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德州扒雞的故事

  導讀:西關賈家的扒雞好吃、不膩且不愁銷路,得益於:誠信經營、價格適中,阿訇宰雞、不用死雞,配料齊全、定量生產,低調做人、不欺行霸市的優良傳統。周圍的扒雞作坊一併效仿,為今日名震州城的“德盛齋”扒雞店奠定了基礎;為德州扒雞聲震華夏、成為 “中華第一雞”做出了貢獻。

  德州西關即現在的橋口街,古時候這裡是運河碼頭,系德州客貨運輸的集散地。這裡人流如水,貨物堆積如山,河裡百舸爭流,岸上熱鬧非凡。所以,小商小販們也就集聚在這裡。

  在德州的小商小販中,當然離不開扒雞這個行當,僅西關個碼頭周圍就有七八家扒雞鋪。他們都是自做自銷,不知是為了安全還是為了聲譽,這些小商人都有個定量的習慣,何為定量哪,就是所做扒雞的數量和配料基本一致,他們寧願少做、少盈利,也不降低質量標準。正是這個良好習慣,使德州的扒雞名震天下,可他們卻富不起來。

  話說,西關有一家娘倆開的小扒雞鋪,每天就做十幾只雞。娘倆餓不著、也撐不著。兒子賈福身強力壯、且特別孝順,他總是累活他搶著幹、好吃的留給娘。為了讓娘少乾點活,他每天都是早起晚睡,儘快處理完外面的事後,趕快回家來忙活。

  這樣,孃兒倆過的還算舒服。可美中不足的是,賈福還沒說上媳婦。雖然,賈福百般細緻的照顧老孃,可隨著年齡的增長,體質越來越差,最後,還是病的臥床不起了。生意和照顧母親的兩副擔子,就全部落到了賈福一人身上。

  可這個孝子情願生意不做,也不讓母親受一點委屈。這樣他家的生意肯定要受到影響。請先生***郎中***看病、抓藥、照顧老孃起居,加之生意的蕭條,把一個三十幾歲的漢子,折磨的只剩下骨頭架子了。

  話說,這一天他賣完了扒雞後,隨即請來了先生給母親看病,等看完病、開完藥方,等送走了先生,他再給母親吃飯、洗腳等,等伺候母親睡下後,時間就很晚了。他為了明早不誤母親喝藥,並再多做幾隻雞。就不顧已是深更半夜的時分,要去“頤壽藥鋪”給母親抓藥。去“頤壽藥鋪”要路過“九達天衢”牌坊,去時一路無事。

  天色己晚,人家藥鋪早就上了門,他給人家說了好多好話,花費了好長的時間才把藥抓回來。當他再次路過牌坊時,東北角那塊趴石蛤蟆的石座上飛起一隻雞,落到了他的肩上,無論他怎麼趕,那隻雞就是不離開他的肩膀,這是為何那!

  原來,有一南方蠻子,前幾天在恩縣以南的“金雞店”,偷了那裡的一隻金雞後,快速趕到德州。打算於今天夜裡,再偷了“九達天衢”牌坊下的金蛤蟆後,立即遠走高飛、逃之夭夭。所以,今夜他將金雞揣到懷裡,悄悄的藏到牌坊下,準備偷金蛤蟆。

  那知,他的這些卑鄙的伎倆,叫路過的張果老看見了。

  在他偷金雞時,張果老想,道家應“得讓人且讓人”,如果他只偷了金雞,離開德州也就算了,如果再幹壞事再懲罰他也不遲。所以,就悄悄的將金雞給他換成了一塊石頭。那知,這個貪慾心無底線的盜寶賊,又要來偷“九達天衢”牌坊下的金蛤蟆了,張果老見此就不再饒他了。

  當這個南方蠻子,按照他精心設計的盜寶計劃,快要捉到金蛤蟆時,南方蠻子懷裡的金雞活了,在他的懷裡抓他、啄他、他一慌張腳下一滑,就同石蛤蟆一起滾到了河裡。蛤蟆掉進河裡就遊走了,給橋口街附近,留下了蛤蟆多的景觀。可這個南方蠻子,他卻被河水衝到了回龍壩的漩渦裡淹死了。

  再說那隻雞,當南方蠻子快要滾到河裡時,就從他的懷裡飛了出來,站在石蛤蟆趴的石臺上不動了。當賈福給他母親抓了藥路過牌坊時,這隻雞就飛到了他的肩上,說什麼也不動了。

  賈福在牌坊下,費了好大的勁,也沒趕走這隻雞。最後賈福想,反正雞的主人家離這裡不遠,到明天我提著它,到這裡找它的主人。這隻雞就站在他肩上隨其回了家。

  說也怪,到家後這隻雞就從他的肩上飛了下來,落在院子裡不動了。賈福將藥包放在小桌子上,就去點爐子準備給母親煎藥。那知他一回身,這隻雞就飛上小桌子,將藥包抓破,就吃了起來。而且,它還挑食,專找那些有營養的草藥吃,什麼紅花、砂仁、豆蔻、丁香、白芷、陳皮等,一會的功夫三副藥裡的主藥就都給吃光了。

