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自己練習太極拳

  太極拳是一種非常好的養生運動,太極拳深受大家的喜歡,自學太極拳教程也可以達到養生的目的,下面,我們就和大家一起先來簡單的瞭解一下自學太極拳的要點有哪些,如何開始自學太極拳呢?來了解一下吧!

  先學比較簡易的套路

  例如《簡化太極拳》***二十四式***,或拙編《原地十三式太極拳》。這十三式比較簡單易學,練習時,一般不受天氣和場地的限制。

  雖簡單,但由於是從傳統太極拳中精選出來,合理組合編成的,太極拳本色未動,既有明顯的傳統太極拳共性,也有明顯的組編後的特色。

  要重視其理論的學習和其內功的鍛鍊

  大家在自學太極拳的時候一定要重視我們的理論,另外內功的修煉也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學好太極拳這兩點是重點哦。

  初學時,為了減少入門的難度,可以不顧內功,按照動作說明文字與影象,依樣畫葫蘆地學,只求形似,不求神似,等到外形動作大致像樣了,就要逐漸領會和掌握其內功。

  例如,精神內斂,儘量放鬆心情,安靜的指揮行動,均勻緩慢的腹式呼吸,身體肌筋骨儘量放鬆,逐漸進入內外統一的練習。

  太極拳是內功拳,古典拳論中指出:“太極拳不在樣式而在氣勢,不在外,而在內”。其內外關係是:“意氣君來骨肉臣”。外之所形,無非內之所發,內功練好了,外形動作就會隨之神似。

  太極拳之所以可以達到很好的養生功效,是與其紮實的呼吸方式分不開的,大家在進行太極拳學習的過程中也需要注意這方面哦。

  太極拳之能防治疾病和強身健腦,起主要作用的也是來自其內功。如果只模仿其外形動作,不重視其內功調練,甚至一面手腳畫弧,一面相互談笑,這樣,不僅動作練不好,更獲不到太極拳應有的多種效益,只能起到太極式的徒手體操的作用。

  有的人練了多年太極拳,但收效平平,可能就是這個原因。書法水準高低不同的人,寫同樣一個字,雖然字的結構和筆畫一樣,但看後有不同的感受:高者有神采,有骨力,使人獲得美的享受;低者無生氣,無活力,使人不願看。

  各動作的方位要搞清楚

  教材中各影象,其正面是假設為南方,據此,其後就是北,其左就是東,其右就是西了。

  定勢如果不是對正方向,所偏向的角度,平面圖上看不準,應從其說明文字上搞清楚,學者面向書本,其方向與書上影象的方向相反,解決的辦法,可以面向書本,而動作則反其向而行。

  或依照書上也假設自己正面為南方,按照前南、後北、左東、右西的方位記在心上,或標明在練習地點的四方,使自己假設的方位和圖上假設的一致。

  也可對搞不準方向的某一動作,做時背向書本轉過頭來檢視對否。動作中手臂常向內或向外旋轉,手臂內旋是大姆指向手心方向旋轉。手和腳的動作路線,書上有線條標明,應依照其進退。

  套路的起勢和收勢,都是在同一方位上,每趟練完,從這裡也可大致看得出練得怎樣,毛病在那裡。

  太極拳鬆勁的練習要領

  拳裡出鬆功

  既然太極功夫是拳裡出來的,每一位練家應當重視拳架修煉,按太極拳理,陰陽學說規範,不得貪多求快,絕不允掄著兩隻胳膊臂瞎練。

  首先作好無極式,腳、踝、膝、胯、腰、肩、肘、腕、手等肢體的九大關節要節節鬆開,且節節貫串。肢體上的幾個重要部位,在練拳時也要放鬆。

  諸如溜臀,裹襠收胸,圓背,弛項,收左右腹股溝,吸收胸窩,頂上要虛靈。總結起來,稱謂“九鬆十要一虛靈”為鬆柔之本。

  這種放鬆虛靈狀態貫串盤拳始終,而手不著力,猶為食指輕輕扶著套路路線,體味太極拳獨有的弧形路線,長此以往,鬆柔功夫定能上身,拙力自然退去堅持下去其妙無窮。

  三不動

  練拳最忌三動,即意動,主動,亂動。拳理規拳理規範三不動,即不要有動意,不要主動,不要亂動。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