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課文預習教案設計

  散步這篇文章是怎樣描寫散步的過程的,作者想通過這篇文章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同學們不妨預習一下。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第一課時

  匯入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體現著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沐浴著親情。哪位同學能聯絡生活實際,說說你都感受到了哪些親情?***學生舉例回答,教師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散步》這篇課文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出示學習目標並板書課題

  感知課文內容

  ① 檢查生字詞。

  ② 教師可配樂範讀課文,學生體驗作品的語感和情感。

  ③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仿讀***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④ 帶問題朗讀課文。

  大螢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a.課文寫了哪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b.在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用文中的語言也可以***

  「教師導學」

  “讀”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這一部分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於形式。

  [教師小結]

  文中描繪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為紐帶組建起來的。散步過程中所發生的事,只要意思對即可,給予肯定。用文中一個詞來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引導]精讀課文,想一想在散步過程中“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膽提出來,共同探討學習。

  [提示質疑]a.母親為什麼偏偏要走大路?

  b.“我”為什麼感到責任的重大?

  [教師小結]

  大路平順,便於老人行走,況且母親身體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親的身體情況,為下文進行埋下伏筆。“我”為什麼感到責任重大?學生根據課文可能回答,因為一切都取決於我。本段中告訴了我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巳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總是聽我的。”引導學生認識到在這個家庭中,“我”正好處在中間,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的和睦,破壞家中這份濃濃的親情。***這個祖孫三代人家中包含著祖孫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於這四種親情糾纏在一起,而他們又取決於“我”,所以“我”感到了作為中年人責任的重大。

  [教師引導]展開想像,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麼,母親會怎樣想?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在班裡談感受。

  ***過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麼道理?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教師小結]

  不管做什麼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之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過渡***設想一下:晚飯後,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麼辦?

  [學生討論歸納]

  教師對於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和完善,並希望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繼續遵循這個道德準則。

  ***過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親走大路,母親同時也為兒子解決了這個難題,改變主意,走小路。你從中感受到什麼?

  a.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對小孫子的什麼感情?

  b.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什麼樣的家庭?

  c.分別用兩個字概括出“母親、妻子、我”是什麼樣的人?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