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複習題

  完成了小學階段的學習,進入緊張的七年級的學習生活,同學們要準備哪些複習題來應對即將到來的考試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

  第一部分:

  1.解釋下列詞語:

  流連忘返:

  想入非非:

  2.下列各句標點符號使用不當的一項是***  ***

  A、我如果公開反抗,保衛自己的權利,我父親就軟了下來;可是如果我仍溫順馴服,他反而打罵我更厲害。

  B、這時我聯想起許多事情:我似乎見到父親每星期一拐一拐地走上足球場,膝蓋腫得像西瓜那麼大。

  C、教師們嫌他“生性孤僻,智力遲鈍”,責備他不守紀律、想入非非。

  D、它使我卸下 了一個思想包袱--從此可以把注意力集中於一件更重要的事--即將來臨的1970年世界盃賽。

  3.在下列句子中填入恰當的關聯詞:

  這不怪阿爾伯特,他________不笨,________他喜歡思索,不能立即回答出來;________老師只求現成的答案,________不要求他的學生去獨立思考。

  4.從上下文連貫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橫線處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

  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五千多年的華夏文明史 ,與黃河有著血肉相連的關係。黃河流千古,流出了________________,流出了________________,流出了________________。

  A、黃面板的群落  燦若明珠的黃河古文化  漫無邊際的黃土地

  B、燦若明珠的黃河古文化  漫無邊際的黃土地  黃面板的部落

  C、漫無邊際的黃土地  燦若明珠的黃河古文化   黃面板的部落

  D、漫無邊際的黃土地  黃面板的部落  燦若明珠的黃河古文化

  5.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大熊貓受到病餓威脅,當地群眾得知後,給病餓熊貓餵食、治療,減少了大熊貓的死亡率。

  B.起初他只是為犯罪分子提供窩點,到後來則親自上陣,打著推銷保溫材料的名義拐騙婦女。

  C.“繼續推進素質教育”,這種提法是科學的、符合實際的。誰能否認這一點呢?

  D.小品這種表演形式,每屆春節晚會都會讓觀眾抹幾把感動的淚水,有時甚至達到讓人歡喜讓人憂、臺上臺下齊動情。但是,看得多了,你就會覺得小品有點矯情、煽情。

  第二部分:

  ***一***

  其時我是十八歲,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師學堂了,分在機關科。大約過了半年,我又走出,改進礦路學堂去學開礦,畢業之後,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學。但待到在東京的豫備學校畢業,我已經決意要學醫了。原因之一是因為我確知道了新的醫學對於日本維新有很大的助力。我於是進了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了兩年。這時正值俄日戰爭,我偶然在電影上看見一箇中國人因做偵探而將被斬,因此又覺得在中國醫好幾個人也無用,還應該有較為廣大的運動……先提倡新文藝。我便棄了學籍,再到東京,和幾個朋友立了些小計劃,但都陸續失敗了。我又想往德國去,也失敗了。終於,因為我的母親和幾個別的人很希望我有經濟上的幫助,我便回到中國來;這時我是二十九歲。

  我一回國,就在浙江杭州的兩級師範學堂做化學和生理學教員,第二年就走出,到紹興中學堂去做教務長,第三年又走出,沒有地方可去,想在一個書店去做編譯員,到底被拒絕了。但革命也就發生,紹興光復後,我做了師範學校的校長。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長招我去做部員,移入北京;後來又兼做北京大學,師範大學,女子師範大學的國文系講師。到一九二六年,有幾個學者到 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說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 林語堂的幫助逃到廈門,去做廈門大學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廣東做了中山大學教授,四月辭職,九月出廣東,一直住在上海。

  我在留學時候,只在雜誌上登過幾篇不好的文章。初做小說是一九一八年,因為一個朋友錢玄同的勸告,做來登在《新青年》上的。這時才用“魯迅”的筆名;也常用別的名字做一點短論。現在匯印成書的有兩本短篇小說集:《吶喊》,《彷徨》。一本論文,一本回憶記,一本散文詩,四本短評。別的,除翻譯不計外,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國小說史略》,和一本編定的《唐宋傳奇集》。

