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工人先進事蹟材料

  職業無分貴賤,只要肯付出,肯努力工作的人,得到的榮譽都是有價值的。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金牌工人先進事蹟,希望對大家有用~

  金牌工人先進事蹟1

  全國人大、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全國總工會執委會委員、19所職高和職業院校的客座老師……都是“金牌工人”許振超的工作,但在他眼裡,這些都是“兼職”。

  “樹我當典型不是樹我個人,是樹當代港口工人的形象,樹當代產業工人的形象。大家把我樹為典型,我就是一個‘旗手’,但我舉旗不能自顧自往前走,不管後面有沒有人跟;我還是要根在港口,魂在碼頭。”前灣集裝箱碼頭有限責任公司工程技術部固機隊經理許振超說,“每次外出回來到碼頭看看工友還有和我相依為命20年的門機和橋吊很幸福,出差在外時真有些想這些‘老傢伙’。”

  自2004年被樹為新時期產業工人典型,各種學習許振超先進事蹟的報告會和座談會在全國各地紛紛舉行,許振超的名字更是傳遍了大江南北。但7年時間過去了,許振超依然那樣樸實無華,勤奮好學、持續創新仍是他最大的人生追求。

  記者22日上午到許振超工作的碼頭採訪。今年61歲、頭髮花白的許振超正在輪胎式龍門吊現場爬上爬下,檢視機器執行情況並時不時與工友交流。“我25日要出去開會,所以抓緊時間再到現場來看看。”他說。

  除了和工友交心、保證安全生產,許振超心思都放在瞭如何讓工友工作環境更舒服、提高生產效率上。以前龍門吊都是燒柴油,既浪費又汙染環境,噪聲還大。“有時黑煙薰上來嗆到扶梯上的工友,氣喘不上來都可能讓人掉下去,很不安全。”許振超說。

  這件心事在許振超心裡揣了十幾年,即使“成名”後,他依然惦記著這件事。2004年,在港口的支援下,成立了以許振超為主的龍門吊“油改電”專題攻關小組。歷時三年,振超團隊終於攻克了世界港口共同面對的難題,讓龍門吊從“吃油”改“吃電”。

  “期間,我們差點走進了死衚衕,老想著高、精、尖技術,遙控什麼之類的都想過。最後從飛機空中加油上得到啟發,發現最簡單的方法其實就是最好的方法。2007年,我們完成了集裝箱輪胎式龍門吊的‘油改電’,隨後新加坡、澳大利亞、英國和西歐的碼頭都紛紛效仿這一做法。”許振超告訴記者。

  記者在現場看到,二十五六米高的門吊通過滑觸線上的電力來回工作。現場沒有柴油機燃燒後的滾滾黑煙,也沒有往返各個堆場的插拔線工人。

  現在許振超心裡又有了一件心事,但目前還是保密的技術創新,將使生產效率提升10%以上。他希望明年這項創新能在政府部門的支援下儘快立項,將科技創新轉化為生產力。

  作為“金牌工人”,許振超還特別注意“傳幫帶”。振超團隊從過去的250餘人已壯大到現在的800餘人,他帶出來的高階職稱工人59人,中級職稱工人165人,高階技師9人,技師98人……

  “現在國家還設了‘許振超技能大師工作室’,這給了我們一個互相交流、探討技術難題的平臺。明年我準備再購買一臺橋吊模擬器放在工作室,讓大家在這裡練技術,熟悉先進裝置。”許振超指著工作室報刊欄裡的雜誌說,“這些都是科學家看的書。我們工人看看很有好處,我們現在缺的就是這個。”

  採訪快結束時,有人問許振超的工友劉京俊:“你們許隊現在都是人大了,開什麼車?”劉京俊說,還是公司獎勵的那輛車。

  “那有司機了吧?”劉京俊笑著答道,“有司機包班來不及吃飯,許隊就送他們去食堂;加班趕不上班車,他就送回家;取送維修零件時,他就開車去。其實,他沒有司機,而他是我們的‘司機’。”

  金牌工人先進事蹟2

  戴繼平,男,46歲,車間製茶工。2013年2月,戴繼平應聘到宜紅茶業,抓住宜紅茶業工藝創新、改造的發展機遇,正確進行工作定位,刻苦鑽研製茶技術,苦練本領,實現了他從外行到內行的工作發展目標。

  一、正確進行工作定位

  能否勝任這份工作,沒有絲毫工作經驗的他,心裡一點底都沒有。不過很快他就決定,就在宜紅茶業幹下去,從最基層的看茶、製茶技術開始。他始終保持一個信念——既然來到宜紅茶業,不管幹什麼工作,就要幹出成績。雖然以前從未從事過製茶,但是可以學習、鑽研,行行出狀元,他相信這一點。

  二、認真學習苦練本領

  正是由於他的定位,促使他更加用心學習,更加努力去工作。白天,他和同事們忙碌在工地上,瞭解裝置工藝原理;晚上,他又帶著工作的疲憊,認真的聆聽公司組織的專業知識培訓。遇到問題的時候,他總會虔誠的向領導和有經驗的同事請教。解決困難時,他又能掩藏內心的喜悅,繼續埋頭在工作和學習中。

  我們曾問他能夠在勞動競賽中脫穎而出的訣竅是什麼,他說:“多學、多想、多看、多總結,把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結合在一起,就能找處一個理想的操作方法,保證裝置的穩定執行。”

