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幼兒吃的食譜

  幼兒吃什麼好呢?有哪些?下面小編給你整理了,一起來了解吧!

  有哪些?

  一、麻辣豆腐鍋

  主料:北豆腐1塊300克、草菇150克、新鮮紅椒2個、蔥末20克、薑蓉15克、蒜蓉15克

  輔料:花椒20顆、紅油豆瓣醬1/2大匙、生抽1大匙、砂糖1小匙、雞精1/4小匙、白胡椒粉1/4小匙、玉米澱粉30克

  1、鍋燒熱後加熱油,北豆腐切小方塊,粘上乾的玉米澱粉;

  2、保持小火,一邊粘一邊將豆腐下鍋煎;

  3、直至煎至豆腐兩面微黃色,盛出備用;

  4、剩下的油放入花椒用小火炒至焦黃色,撈起花椒;

  5、放入紅鮮圈,蔥末,薑蓉,蒜蓉炒出香味;

  6、加入紅油豆瓣醬炒出香味;

  7、加入切片草菇,翻炒至變色;

  8、加入煎好的豆腐,清水250ml,生抽,砂糖,雞精,白胡椒粉,大火煮開後移入幹鍋;或是轉小火煮至湯汁濃稠即可盛盤。

  二、香菇蒸鱈魚

  鱈魚1塊 幹香菇2朵 小蔥2根 姜3片 料酒1小勺蒸魚豉油1大勺

  1、香菇泡發洗淨切成片;小蔥切段,姜切絲

  2、蔥姜擺放蒸盤上,再將洗淨的鱈魚塊擺放上蔥姜上

  3、將香菇放在鱈魚上,調入料酒和蒸魚豉油

  4、輕輕晃動盤子,讓調汁均勻鋪撒在食材上

  5、蒸鍋燒熱水,放入鱈魚隔水蒸10分鐘,出鍋撒上蔥花即可

  如何培養嬰幼兒飲食習慣?

  1、在副食品新增方面

  一定得由少量開始,一次只新增一種新的食物,並注意寶寶面板是否起紅疹?是否解稀水便?若有上述不良反應,則應先停止餵食此種食物。若其拒食新的食物,絕對不要強迫餵食,否則會使寶寶日後對此食物產生厭惡感,所以當嘗試多次以後,寶寶仍噘嘴不吃,則應隔一~二星期後再試試看。

  2、在調味品新增方面

  應注意不要使用刺激性的調味品,並且要了解,絕對不可以成人的味覺來新增鹽,應只用少許的鹽來調味即可,否則極易養成吃較鹹、重口味的飲食習慣,對寶寶的腎臟或其日後罹患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便提高了。

  3、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在寶寶六、七個月大的時候,即會開始自己用手挾著奶瓶喝奶,偶爾也會抓起食物往嘴裡送,此時照顧者應注意其手乾淨與否?可在寶寶要吃之前,用乾淨的毛巾將其手擦乾淨,再讓他自己去抓食。等寶寶慢慢長大之後,再教導其養成「飯前洗手、飯後漱口」的好習慣,當然父母本身便應該「以身作則」,給你的小孩一個學習的好榜樣。

  4、斷奶並非不喝牛奶

  一般所言的“斷奶”,聽起來似乎不需再喝奶了,事實上,它的意思是“斷奶瓶”、而非“不喝奶”,所以應稱為“離乳”是較恰當的說法。一般在嬰兒九個月大的時候,其大拇指和手指的發育漸趨完善,較能互相配合,此時正是“離乳”的好時機,可訓練寶寶自己用手拿杯子***最好是適合寶寶手方便拿的大小、重量、堅固耐摔並有握柄的杯子***來喝奶。另外照顧者也須有“奶可能濺得滿地”的心理準備,要有耐心陪其度過每一次練習時的挫折,不能大發脾氣,如此寶寶才不會畏懼嘗試,才有可能順利離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