從對凱瑟琳的思念和戀情中走出來,最終苦戀而死。呼嘯山莊和畫眉山莊的產業最終由小凱瑟琳與哈里頓繼承,兩人相愛,並將家安置在了畫眉山莊。《呼嘯山莊》電影中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在強烈的反壓迫和求自由的精神中,又始終貫穿著離奇和緊張的藝術氛圍,愛得大氣磅礴也恨得驚心動魄。

  電影《呼嘯山莊》的藝術創新

  眾多的電影版本雖然有些細節上的改變,但整體來說仍然沿著小說的脈絡進行,在電影中對艾米麗的藝術創新都有比較好的體現。

  ***一***將哥特形式與激情內容很好地結合起來

  維多利亞的時代,整個文學作品都籠罩在哥特色彩中,《呼嘯山莊》也不例外,人物環境設定險惡極端,對人性與道德之間的衝突都有深入的表現和探索,電影作為一種能夠將小說情景植入現實生活的手段之一,更是將《呼嘯山莊》中的野性與文明、想象和現實的強烈反差直白地呈現在觀眾的眼前,通過視覺和聽覺等感官給人營造一種神祕恐怖的色彩。英國哥特小說由來已久,其主要特徵是“恐怖”“怪誕”和“超自然”,在18世紀後半期到19世紀20年代最為流行,它致力於對人內心世界的表現,對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和想象以及人自身的直覺等非理性因素較為強調。環境多為非常態的,主題則多為復仇等,人物多為暴君式的惡劣英雄。這種哥特小說由於其帶給人的生理刺激和震撼,作品經常被搬上銀幕,藝術手法也多被電影拍攝所借鑑。

  《呼嘯山莊》作為哥特主義高潮時期的產物,自然也帶有哥特主義特有的恐怖、神祕和超自然,但與同時期的作品相比,《呼嘯山莊》在藝術手段上有明顯的創新,這些在電影中我們能很直白感受到。《呼嘯山莊》雖然對哥特主義恐怖、神祕的氛圍有一定突破,更在意對自然力量加以運用去對氣氛進行烘托,對主人公人生中的悲痛、失落及殘酷進行表現。《呼嘯山莊》在主體上也繼承了哥特主義的復仇、陰謀等,但這種主題又被進一步深化了,《呼嘯山莊》雖然刻畫了希斯克利夫的整個復仇經過,但同時我們能看到電影中希斯克利夫與凱瑟琳之間的激情。希斯克利夫對凱瑟琳的激情,使其不惜超越道德規範。此外,《呼嘯山莊》對主人公的心理都有深度的開拓,使其具有一定的浪漫主義色彩。概括來說,《呼嘯山莊》的藝術創新就表現在其將哥特形式與激情內容有很好的融合。

  ***二***運用了大量的象徵手法

  象徵,自古以來就是藝術主要表現手法中的一種,但很少有作品會對象徵手法大規模的自覺運用。而《呼嘯山莊》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它在表現方式上對象徵手法有大量的應用。而且《呼嘯山莊》中各個象徵手法的應用都是與影片本身所表達的思想內容相關的,《呼嘯山莊》將自然環境的神祕、荒涼和廣袤與人物內心世界的複雜、矛盾和痛苦很好地結合了起來,具有深刻的哲理思想。《呼嘯山莊》中最大的魅力所在就是撼動觀眾心魄的各種繽紛意象。以“呼嘯山莊”和“畫眉山莊”來說,這兩個山莊實質上是對兩個完全不同世界的象徵,也是兩種完全相反的力量的象徵。“呼嘯山莊”中的“呼嘯”兩個字已經很好地向我們傳遞了一種不平靜的資訊,是暴風雨的象徵,而“畫眉山莊”則給人一種靜謐的感覺,象徵著人間俗世之愛。希斯克利夫與凱瑟琳就居住在呼嘯山莊中,呼嘯山莊對他們倆來說是暴露於大自然中激情的居所,在這個環境中他們倆都經歷了很多風吹雨淋,呼嘯山莊也象徵著希斯克利夫與凱瑟琳之間超脫世俗的愛情的精神家園。

  呼嘯山莊的主人希斯克利夫與畫眉山莊的主人埃德加先生也是對立的自然力的象徵,希斯克利夫體現著懸崖荊棘、嚴冬寒風的野性,是人類原始天性的象徵,埃德加文雅、友善而又體面,代表著文明社會,同時也是社會世俗性的象徵。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希斯克利夫與埃德加又是兩種人性衝突的象徵。希斯克利夫是人性深處非社會化因素的象徵,埃德加是社會文明和規範的象徵。除此之外,《呼嘯山莊》中象徵手法的運用還有很多,比如荒原,《呼嘯山莊》中的荒原,象徵著希斯克利夫和凱瑟琳激情與野性的棲息地,所以在電影結尾希斯克利夫在凱瑟琳靈魂的召喚下在荒原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三***在敘述上採用了時空倒錯的多角度敘述模式

  《呼嘯山莊》雖然主線明顯,但故事框架畢竟比較龐大,人物也眾多,所以希斯克利夫與凱瑟琳之間愛情的不斷穿插很容易讓故事的敘述顯得支離破碎。但從電影中我們能夠很明顯地看出,《呼嘯山莊》的故事敘述很整齊,完全不會給人旁逸斜出的凌亂和支離感。這些主要得益於《呼嘯山莊》在敘事上創新性地使用了“時空倒錯”的多角度敘事方法,這也是《呼嘯山莊》與眾不同的風格魅力所在。

  《呼嘯山莊》電影在短短的一兩個小時中敘述了兩個家族三十多年的故事,所以常用的平鋪直敘與直線敘述模式是無法適用於《呼嘯山莊》的,多角度的“時空倒錯”敘述模式則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呼嘯山莊》從1801年的冬天開始,整個故事向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是對過去一一進行的倒敘,一個是對未來進行的一一順序。從希斯克利夫被帶到呼嘯山莊,到1802年小凱瑟琳與哈里頓相愛,兩個故事主線在時空的交錯中平行進行,並在1802年得到完美的銜接,到電影的結局,高潮和懸念才一一揭開。《呼嘯山莊》這種時空倒錯的多角度敘述模式使電影更加具有故事性,一波三折充滿懸念,這也是《呼嘯山莊》被多次拍成電影的原因之一。《呼嘯山莊》很好地從多個層次和角度對人物的性格特徵進行了展示,對作品的主題揭示更加具有深刻性。《呼嘯山莊》影片的開頭就是倒敘,整個故事進展都是對約克郡荒原上呼嘯山莊與畫眉山莊兩個家族兩代人之間愛恨糾葛的追述。突破了傳統的單一視角的敘述模式,而是多種敘事視角先後轉化,使《呼嘯山莊》在情節上更加峰迴路轉、撲朔迷離,也更加豐滿。

  《呼嘯山莊》的不斷被演繹,離不開其中藝術的創新。正是《呼嘯山莊》中哥特形式與激情內容的完美結合,以及對大量象徵手法和時空倒錯的多角度敘述模式的創新應用,使《呼嘯山莊》獨樹一幟地深受各個年代人們的喜愛。

  [參考文獻]

  [1] 葉利榮.追尋自我的歷程――《呼嘯山莊》主題探析[J].伊犁教育學院學報,2008,6***12***.

  [2] 繆春旗.《呼嘯山莊》的人性復歸主題[J].鹽城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8***24***.

  [3] 範曉航.荒原上一個超凡脫俗的靈魂――艾米莉・勃朗特的哥特風格與性格探析[J].甘肅社會科學,2011,8***16***.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