  6、“初做小說是一九一八年”中所提到的“小說”即《 》,它是我國第一篇白話小說;“一本回憶記”指《 》。

  7、魯迅學醫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棄醫從文的原因又是什麼?請在文中分別用橫線和波浪線畫出。

  8、請分別說明文中兩個“不好”的不同含義。

  ***1***到一九二六年,有幾個學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說我不好,要捕拿我……

  不好:

  ***2***我在留學時候,只在雜誌上登過幾篇不好的文章。

  不好:

  9、文中加點的語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0、談談你對魯迅人生道路選擇的看法以及你所得到的啟示。

  ***二***

  懷魯迅

  ***1***真是晴天霹靂,在南臺的宴會席上,忽而聽到魯迅的死。

  ***2***發了幾通電報,薈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開往上海的輪船。

  ***3***二十二日上午八時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個澡,吞了兩口飯,跑到膠州路萬國殯儀館去,遇見的只是真誠的臉、熱烈的臉、悲憤的臉,和千千萬萬將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與緊捏的拳頭。

  ***4***這不是尋常的喪葬,這也不是沉鬱的悲哀,這正像是大地震要來,或黎明將到時充塞在天地之間的一瞬間的寂靜。

  ***5***生死、肉體、靈魂、眼淚、悲嘆,這些問題與感覺,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魯迅死的彼岸,還照耀著一道更偉大的、更猛烈的寂光。

  ***6***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晨鐘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因魯迅的一死,使人們自覺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為,也因魯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國還是奴隸性很濃厚的半絕望的國家。

  ***7***魯迅的靈柩,在夜陰裡被埋進淺土中去了,西天角卻出現了一片微紅的新月。

  11.第***1***段中的“晴天霹靂”形容什麼?

  12.第***2******3***中哪些詞語表現出作者急切而又悲痛的心情?

  13.怎樣理解第***3***段中所遇見的“千千萬萬將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

  14.第***4***段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15.對第***6***段理解最恰當的一項是***  ***

  A.表達了作者因魯迅之死而產生的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和憂慮。

  B.我們能出現魯迅這樣的偉大的人物,說明我們的民族是很有希望的。

  C.魯迅這樣偉大的人物死了,預示著我們的民族沒有希望。

  D.表達了作者對魯迅之死的無比痛惜和對奴隸性很濃的社會的憎恨。

  16.對結尾“出現了一片微紅的新月”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點明時間,照應前文。

  B.渲染悲涼的氣氛,烘托人們的悲憤之情。

  C.表達了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讓人們在悲憤中看到光明和希望。

  D.微紅的新月是勝利之光,鼓舞人們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17.這篇短文運用了哪些表達方式?

  ***三***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1***我們誰都知道自己難免一死。但是這一天的到來,似乎遙遙無期。當然,人們要是健康無恙,誰又會想到它,誰又會整日惦記著 它。 於是便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2***有時我想,要是人們把活著的每一天都看作生命的最後一天該有多好啊!這就能更顯出生命的價值。如果以為生命還比較漫長,我們的每一天就不會過得那樣有意義,有朝氣,我們對生活就不會總是充滿熱情。

  ***3***我們對待生命如此倦怠,在對待自己的各種天賦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嘗不是如此?只有那些聾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後失明、失聰的人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聰目明的正常人卻不好好地去利用他們的天賦。他們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無任何鑑賞之心。事情往往就是這樣,一旦失去了的東西,人們才會留戀它,人得了病對會想到健康的幸福。

  ***4***我有過這樣的想法,如果讓每一個人在他成年後的某個階段瞎上幾天,聾上幾天該有多好。黑暗將使他們更加珍惜光明;寂寞將教會他們真正領略喧譁的歡 樂。

  ***5***最近一位朋友來看我,他剛從林中散步回來。我問他看到些什麼,他說沒有什麼特別的 東西。要不是我早習慣了這樣的回答,我真會大吃一驚。我終於體會到了這樣一個道理:明眼人往往熟視無睹。

  ***6***我多麼希望看看這世界上的一切,如果說憑我的觸覺能得到如此大的樂趣,那麼能讓我親眼看一下該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對這一切卻如此冷漠!那點綴世界的五彩繽紛和千姿百態在他們看來是那麼平庸。也許人就是這樣,有了的東西不知道欣賞,沒有的東西一味追求。在明眼人的世界上,視力這種天賦不過增添一點方便罷了,並沒有賦予他們的生活更多的意義。