  三、逐步成為行家裡手

  公司生產的大宗紅茶主要出口歐美,近年來歐美等國家和地區對中國的綠色壁壘越來越強,因此建立優質產品顯得尤為重要。戴繼平為了提高自身業務素質,他積極參加各級組織的業務培訓,努力學習業務技能和專業知識,他遇到不懂的問題,喜歡反覆鑽研,充分論證,直到把問題吃透為止。通過不斷學習和專研,戴繼平專業技術水平越來越高,他用過硬的技術獲得了一致好評,成為班裡的技術能手。

  對產品質量來說。不是100分就是0分。優質產品是市場競爭必勝的保證。戴繼平在這些理念的指引下,時刻關注車間的情況,從環境衛生到安全標示,從裝置保養到人員管理,嚴格實行ISO9001質量管理。在車間精製過程中隨時檢查半成品質量,對不合格的半成品提出合理化改進意見,符合要求後方流入下道工序。對出廠產品更是嚴格檢驗,補火溫度、現場環境衛生等逐項檢查,確保出廠茶葉合格率一直保持99%以上的好成績,建立並確保公司優質品牌形象。

  四、低調做好本職工作

  戴繼平從參加工作到今天取得顯著進步,在公司多次榮獲“先進工作者”稱號。可以說,他在工廠是值班最多的,加班時最多的,在他腦海中沒有按照上下班這個概念,總是來得最早,走得最遲,回到宿舍還在對遇到工作難題念念不忘。在榮譽面前,戴繼平非常冷靜和淡薄,沒有在榮譽面前沉醉和沾沾自喜,他低調做好本職工作,虛心學習很多沒有領會的技術,他說要在在平凡的崗位上樹立了不平凡的形象。

  金牌工人先進事蹟3

  李治軍,性別男,民族漢,1974年10月出生,籍貫四川天全,中共預備黨員,中專學歷,1994年6月畢業於雅安振華職業學校,2003年7月入司,焊工。該同志平時善於學習,踏實工作、默默奉獻、爭創一流,在本職崗位上兢兢業業,出色完成公司交辦的各項工作,得到了領導和同事的一致認可和肯定。

  一、愛崗敬業,腳踏實地,團結同事,刻苦專研技術,創造了在同行業中公認的先進操作手法,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李治軍同志在工作上時刻牢記自己的職責,腳踏實地,嚴格要求,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焊工的工作雖然平凡、枯燥,李治軍同志卻能報以極大的工作熱情認真對待在本職崗位上,按照領導安排和要求,及時並圓滿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得到了領導與同事的好評與支援。作為一名組長,帶領員工認真完成領導交給的各項任務,高標準嚴要求,在工作中更是嚴格要求自己,遵守公司的各項規章制度,履行職責,愛崗敬業,服從上級領導的管理完成上級交給的各項任務,以身作則,充分發揮自己的先鋒帶頭作用,腳踏實地的工作,帶領員工高效高質的完成了各項工作。在工作中用合適的方法,互相配合,協調操作,把複雜多變的工作井然有序的幹好,保證生產的順利進行。2004年-2005年,為川開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解決華能小天都水電站鋁焊難度問題。他創新性地使用左手焊接方法,彌補了右手焊接非標結構產品的不足,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保證了產品質量。

  二、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身技能水平,在技能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李治軍同志自入司以來,不斷加強學習,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技術,以最快的速度和精湛的技術為公司的更好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並積極參加公司組織的各類培訓。98年考取中級焊工技能證書,從事電焊、氣保焊作業;2004年學習氬弧焊、二氧化碳保護焊,考取阿詩敏證書;2008年考取核級焊工證書;2013年考取焊工特種作業操作證書,技能水平不斷提高。且連續兩年代表公司參加職工技能大賽,於2013年,獲雙流縣職工技能大賽焊工組第四名;

  2014年,獲雙流縣 職工技能大賽焊工組第一名,為公司贏得了榮譽。李治軍同志表現優秀,曾幾度獲得集團公司的表彰,於2005年被評為公司年度優秀員工,2014年度被評為集團標兵,並獲得“平凡川開人”榮譽表彰。

  三、帶徒傳藝,培養技術人才,徒弟成為企業骨幹員工,並且做出突出成績。

  李治軍同志在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的同時,也不忘帶徒傳藝,對待到崗的新員工,他言傳身教地去幫助他們在最短的時間適應崗位工作,並共同完成生產任務,完全體現了企業的團隊精神,體現了員工和員工之間的默契和親和力。對學徒工耐心輔導,把自己所學的和遇到的情況都一一傳輸給了他們,使他們在操作和崗位安全方面不斷的熟練並且迅速的成長起來,使其焊接技能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他們也都在各自的崗位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為公司培養了人才。入司以來培養學徒兩人,其中陳述桃目前也考取國家核安全域性頒發的核電證書,學徒陳佔軍目前擔任公司焊接班組長,成為公司技術骨幹員工。 五、遵章守紀,嚴於律己。 李治軍同志時刻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紀律嚴明,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帶動身邊的人。時時刻刻嚴格遵守公司的各項規定和上級組織部門的紀律要求,入司10年以來堅持按時上下班,無遲到早退現象,按時參加會議、學習,沒有出現無故缺席現象,無違反公司勞動紀律及生產紀律的現象發生。 該同志10年來,積極樂觀、堅持不懈、默默無聞地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付出,對工作任勞任怨、盡職盡責,對同事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在技能上不斷提升、勇攀高峰,工作成績顯著,政治立場堅定,特作為“十佳金牌工人”進行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