  這時賈福搬著爐子回到院子裡,一看藥被這隻雞給吃了,當時就大聲斷喝:“我怎麼得罪你啦,你這麼糟踐俺,我非砸死你不可”。可這隻雞雄赳赳的站在那裡,不理他、也不跑,他就更生氣了。氣的他拿起宰雞的刀將其給宰了。

  藥沒法煎了,他只好先去做扒雞了,這隻雞也就成了他的原料。洗雞、裝鍋生火,按部就班的完成了熟悉的工作程式後。然後悶上火,這時快要天明瞭,累了一夜的他就靠在爐火旁睡著了。

  這時,一面目慈祥的白鬍子老頭向他走來,賈福忙站起來迎上去問好。老者笑著對他說:“我知你是個孝子,已治好了你孃的病,今後你要好好孝順你娘。為此,我送給你一隻雞,保你今後生意興隆;再娶個媳婦好好過日吧。”

  賈福聽後深施一禮並說:“謝謝老先生”。當他抬起頭來時,老者不見了,正在疑惑之時,就聽娘說:“福兒,是不是雞熟了?今天怎麼這麼香!”

  一句話吵醒了賈福,他揉了揉眼站起來,一看老孃從屋裡走了出來,喜的他一蹦老高,立即走到老孃面前問長問短,知母親的病確實好了後,就將剛才所做的夢,如實的講給了母親聽。

  老孃聽後對兒子說,這是神仙來給咱家送福了,娘倆立即跪倒在地,對著蒼天叩拜,並表示謝意。賈福一再表示要:“孝順老孃、善待眾鄉親,以善為本、誠信做生意”。

  這時,就聽有人叩門說要買雞,賈福開門見是一過路的商人,商人說他是出來買早點的,在此路過聞見院裡香飄四溢,才叩門進來買雞的。賈福說:“先生略等、我立即給你去取。”說著走到煮雞的鍋旁掀開了鍋蓋。這一掀鍋蓋不要緊,香氣撲面而來,頓時飄出了小院,溢滿了四鄰八舍和街道。

  過路的商人買了兩隻雞,準備拿回住處在吃。可扒雞的香味饞的他忘了文明,就邊走邊吃了起來。他這麼一吃卻引來不少路人的過問,你在哪裡買的?商人回頭一指,繼續吃他的雞。不一會賈家的院裡就擠滿了人。賈福所做的十幾只雞,眨眼就買完了。他只好對大夥道歉,說明我本小利薄,無力做那麼多,敬請各位明天再來買。

  第二天,賈福試著做了二十隻,仍被搶購一空。天天如此,不僅不用再到碼頭上去叫賣了,還出現了頭一天預訂的事。無奈賈福添置了大鍋,每天做五十餘隻了,可仍是供不應求。賈家的扒雞銷路大開,名聲大振。

  有一吃客聽說後,遠道而來特意前來品嚐,他吃完扒雞後詩興大發,在其牆上留詩一首:“輕輕一抖骨肉分,齒脣留香不膩嘴。何以垂涎三尺短,西關扒雞美食魁。”

  為此,他家的日子越來越富裕了,賈福也說上了名震州城的好孝順媳婦。他們每到年節都要出舍,賙濟貧困鄉親。所以,他們不僅過上了好日子,而且,在鄉親和客戶中間口碑極好,生意一直紅火興旺。

  實際,西關賈家的扒雞好吃、不膩且不愁銷路,得益於:誠信經營、價格適中,阿訇宰雞、不用死雞,配料齊全、定量生產,低調做人、不欺行霸市的優良傳統。周圍的扒雞作坊一併效仿,為今日名震州城的“德盛齋”扒雞店奠定了基礎;為德州扒雞聲震華夏、成為 “中華第一雞”做出了貢獻。

  正是:百善孝為先,損公最下賤。過精隨之光,“精光”警示言。

  為人多行善,福貴來身邊。有舍才有得,“捨得”為經典。

  注:

  1、該故事源於民間的傳說,為避免誤解,整理時,已將原故事中的姓氏人名做了更改,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整理者將不負任何責任。

  2、糟踐:德州土語,即作弄、侮辱的意思。

  3、上了門:德州土語,即關了門、下了班。說關門不吉利,來源於板打門。

  4、張果老:原名張果,唐代一位精通服氣,修煉內丹的道士,中唐以後,逐漸被神話,後來成為民間神話中的八仙之一,因為八仙中他年齡最大故被稱為張果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