  ***7***假如我是一位大學校長,我要設一門必修課程:“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教授應該讓他的學生知道看清他們面前一閃而過的東西會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多大的樂趣,從而喚醒人們那麻木、呆滯的心靈。

  ***8***請你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假如你只有三天光明,你將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後,太陽再也不會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將如何度這那寶貴的三日?你又會讓你的眼睛停留在何處。

  ——***美***海倫•凱勒

  18.第***1***段中加點的“事事”,前一個“事”的意 思是_________,後一個“事”的意思是___________。

  19.第***2*** ***3***中的加點的“這”和“這樣”分別指代什麼內容?

  “這”指

  “這樣”指

  20.作者在第***2***段中說“如果以為生命還比較漫長,我們的每一天就不會過得那樣有意義,有朝氣”,那麼,“我們每一天”應該如何度過才有意義,才能“更顯示出生命的價值”呢?

  21.在第***3***段中,作者說:“只有那些聾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如果把句中的“聾”改為“盲”或“瞎”好不 好?為什麼?

  22.第***5***段中寫朋友從林中散步回來,回答我說並沒有看到“什麼特別的東西”,其原因是什麼?

  23.第***6***段中畫線的句子中的“方便”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_;“更多的意義”的深層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_。

  24.在第***7***段中作者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從這一“假設”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寫作意圖。請簡要談談你對作者寫作意圖的理解。

  第三部分:

  為熟悉的人寫一篇傳記

  要求:選材真實,有重點,並能體現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或生活情趣,語言平實,不少於500字。

  答案:

  1.略 2.B

  3.並、只是、而、並

  4.D

  5.C***A前後缺乏照應。將“餵食”和“治療”調換順序,B“打著”和“名義”不搭配,D“達到”缺賓語,在“動情”後加“的效果”***

  6.狂人日記、朝花夕拾

  7、原因之一是因為我確知道了新的醫學對於日本維新有很大的助力。原因之二是覺得在中國醫好幾個人也無用,還應該有較為廣大的運動……先提倡新文藝。

  8、①是對魯迅的指責和誣陷,同時,在輕描淡寫之中也有魯迅對幾個學者和反動政府蔑視的意味。②是魯迅對自己創作成果的評價,含有自謙之意。

  9、加點的詞語表達了作者因政局混亂和社會黑暗處處碰壁,從而失望、傷感、憤懣的思想感情。

  10、略

  11.形容魯迅逝世太突然,是巨大的損失,像晴天打霹雷。

  12.匆匆、跳、吞、跑

  13.這是作者從千萬個參加葬禮的人們的表情中感受到的人們因魯迅逝世而產生的悲憤心情。

  14.比喻。形象地表現了人們把魯迅的逝世看成是最大的不幸,表達了人們極度悲憤、極度惋惜的心情。

  15.A

  16.C

  17.記敘、描寫、議論

  18.做事;事情

  19.要是人們把活著的每一天都看作生命的最後一天該有多好啊;一旦失去了的東西,人們才會留戀它,人 得了病對會想到健康的幸福。

  20.每當回憶往事的時候,能夠不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

  21.因為失去聽力的人,再不能“真正領略喧譁的歡樂”,他們能夠享受的只有“光明”。換成“盲”或“瞎”都不好。因為盲人對光明 是沒有切實感受的。

  22.那點綴世界的五彩繽紛和千姿百態在他們看來是那麼平庸***或他們對眼前的景物熟視無睹***。

  23.只能看東西,辨方向指看清眼前一閃而過的東西。

  24.告誡人們要珍惜大好時光,不要虛度年華;啟示人們“用眼睛”認真審視社會,審視生活,欣賞生活中的美,陶冶自己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