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學論文

  二十一世紀是個知識經濟時代,素質教育在深入推進,教育教學的浪潮席捲全國,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知識資訊的不斷更新,書籍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巨大作用,同時圖書館也起著重要的角色。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知識管理是數字圖書館管理的核心

  一、知識編碼

  知識編碼就是在資訊獲取的基礎上,對此進行分析加工和二次開發,發現險含在資訊中的有用知識單元並通過標準化形式表現出來。一般而言,知識包括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顯性知識很容易將其編碼,可轉化為書本、圖表、文字等,實現知識的傳播和共享;而隱性知識一方面存在於顯性知識中,另一方面存在於館員的頭腦中,不易使人直接獲取,但又是最有價值的知識。知識編碼的最終目標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實現隱性知識的顯性化,知識和資訊很重要的差異就是知識是著眼於解決現實問題和未來問題,書本不能給予我們現成問題的現成答案。但是我們的創造力和洞察力,我們分析問題的能力,也就是我們的這些隱性知識,能夠幫助我們解決眼前和現實的問題。知識的產生是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相互作用的結果,知識編碼的方式很多.如知識倉庫、知識地圖、知識挖掘、知識發現、群件、資料融合、推送技術、智慧搜尋等都在數字圖書館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用得最多的是知識倉庫和知識地圖。

  知識倉庫是一種特殊的資訊庫,庫中元資料有相關的語境和經驗參考,它記錄著知識的條目,與此相關的事件、知識的使用記錄、來源線索等。它與資料庫最大的不同點在於知識倉庫中的知識是動態的,它的知識可隨時更新,知識倉庫管理人員需要根據各種資訊的使用情況隨時進行評價,確保倉庫中的某些資訊失去收藏價值時,立即更新,以保持知識倉庫的生命活力。知識地圖類似於報刊索引,它主要用於幫助、指導使用者查詢所需知識的知識管理工具。從知識地圖的形態來看,無論它的最終指向是人、地點或時間,都必須指出在何處人們能夠找到所需的知識,通過知識地圖可以將知識和人類聯絡起來。知識地圖能有效組織圖書收藏知識和專長資訊,使用者在需要時可以非常方便快捷地查詢到所需資訊,從而優質高效地完成任務。

  二、知識服務

  知識服務後智力型服務的範疇,就是根據各型別讀者對知識的需求,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識積累和聰明才智,根據知識編碼的特點,提供恰恰符合讀者需求的知識產品,以滿足使用者需求的服務,它是知識管理的重要內容。知識服務的最高境界就是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將合適的資訊傳遞給合適的人。數字圖書館的知識產品最大的特點是產品的數字化,知識服務也主要是向用戶提供二次開發產品,它的服務是動態的、不可預知的、高層次的,它包含知識參考諮詢,基於分析和基於內容的參考諮詢服務是數字圖書館知識服務的核心內容,它強調專業化和對館內諮詢資源的整合,重視採用先進的分析技術和工具來解決使用者的知識需求。知識也產生引導教育服務的功能,在網路環境下,如何幫助使用者在海量資訊中識別、快速查詢到自己所需的知識資訊,是圖書館員的重要職責,它體現了圖書館教育職能的重要內容。在知識轉移與共享中,知識的價值在於流動,知識轉移的數量和質量、知識轉移過程中的效率、知識轉移覆蓋面、受益人群的滿足值、知識的共享程度等,均為衡量知識服務水平的重要尺度。

  三、知識管理創新

  知識創新是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管理的核心和最大目標,圖書館知識創新管理的主要內容就是知識的生產、傳播和轉移及其由相關機構和組織所構成的網路系統的管理,它包括知識理論創新管理、技術創新管理與組織創新管理。理論創新管理就是追蹤和獲取國內外圖書館學研究的最新理論成果,並進行深入研究,它不但有利於圖書館學科的充實和知識更新,而且能不斷促進圖書館學教育的改革發展。技術創新管理就是使資訊或知識轉化為新產品、新工藝的過程以及對技術創新全過程相關網路系統的管理,它曾極大地推動了世界各國圖書館自動化和網路化發展的機讀目錄。由於現代資訊科技的迅猛發展,它已成為一個結構複雜、資料冗餘、欄位重複、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圖書館自動化事業發展需要的落後的資料交換格式,現在需要以全新的概念和最新的資訊處理方法去設計,例如全文資料庫如何編目,網路資源怎樣蒐集和整理等等。組織創新管理就是通過優化圖書館的職能部門與工作流程,建立一整套符合數字圖書館時代的有效的組織管理體系來支援和加強管理活動。

  知識管理下的數字圖書館可以提供個性化的網路工作環境。首先,個體使用者可以在網上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確定選擇知識的範圍和層次;其次,個體使用者可以擁有自由活動空間;再次,個體使用者可以享有各種專業知識的交流場所;其四,個體使用者可以自由選擇不同層次、不同深度的遠端教育課程。

  個性化服務繼承、深化和發展了“讀者第一,服務育人”的理念,圖書館通過各種渠道提供專門學科、專業課題的資訊,以使用者為中心,全面貫徹“在最需要的時間將最需要的知識傳遞給最需要的人”的思想,以滿足不同使用者的資訊需求。與知識管理理念中“最有用的資訊在最需要的時間傳遞給使用者”的思想一致,其中還包括對讀者隱性知識的整理組織,以使使用者更好地瞭解自己的資訊,同時圖書館也可根據讀者的資訊對讀者的行為作出判斷,從而更有效地為讀者服務,使知識管理理念在個性化資訊服務中得以體現。

