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數學手抄報資料及簡單圖片

  開辦數學手抄報,不僅能夠提高初一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能加深其對數學知識的瞭解,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希望你們喜歡。

  欣賞

>

  1

  2

  3

  4

  5

  初一數學手抄報資料推薦一:諾貝爾為什麼沒有設數學獎

  諾貝爾獎在全世界有很高的地位,許多科學家夢想著能獲得諾貝爾獎。數學被譽為“科學女皇的騎士”,卻得不到每年由瑞典科學院頒發的諾貝爾獎,過去沒有,將來也不會得到。因為瑞典著名化學家諾貝爾留下的遺囑中,沒有提出設立數學獎。

  事實上,遺囑的第一稿中,曾經提出過要設立這項獎金。為什麼以後又取消了呢?現在流傳著兩種說法。

  第一種是在法國和美國流行的說法。與諾貝爾同時期的瑞典著名數學家米塔格·勒弗列爾,此人曾是俄國彼得堡科學院外籍院士,後來又是前蘇聯科學院外籍院上。米塔格·勒弗列爾曾侵犯過諾貝爾夫人。諾貝爾對他非常厭惡。為了對他所從事的數學研究進行報復,所以不設立數學獎。

  第二種是在瑞典本國流行的一種說法。在諾貝爾立遺囑期間,瑞典最有名望的數學家就是米塔格·勒弗列爾,諾貝爾很明白,如果設立數學獎,這項獎金在當時必然會授予這位數學家,而諾貝爾很不喜歡他。

  數學這樣一門重要學科怎麼能沒有國際獎呢?第一個提出要改變長期沒有國際數學獎狀況的是加拿大數學家約翰·菲爾茲。在他擔任國際數學大會組織委員會主席期間,於1932年提出設立數學優秀髮現國際獎。當時為了強調這項獎的國際性。決定不以過去任何一個偉大數學家的名字命名。

  1932年在蘇黎世召開的國際數學大會上,通過了菲爾茲的提議,但菲爾茲本人在大會召開前一個月去世。為紀念他的功績,大會決定以他的名字命名這項數學獎。與諾貝爾獎不同的是,這項獎每隔四年只授予年齡在40歲以下的數學家,獲獎人應該是過去四年內被公認的優秀數學家。

  1936年,首次將菲爾茲獎授予芬蘭青年數學家阿爾佛爾斯和美國青年數學家道格拉斯。在以後的50年內,獲得此項獎的青年數學家共有30人。美藉華裔數學家丘成桐因在微分幾何上做出了突出貢獻,於1983年獲菲爾茲獎。

  1982年,又設立了以芬蘭著名數學家、芬蘭大學校長涅瓦林納命名的數學獎。這項獎專門授予在資訊理論方面取得優秀成果的青年數學家,已頒發了兩次,都由美國數學家獲得。

  初一數學手抄報資料推薦二:靈感與數學靈感

  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說:“靈感,也就是人在科學或藝術創作中的高潮,突然出現的、瞬時即逝的短暫思維過程。”唯物論者也承認靈感,但它不是上帝的恩賜,而是人們在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或培養出來的一種不同常人的高效率、大跨度創造性思維的表現。靈感是緊張的創造性活動和長期艱苦勞動的結果。

  數學靈感是人腦對數學物件結構關係的一種突發性的領悟。在解答數學難題時,通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儘管從多角度、用各種方法去進行探索,但百思不得其解。可正在“山窮水盡疑無路”之際,靈感出現了,從而創造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的境界。

  靈感與創造思維、靈感與數學發現究竟有何聯絡?我們可看看下面幾位數學家的數學靈感與數學發現的情況。

  法國數學家笛卡兒,早就有把相互獨立的代數與幾何結合起來的願望,經過長時期的思考,但未找到合適的方法。1619年隨軍服務時他仍在思考。11月9日,在多瑙河畔的諾伊堡,他幾天來整日沉迷在思考之中而不得其解,入睡後連作數夢,夢中迷迷糊糊地想到引入直角座標系的方法。第二天,也即是11月10日清晨,醒後立即將夢中所得加以整理,終於創造瞭解析幾何學,笛卡爾獲得了成功,但他醞釀時間為1617~1619年,約為兩年的時間。

  法國著名數學家龐加萊在談到他發現富克斯函式的變換方法時回憶說:“1880年有一次我離開當時居住的卡昂去作一次由礦業學校主辦的地質考察旅行。旅途的奔波使我忘掉了我的數學工作,抵達庫特塞斯後,我們乘公共馬車到各處去轉轉,正當我跨上踏板的瞬間,腦子裡突然出現了一個想法,即我曾用來定義富克斯函式的諸變換跟非歐幾何中的諸變換是一致的。”龐加萊回到住址後,馬上把這一結果加以證明。這是在長時間緊張工作之後,思想放鬆時靈感的突然閃現,是經過了約一年時間的苦思之後才獲得成功的。

  被稱為數學王子的高斯為證明某一算術定理,曾苦思冥想達兩年之久,後來突然得到一個想法,使他獲得成功。高斯回憶說:“終於在兩天前我成功了……像閃電一樣,謎一下解開了。我自己也說不清楚是什麼導線把原先的知識和我成功的東西連線起來。”儘管解開這個謎的想法是突然來的,但高斯本人經過兩年的艱苦努力才為這個成功的到來做好了準備。

  由以上對三位數學家數學靈感的出現而導致數學發現的描述,可以看出這種在長時期持續勞動後的某時刻出現的“突然領悟”是一種非邏輯的高層次的創造活動,亦即靈感思維活動。

  靈感是不能靠偶然的機遇、守株待兔式的消極等待可以得到的。必須是執著追求、鍥而不捨、百折不撓,才能有成功的一天。所謂“觸景生情”“靈機一動”“眉頭一皺,計上心來”,都是經過長期堅持不懈地創造性勞動而“偶然得之”的。巴斯加說:“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恰恰道出了此中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