  綜上,知識管理帶來先進的管理思想和技術,極大地推動了圖書館服務向專業化、個性化、智慧化的服務方向發展。數字圖書館只有把知識管理的理念和策略真正運用到服務工作中去,發揮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能動作用,最大限度地有效滿足讀者的需求,才能最終達到數字圖書館的知識和創新、知識傳播與利用的目的,才能更好的實現數字圖書館的服務功能。

  篇2

  淺談學校圖書館的作用

  二十一世紀是個知識經濟時代,素質教育在深入推進,教育教學的浪潮席捲全國,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知識資訊的不斷更新,書籍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巨大作用,讀書對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個性特長、開發智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想象,學校擁有了圖書館就是給學生創造了一個有助於博覽群書、拓寬知識、全面發展的天地。

  所謂學校圖書館在國際上通常指的是中小學圖書館,其職能與高等院校圖書館是不一樣的。就中小學圖書館建設而言,經費、場地、藏書及音像資料是硬體,是基礎,它承擔著兩個“中心”的職責,不僅是文獻資訊中心,而且是資訊資源利用的指導中心。

  當圖書館具備了較好的硬體條件和一定的基礎之後,圖書館就應該真正發揮作用了。其實教育界的人士也都明白學校圖書館乃至整個圖書館工作的重要性,198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小學校圖書館宣言》宣告:“中小學圖書館是保證學校對青少年和兒童進行卓有成效的教育的一項必不可少的事業,是保證學校取得教育成就的基本條件”。就目前來講,學校圖書館一直都還無法引起學校、學生、家長的足夠重視,甚至一度被當成可有可無的附屬品,很多農村中小學圖書館沒有專門的管理人員,圖書館大部分的時間處於鎖門狀態,學校及家長主要重視學習成績而忽視課外閱讀,學生也沒能養成閱讀的習慣,還有圖書管理員對圖書館的宣傳不到位,導致圖書養在深閨人未識,以至於學校圖書館一直都未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無法發揮其文化陣地、學校視窗的重要作用。學校圖書館應在素質教育中怎樣發揮作用?以什麼樣的面貌出現在校園中呢?

  首先,應讓學生感覺到圖書館是自己的樂園。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一種生機勃勃、穩定和諧、健康向上的環境氛圍,本身就具有廣泛的教育功能。”圖書館內外的環境應根據中小學的年齡特點佈置,使之安靜、優雅、溫馨、整潔、舒適、又不失活潑。琳琅滿目的課外讀物、有趣的活動資料、掛圖應根據學生的志趣、愛好而提供,良好的圖書館文化,既能誘導讀者的學習慾望,使其獲得知識上的滿足,又能使讀者在閱讀中得到感情上的滿足,精神上的愉悅。克魯普斯卡婭曾經說過“圖書館員是圖書館事業的靈魂。”也就是說圖書館老師要甘為人梯,為他人做嫁衣,在掌握學生的心理特徵的基礎上,不僅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可視環境氛圍,而且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人際關係氛圍,要做到百問不厭,主動成為學生的好朋友。

  其次,要讓學生真正認識到圖書館是幫助自己提高學習興趣,探求各種深層知識的基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來圖書館讀書的學生興趣、目的、水平均不相同,為使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得到最大限度的充實,作為圖書館工作人員來說應該想方設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做到有求必應,引導學生很快找到所需圖書,必要時可以專門設立“索引諮詢臺”,成為學生的“活索引”。對於不同閱讀水平的學生,圖書館工作人員應給予示範性、定向性、綜合性、反饋性的指導;還應與語文教師共同協調,使其給予不同的指導,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課外讀物中不斷提高;還可以對學生作借閱排行榜,評出一些借書量多、涉獵知識廣、各科成績名利前茅、思想品德俱佳的學生榜樣,進行榜樣先導,使其他的學生自覺地被同化。

  同時,圖書館還是陶冶情操,開闊視野,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確立社會主義道德情操和人生觀的陣地。莎士比亞說“書籍是人類的營養品。”書籍是傳承人類文明的紐帶,是人類文明的階梯,讀書不僅能開拓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更重要的是可以淨化靈魂,陶冶情操,提升精神世界。1995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宣佈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其主旨是:“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們,無論時年老還是年輕,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的樂趣,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作出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都能保護科學產權。”

  所以圖書館還應在服務廣度上下功夫,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充分挖掘利用館藏圖書,配合各科教學開展相應的主題活動,使班會、團會、興趣小組等開得更有深度、豐富多彩、生動活潑,根據教學活動在一個階段中的重點主題,選好書目,在校內開展“校園圖書館的書評”、“小小圖書館的書評”等活動。還可以開設各種主題輔導講座,如“文學欣賞”、“美術作品鑑賞”、“科普知識宣傳”、“瞭解歷史”等,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知識層次,也可以組織“熱門話題”座談會,讓學生自主地收集、整理、分析材料,形成自己的觀點,在會上交流辯論,促使學生對不同資訊進行比較,重新組合,把資訊轉化為知識納入自己的知識系統。有條件者還應積極推薦學生參加全國、市、縣的書評活動。這些都能使學生在聽、讀、想、寫中受到啟迪,使他們所獲資訊得以升化,使他們的思想得到昇華。

  總結

  當今世界範圍內的經濟與科技的競爭歸根到底是資訊和人才的競爭,圖書館應成為培養學生資訊素養的基地。培養新世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學校圖書館的作用不可忽視,要完成素質教育的目標,圖書館任重而道遠。我們圖書館工作者應立足現實,著眼未來,克服困難,逐步把圖書館辦成學校素質教育和現代化工程的視窗,辦成教育教學重要的輔助陣地,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創造更好的條件;為建好、管好、用好學校圖書館,培養一代新人而努力。我相信,有我們圖書館管理人員的努力工作,我們圖書館的工作一定能緊密配合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更有效地發揮育人功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